毛泽东五四时期的道德思想研究

来源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J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毛泽东的道德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源泉,五四时期是毛泽东道德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毛泽东的道德思想经历了从反对旧道德到探索新道德的重要转变,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学习毛泽东道德思想质变的过程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毛泽东道德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进行研究,一方面以期丰富和深化毛泽东道德思想的研究,另一方面试为共产党员的道德建设寻找思想源头。
  〔关键词〕 新道德;旧道德;理想;人生观
  〔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5)04-0062-04
  作为中国革命群众的实际领袖、中国革命航船的舵手和中国革命运动的灵魂,毛泽东不仅成功地领导中国人民摧毁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社会,建立和建设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还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十八大召开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共产党员要学习毛泽东思想,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2013年9月习近平同志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他在会中指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毛泽东崇高的道德思想是共产党员的道德源泉,毛泽东在五四时期建立的新道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源泉,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崇高道德有利于共产党员进一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天我们回溯毛泽东的道德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毛泽东如何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树立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1.旧道德是对封建制度下三纲五常的墨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和谐、文明,其中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而在封建黑暗的旧中国,落后的封建文化统治了社会价值领域,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旧道德限制了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孔子思想主要包含“仁”、“礼”和“中庸”思想等,儒家“礼”的思想中包含封建等级制度下繁重的礼节仪式,它反映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和等级差别,孔子一生以诗书礼乐教导弟子,非常重视“礼”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应该随之变革,“礼”不再适应近现代中国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成为因循守旧、盲目保守的思想,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婚姻的锁链,从而获得了“吃人的礼教”的定位。毛泽东从小钻研儒家学说,少年时期他“很相信孔夫子,还写过文章”, 五四时期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毛泽东抨击旧的道德观念对人们思想的束缚,他认为“原来中华民族,几万万人,从几千年来,都是干着奴隶的生活”、“皇帝当家的时候,是不准我们有思想、有组织、有练习能力的。政治、学术、社会,等等,都是不准我们有思想,有组织,有联系的。”毛泽东极力反对封建制度下人们对三纲五常的墨守,毛泽东认为:“关于孔子的道德论,应给以唯物论的观察,加以更多的批判。” 1919年7月毛泽东在湖南组织成立“健学会”,其目的在于反对以孔子为中心的儒家学说,推广新文化、新思想。毛泽东在 《健学会之成立及进行》中指出:“那时候的思想,是以孔子为中心的思想。” 思想解放的核心是道德思想的解放,毛泽东认为“思想的解放,政治的解放,经济的解放,男女的解放,教育的解放,都要从九重冤狱,求见青天。”他把封建制度下的旧思想比作“九重冤狱”,可见他对旧制度、旧道德的深恶痛绝和反抗的决心。
