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探索研究

来源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_wpp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衡阳师范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实践为例,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策略.构建校企双主体、产教深度融合的“3+1”准职业人培养模式.在职业素质培养方面,通过由行业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将职业规划前移,在职业素质类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体验与实践,邀请行业/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等4项举措来实现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目标.
其他文献
针对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中不能有效应用评价结果来促进教学质量改进的问题,从调整教学管理组织架构、建立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两方面阐述了面向持续改进的本科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实践,介绍了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成效,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存在的困境主要表现在缺乏协同育人教师共同体组织,缺乏协同育人平台,缺乏协同育人的整体目标引领,协同育人实施过程缺乏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监督和评价机制不完善等.课程思政必须发挥全员力量,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协同育人.基于“教师共同体”的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应包括建立协同育人教师共同体的组织与合作机制,搭建教师共同体资源共享平台,统一教师共同体协同育人整体目标,深化教师共同体协同育人实施过程,完善教师共同体协同育人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思政课生活化教学既符合学生需求和课程目标,又有课程政治性本质、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及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理论依据.思政课开展生活化教学存在着教学目标缺乏对大学生生活实际具体指向、教学内容理论化较强、教学环境远离学生生活及教学评价主体单一形式落后等多种困境,生活化教学的育人效果不尽如人意.有鉴于此,需要高校和思政课教师共同努力,转变教学目标,引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断贴近大学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课程育人环境,并优化教学评价的主体、形式和内容,不断密切思政课教学与大学实际生活联系,从而推进思政课生活化教学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呈现出财务核算全程自动化、财务决策系统智能化、工作内容转向高价值流程领域等新的特征.调研发现各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人才的知识构成、能力组合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有鉴于此,各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重新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完善学生成绩考核机制等,以期更好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产实习现状,提出以企业工程实际问题为载体,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实习,在课程体系中引入行业基本操作规范,深化校企协同,突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探索构建应用型本科生产实习体系,以渐进递推的方式促进实习实践与专业课程教学的互动相长,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内涵建设的特色.
对“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分析了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吉林农业大学实践教学改革为例,从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组织结构、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阐述了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实践表明,改革方案成效良好,可为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面向前沿技术,对学生了解技术更新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突破传统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具有一定挑战性.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具体案例,通过翻转课堂形式,阐述课程涉及的重点、要点内容.不仅让学生深入了解课堂内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问题导向思维方式,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学相长.
分析了系统与优化类课程体系在创新改革中面临的历史困境及原因.提出按照工程化思路来进行顶层设计,实施创新改革,由点至面地从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实践手段等方面开展探索研究和实践,实现系统与优化类课程体系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高.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普及,我国软件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对人才要求也相应提高,这就要求高校软件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建设要符合软件行业要求,缩短毕业生水平与企业要求间的距离.以周口师范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改革等多方面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经过实践,人才培养取得初步成效.
论述了面向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数字系统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阐述了教学改革的思路与举措,包括修订教学大纲、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完善考核方式及鼓励自主创新等措施,对提升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