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林改后原州区对基层护林员在管理工作中采取的措施,通过建立管护小组、聘用、培训、护林员工资等措施的落实,发挥护林员的主观能动性,搞好原州區森林资源保护,并提出了今后更好地搞好护林员队伍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村级护林员;管理措施;建议;宁夏固原;原州区;黄铎堡镇
中图分类号 S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185-01
黄铎堡镇区域面积234.3 km2,林地面积826.67 hm2,其中集体林地面积为460 hm2,退耕面积366.67 hm2,涉及15个行政村,6 907户,34 796人。现有村级护林员24人,现将黄铎堡镇村级护林员管理工作措施、成效及建议总结如下。
1 主要措施
1.1 组织实施
为了切实组织好黄铎堡镇村级护林员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按照《黄铎堡镇成立林木管护领导小组》,建成林木管护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林业工作站人员为成员,按照区域规划,因地制宜,责任落实到人。
1.2 严格聘用,组建护林队伍
根据《原州区村级护林员管理制度》《黄铎堡镇村级护林员管理实施方案》,按照“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由村委会推荐,林业工作站初审,经黄铎堡镇党委会议研究讨论后,上报原州区林业局备案的方式选聘护林员。要求热心林业事业,群众基础好,有一定威信,长期在当地生产、生活;年龄在25~55周岁非村组干部的男性公民;具有工作必需的摩托车交通工具和移动手机通讯工具。护林员原则上一年一聘,签订管护合同,登记造册,统一管理。护林员聘期届满经考核合格者续聘,不合格者解聘。或聘期内不履行职责,违反合同而被解聘的,根据解聘人数,按护林员选聘程序予以补充调整,经镇人民政府批准同意聘用后,签订管护合同。
1.3 加强培训力度,提高工作能力
学习《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自治区禁牧封育条例》《黄铎堡镇禁牧封育通知》等文件精神,让护林员明白政策法规,使护林员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才能很好地为广大林农宣传好政策。在防火期,每月召开1次防火交流大会,互相学习、互相讨论,提升自身能力,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1.4 明确责任,形成管护网络
多措并举搞好护林工作,加强护林员规范化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建立护林员通讯联络网体系,使所有护林员在辖区内的活动随时反映到林业站,便于掌握林区内的管护状况,一旦出现情况,所有护林员都能互动,相互解决护林遇到的问题;签订护林防火和森林资源管护目标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山头、落实到人;林业站配合原州区林业局不定期进行检查,每个护林员将每天的护林情况填写到护林日志,每月交到林业站检查情况核对。
1.5 对护林员进行考核,保障护林员工资
护林员必须服从林业站的管理,并接受原州区林业局的业务培训、检查监督;要服从林业站的调动和指挥。防火期内不定期对护林员抽查点名,抽查点名不到者,视为自动离岗,考核补助不予发放。落实资金,保障护林员工资能及时发放。护林员工资按月足额发放,每人每月500元,并统一购置护林员衣服、护林证件、护林宣传肩章等。
2 成效
自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原州区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护林员队伍建设力度,规范日常管理,发挥护林员在森林资源管护中的主力军作用。1年来,生态环境得以改善,森林火灾发生率明显降低,各类林业案件下降,乱砍滥伐林木等现象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
3 建议
3.1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护林员素质
提高护林员的文化水平,学习一些有关林业知识,能很好地记录巡山情况;学习有关《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禁牧封育条例》及一些地方政策、法规,能很好地宣传。总之,要达到法律意识强、责任感强、敬业精神足、“干一行,爱一行”的要求。
3.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一系列的护林员队伍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护林员职责、学习制度、培训制度、奖惩制度、合同承包制度、廉政制度等。加强制度建设,以提高护林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2]。
3.3 提高劳动保障,调动工作积极性,建立护林员长效机制
稳定护林员队伍,提高工作积极性,必须在保障工资的基础上,为护林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和劳动保护品,切实保护人身安全。逐步拉小与外出务工工资的差距,使护林员安心地管护自己辖区的林地[3-4]。要建立长效机制,随着原州区森林面积的扩大,护林员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在财政资金上优先考虑,建设一个生态优美的原州区[5]。
4 参考文献
[1] 张志刚.加强乡村护林员管理 切实保护森林资源[J].林业资源管理,2000(2):8-10.
[2] 刘忠玉.丹凤县林业局加强天保护林员管理[J].陕西林业,2006(5):44.
[3] 王海丽,于明涛.本溪市国有公益林护林员管理现状与激励[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5):69.