  2.新道德的核心是个人的自由权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自由,回溯到五四时期,毛泽东认为新道德的核心是人们享有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婚姻自由等权利,这是社会改造的重中之重,也是人类最宝贵的原则。毛泽东认为人有获得自由的权利,能否有自由是能否有人格的根本。1919年11月14日,长沙的赵女士由于追求婚姻自由不得而自杀,毛泽东就此事在湖南《大公报》、《女界钟》上发表10篇评论文章,探讨了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的问题。毛泽东认为一个人有无人格首先取决于他是否有自由意志,他认为赵女士自杀的最大原因是她被剥夺了自由意志,因此他认为“赵女士没有人格” 。毛泽东还分析了当时西方的家庭,认为“在西洋,一个人的父母,和他子女的自由意志是不生影响的。”也就是说,毛泽东认为西方个人是具有自由意志的。如果没有自由,就没有个人人格。青年毛泽东高喊“不自由,无宁死”。毛泽东在当时将自由等同于个人意志的实现,这同他在当时受由《新青年》杂志等传入的西方价值观影响有关,他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后,其自由观发生改变,他进一步科学地认识到自由不仅是个人的意志,更关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乎个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
  毛泽东反对逆来顺受的旧道德,他主张人要有奋斗精神,不能屈服于旧势力,要敢于为赢得自由意志、获取自己的人格自由而誓死奋斗。毛泽东从伦理学的角度评论赵女士的自杀事件,他认为自杀在伦理学上是不可取的,自杀是对人的体魄和精神的反对,所以不可循。毛泽东在《非自杀》一文中分析赵女士的自杀问题,他认为尽管赵女士选择自杀的方式是不对的,但是赵女士具有“难能”和“反抗强权”两点品质,这是应该被尊敬的,他肯定赵女士追求自我意志的精神,并提出比自杀可取的方式:“有人格的得生”和“奋斗”被杀,他认为比自杀更不可取的是“屈服”。毛泽东认为人要奋斗,要敢于向社会不公平,向旧势力做斗争,要有坚决的、不可战胜、不能屈服的决心和毅力。
  为了为更广大的人民群众争取自由的权利,激发群众的奋斗精神,1918年毛泽东与同学蔡和森、萧子升等人在湖南成立青年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其目的是“再造中国与世界”。1920年毛泽东与彭璜等新民学会会员发起“湖南改造促成会”,这是为筹划驱除湖南督军兼省长张敬尧的群众性政治团体。1920年6月23日毛泽东以“湖南改造促成会”的名义写给老同盟会员、上海报人曾毅的一封回信中提到湖南社会出现的问题很大原因是因为人民不能奋起主张,没有为谋取自己权利而自治的勇气、决心和能力。毛泽东提出“三千万人,人人要发言,各出独到之主张,共负改造之责任。”他鼓励人民群众为自己争取利益、发出声音、捍卫权利。   3.新道德倡导恋爱中心主义的婚姻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和谐、平等,五四时期为维护社会和谐,毛泽东积极推崇人人平等的婚姻观,提倡恋爱中心主义的婚姻。毛泽东认为赵女士自杀是社会制度黑暗,婚姻制度腐朽,个人意向不能独立、恋爱不能自由所致。婚姻之所以不得自由的原因,是由封建社会和封建家庭所遵循的封建制度决定的,即“中国家庭制度(父权母权)婚姻制度(父母代辨<办>政策)的底下应该发生的”。毛泽东倡导婚姻自由,倡言打破婚制,首先要打破的是“婚姻命定说”的迷信,打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旧道德观念。他就婚姻问题敬告青年男女:“你们自己的婚姻,应由你们自己去办。父母代办政策,应该绝对否认。恋爱是神圣的,是绝对不能代办的,不能威迫,不能利诱的!”毛泽东自身也经历了父亲包办婚姻的现实情况,他十四岁那年,父亲毛顺生为给家里添个劳力,替他包办婚姻,娶了个十八岁的媳妇罗氏,毛泽东始终不承认这桩婚事,选择默默抗婚,最终父亲无可奈何,唯一能做的是把“毛罗氏”作为毛泽东的原配妻子写进毛氏家谱。
  毛泽东认为婚姻不是资本主义烧茶、做饭的奴隶工具,应该以恋爱为中心。他认为“所谓恋爱,不仅有生理的肉欲满足,尚有精神的及社交的高尚的欲望满足。”毛泽东主张组织拒婚同盟,他认为“以资本主义做基础的婚姻制度,是一件绝对要不得的事,婚姻以恋爱为中心,恋爱是心理上欲望的满足。在理论上,是以法律保护最不合理的强迫,而禁止最合理的自由恋爱;在事实上,天下无数男女的怨声,乃均发现于这种婚姻制度的下面。”毛泽东通过分析两代人对婚姻的不同认识,批判了父母包办的婚姻制度:“老年人”的包办婚姻是旧中国旧道德观的代表,“少年人”的自由恋爱是新社会新道德观的代表。
  4.新道德倡导妇女解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公平和正义,是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的权利的获得为前提的,在五四时期,妇女尤须获得解放、获得自由平等的权利。毛泽东特别注重妇女解放问题,他在《民众的大联合(三)》中提到种种方面的解放时,列举了“男女的解放”,并把其置于同“思想的解放”、“政治的解放”、“经济的解放”和“教育的解放”同样重要的地位上。他在《湘江论坛》上发表文章《难道走路是男子专有的》,抨击女学校不让女学生出门的现象:“这个女学校的学生深闭固拒,一步也不出外,好像走路是男子专业似的。”毛泽东提倡男女平等:“试问女子的头和男子的头,实在是一样。女子的腰和男子的腰实在是一样。”毛泽东在《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把女子问题列为第二项,可见他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
  毛泽东在评论赵女士自杀事件时,发表文章《女子自立问题》,他谈到女子之所以无法自立,是封建礼教所致:“盖我国因数千年不正当的礼教习俗,女子在任何方面,都无位置。从政治、法律、教育,以至职业、交际、娱乐、名分,一概和男子分开做两样。”他进一步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分析了男女在哪些方面是不平等的,他从社会物质资源、人口和社会竞争方面来分析:“人口增多,食物不足,生活竞争,不得不注重工作,至此乃真到了女子被征服于男子的死期了。”他指出女子被压制不能翻身的总原因是女子“不能在生育期内工作,男子便乘他这个弱点,蹈瑕抵隙,以‘服从’为交换条件”。毛泽东十分重视妇女的教育问题,他斥责“享起教育的权利来,女子只当得男子二十二分之一”,“有一千五百万女子的湖南,没有一个女子中学,老旧可耻极了”。毛泽东认为让妇女享有教育是拯救妇女不平等地位的关键所在,妇女有了知识文化,才懂得如何争取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立足时事,抨击社会道德沦丧现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公正、法治、诚信,毛泽东大力提倡在社会生活的各领域,人们都应该恪守道德规范,杜绝一切扰乱社会公正、丧失诚信的道德沦丧现象。五四时期官员贪赃枉法的恶劣事件尤为严重,毛泽东严厉抵制贪污腐败事件,主张对贪赃枉法的官员严惩不贷。毛泽东从湖南一师毕业后不久就参加了湖南的“驱张”运动,“驱张”是指驱除在湖南屠戮人民、搜刮财物的军阀张敬尧。1919年12月27日针对湖南督军张敬尧、矿务局长张荣楣联合贪污事件,毛泽东撰文《湘人力争厂抵押呈总统府、国务院及外、财、农商三部文》要求给予污吏严惩,在文中毛泽东痛斥贪官“丧心病狂”、“唯利是嗜”、“牺牲一省最大之矿权,填一二贪官污吏之欲壑”,无“丝毫计公益,恤民隐之心”。张敬尧在湖南人民斗争和湘军的逼迫下退出湖南之后,毛泽东发表文章《湖南人民的自决》,号召人民奋起自决、抵制贪污,毛泽东认为贪官污吏贪赃枉法最根本是欲壑难填:“官僚、政客、武人,有私欲,无功利;有猜疑,无诚意;有买过,无爱国;有害人,无利人。”他痛斥“腐败绝顶的政府,娼妓生涯的党徒,盘踞国中,甘心为恶。”毛泽东入木三分地分析官僚政客的贪污事件,并分析贪污之实来自个人利己私欲。贪污是利用私权最严重地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毛泽东一生清廉,对贪污腐败深恶痛绝,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二、探索建立新道德的方法
  1.通过爆发革命,颠覆旧道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作为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道德是一定的社会制度下的道德,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们不再需要采取革命的手段变革制度、变革旧道德,但我们可以学习毛泽东改革旧道德的决心和力度,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848年,30岁的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919年26岁的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发表《民众的大联合》,他号召民众形成“很固定很有力的一种团结。其余各方面依其情势地位而组设各种团体。”毛泽东在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之前已经具备了深刻的革命思想,马克思强调无产阶级的革命性来自于无产阶级被压迫的程度,毛泽东同样认为:“压迫愈深,反抗愈大,蓄之既久,其发必速。”