[4] 郑彩云.德化县生态公益林保护现状与建设对策[J].林业勘察设计,2004(1):84-87.
[5] 余启蛟.天台县专职护林员对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6):220.
关键词 村级护林员;管理措施;建议;宁夏固原;原州区;黄铎堡镇
中图分类号 S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185-01
黄铎堡镇区域面积234.3 km2,林地面积826.67 hm2,其中集体林地面积为460 hm2,退耕面积366.67 hm2,涉及15个行政村,6 907户,34 796人。现有村级护林员24人,现将黄铎堡镇村级护林员管理工作措施、成效及建议总结如下。
1 主要措施
1.1 组织实施
为了切实组织好黄铎堡镇村级护林员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按照《黄铎堡镇成立林木管护领导小组》,建成林木管护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林业工作站人员为成员,按照区域规划,因地制宜,责任落实到人。
1.2 严格聘用,组建护林队伍
根据《原州区村级护林员管理制度》《黄铎堡镇村级护林员管理实施方案》,按照“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由村委会推荐,林业工作站初审,经黄铎堡镇党委会议研究讨论后,上报原州区林业局备案的方式选聘护林员。要求热心林业事业,群众基础好,有一定威信,长期在当地生产、生活;年龄在25~55周岁非村组干部的男性公民;具有工作必需的摩托车交通工具和移动手机通讯工具。护林员原则上一年一聘,签订管护合同,登记造册,统一管理。护林员聘期届满经考核合格者续聘,不合格者解聘。或聘期内不履行职责,违反合同而被解聘的,根据解聘人数,按护林员选聘程序予以补充调整,经镇人民政府批准同意聘用后,签订管护合同。
1.3 加强培训力度,提高工作能力
学习《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自治区禁牧封育条例》《黄铎堡镇禁牧封育通知》等文件精神,让护林员明白政策法规,使护林员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才能很好地为广大林农宣传好政策。在防火期,每月召开1次防火交流大会,互相学习、互相讨论,提升自身能力,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1.4 明确责任,形成管护网络
多措并举搞好护林工作,加强护林员规范化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建立护林员通讯联络网体系,使所有护林员在辖区内的活动随时反映到林业站,便于掌握林区内的管护状况,一旦出现情况,所有护林员都能互动,相互解决护林遇到的问题;签订护林防火和森林资源管护目标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山头、落实到人;林业站配合原州区林业局不定期进行检查,每个护林员将每天的护林情况填写到护林日志,每月交到林业站检查情况核对。
1.5 对护林员进行考核,保障护林员工资
护林员必须服从林业站的管理,并接受原州区林业局的业务培训、检查监督;要服从林业站的调动和指挥。防火期内不定期对护林员抽查点名,抽查点名不到者,视为自动离岗,考核补助不予发放。落实资金,保障护林员工资能及时发放。护林员工资按月足额发放,每人每月500元,并统一购置护林员衣服、护林证件、护林宣传肩章等。
2 成效
自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原州区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护林员队伍建设力度,规范日常管理,发挥护林员在森林资源管护中的主力军作用。1年来,生态环境得以改善,森林火灾发生率明显降低,各类林业案件下降,乱砍滥伐林木等现象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
3 建议
3.1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护林员素质
提高护林员的文化水平,学习一些有关林业知识,能很好地记录巡山情况;学习有关《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禁牧封育条例》及一些地方政策、法规,能很好地宣传。总之,要达到法律意识强、责任感强、敬业精神足、“干一行,爱一行”的要求。
3.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一系列的护林员队伍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护林员职责、学习制度、培训制度、奖惩制度、合同承包制度、廉政制度等。加强制度建设,以提高护林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2]。
3.3 提高劳动保障,调动工作积极性,建立护林员长效机制
稳定护林员队伍,提高工作积极性,必须在保障工资的基础上,为护林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和劳动保护品,切实保护人身安全。逐步拉小与外出务工工资的差距,使护林员安心地管护自己辖区的林地[3-4]。要建立长效机制,随着原州区森林面积的扩大,护林员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在财政资金上优先考虑,建设一个生态优美的原州区[5]。
4 参考文献
[1] 张志刚.加强乡村护林员管理 切实保护森林资源[J].林业资源管理,2000(2):8-10.
[2] 刘忠玉.丹凤县林业局加强天保护林员管理[J].陕西林业,2006(5):44.
[3] 王海丽,于明涛.本溪市国有公益林护林员管理现状与激励[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5):69.
[4] 郑彩云.德化县生态公益林保护现状与建设对策[J].林业勘察设计,2004(1):84-87.
[5] 余启蛟.天台县专职护林员对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