毛泽东认为新道德的建立不是依靠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团体,而是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努力,集群众的智慧与力量,提高和发扬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用新道德武装每一个人民群众的思想。针对采用“改造”还是“改良”的方法,毛泽东认为:“改良是补缀方法,应主张大规模改造。”通过爆发革命来推翻旧道德、建设新道德是毛泽东认为的最有效、影响力最大、最彻底的方式。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也应该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实践力度,寻找最行之有效的方式繁荣社会主义道德。   2.通过道德教育,树立青年的人生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文明、和谐,学有所教是实现文明和谐的根本保证,毛泽东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他认为教育是提高个人修养、树立青年人生观的重要手段。毛泽东在评论湖南赵女士的自杀事件,提倡改革婚制,打破迷信时,提出要通过“教育普及”在全社会掀起婚姻自由、恋爱自由的大潮。毛泽东在《婚姻上的迷信》问题这篇文章中分析了旧婚姻制度的原因和弊端,他在文末提出了宣传新婚制的方法即普及教育。1919年6月15日,为响应北京大学首倡革新,改造思想,湖南省教育会会长陈润霖邀集湖南省各学校职教员发起健学会,研究传播新学术,研究范围涵盖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毛泽东对此大表赞同,在《湘江评论》上发表文章《健学会之成立及进行》予以肯定。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全文转载了某报所载的湖南省教育会会长陈润霖组织学会的意旨,开篇即谈到健学会的目的在于响应北京大学“注入哲学思想,人生观念,使旧思想完全转变。”改变青年的人生观是健学会的重要任务,毛泽东对此是推崇的。他对建学会寄予厚望,希望它“可做‘改造湖南’的章本”。他对健学会已经进行的四次演讲大加赞扬,认为其“都可谓能得其要,倘能尽脱习气采用公开讲演,画〈尽〉人都可去听,则传播之快,得益之大,当不可计量的了。”而这四次演讲中,有两次都是关于道德教育的,分别是“国人误谬的生死观”和“怎样做人”,由此可见毛泽东对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毛泽东针对五四后湖南贪官污吏的腐败现象,号召人民自治,积极的建设新道德观,其中他尤其重视教育对腐败的遏制作用,他认为腐败与人的内心欲望有关,毛泽东曾分析过人的欲望种类,有“食欲、性欲、游戏欲、名誉欲、权势欲等等。”腐败源于人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教育能深入人的内心,从根源上改造人内心的劣根成分,毛泽东在写给老同盟会员曾毅的回信《湖南改造促成会复曾毅书》中他强调“教育之改造,刻不容缓。”1920年7月27日由毛泽东发起的湘潭教育促进会成立,教育会以促进湘潭教育,宣传新思潮,倡导革新教育为宗旨。1921年5月1日,湘潭教育促进会开始发行《湘潭教育促进会会报》,在“会报”的《发刊词》上毛泽东说明了“会报”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发刊的,这个问题就是:“‘腐败’与‘湘潭教育’的依附关系问题”,“找出腐败的缘由,想办法把它去掉,腐败的东西,就不腐败了。”他进一步指出:“教育的真理就是‘新教育’。新教育的条件很多,概括一句,就是‘适合人性的教育’”。毛泽东在号召在湖南实行民治,湖南人要自决时谈到“湖南人得从容发展其本性”,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在当时毛泽东认为人的本性即是有平等、自由的权利,可见毛泽东认为人的本性主要是由善的成分组成,所谓“适合人性的教育”就是能激发人的善的本性的教育。今天,为进一步肃清共产党内的腐败问题,应加强教育的力度,通过道德教育强化共产党员的自律能力,激发其善的本性。
  三、树立理想、建立价值观
  习近平同志强调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切实解决好理想信念的坚定性问题,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学习毛泽东的道德思想,有利于共产党员从源头上理解毛泽东树立的崇高理想,获得在新时期寻找“总开关”的精神力量。
  毛泽东认为崇高的理想是激励革命成功的动力。他通过设计“新村”展示了他设想的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他用豪言壮语表达革命理想:“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更为光明”,“诸君!诸君!我们总要拼命的向前!我们黄金的世界,光华灿烂的世界,就在前面!”毛泽东在一生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以崇高的革命理想激励自己、激励同志、激励整个民族,毛泽东的这种奋斗精神不仅与他刚毅、坚强、乐观的性格息息相关,更是他超越常人的豪迈性格和广阔胸襟的体现。
  毛泽东强调崇高的理想是实现个人意志的保障。毛泽东认为只有在崇高的道德理想作用下,个人通过努力才能获得自身的解放。1920年6月到10月间,毛泽东在上海《时事新报》和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多篇主张“湖南人民自决”、“湘人自治”、“全自治”的文章。毛泽东在1920年10月3日刊登在《大公报》的文章《“全自治”与“半自治”》中分析了湖南人优秀的道德品质:“湖南人确有几种可爱的特性:坚苦,奋发,勇敢,团结,”但是由于“湖南人无理想,所以他的生活不能向上,只能随人转移,而不能超脱环境,自达其所欲适。”1920年11月25日毛泽写信给新民学会会员向警予,信中他表示自己倡议的“湖南自立为国”未果是由于“民智未启,多数之湘人,犹在睡梦。号称有知识之人,又绝无理想计划”,“湖南人脑筋不清晰,无理想,无远计。”毛泽东重视理想的力量,他认为知识分子若没有理想计划,也与未受教育的人不相上下。
  毛泽东认为崇高的理想是个人优秀道德品质的奠基石。1920年5月23日毛泽东在给张国基的回信中谈到加入新民学会应具备的条件:“(一)纯洁,(二)诚恳,(三)向上。”其中“向上”即指人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那么对于毛泽东来说什么是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呢?毛泽东提出成立新民学会的目的实际上就是要实现为中国和世界人民谋“全体福利的革命”,为人民谋福利,为全体人民谋福利是贯穿毛泽东一生道德宗旨和道德理想。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毛泽东五四时期的道德思想既代表了同一时期进步青年要求废除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的革命主张,又体现了毛泽东追求社会和谐、人人平等、个人有自由权利和革命理想的崇高精神。毛泽东五四时期建立起来的道德思想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刻的教育作用彰显出了极大的现实意义,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要学习毛泽东崇高的道德思想,树立坚定的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将共产主义信仰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于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谋好人民的福祉,做好人民的公仆!
  [参考文献]
  [1] 陈 晋.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2]毛泽东早期文稿[M]. 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徐 芳
其他文献
妊娠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窝产活仔数、窝产健仔数、仔猪初生重、母猪泌乳力等生产指标,进而影响到养猪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一些大型养猪场的成功管理经验,简单总结出
中国二十余年来的变化使国家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逐渐形成了社会阶层的差异。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了解,力求以社会学的观点来分析和探
用药治病竟会产生发热现象,医学上称为"药物热",据统计表明发生率约40%左右.其原因错综复杂,通常有下列数种类型.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临汾市家庭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调查,以便了解临汾市居民的家庭体育观念、体育行为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发展家庭体育的建议,为全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因子分析等方法,探索影响城镇居民健身发展的六个主因子:教育因子、经济因子、政治因子、环境因子、自身因子、信息因子。在此基础上提出城镇居民健身
交际水平的高低,处世能力的强弱,其根本的奥秘是什么?是靠具有强烈的与人交往、渴求友情的心愿吗?是靠出身高贵,条件优越,具有较高的身份和职务吗?能靠相貌堂堂,风度翩翩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