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高中学生对数学厌学、成绩不好的现状,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提出了从良好的师生关系、根据学生的特点、直观形象、精心设疑、问题解决等,使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关键词】厌学 兴趣 有效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偏科严重,普遍缺乏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动机纯粹是为了升学,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只有数学学习的烦恼,而没有学习数学的乐趣,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视数学学习为一种任务,一种包袱,在心理上存在一种精神枷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焦虑感、烦躁感,甚至在数学上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兴趣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学生潜力,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对课堂学习才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自己丰富的知识,充沛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精炼高度的概括能力、娴熟的演算技巧、高超的解题方法感染学生,使学生对你产生敬佩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合作者与指导者,对学生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宽容之情,要经常深入学生实际,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缩短师生情感上的距离,“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觉得你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这样学生就会由喜欢老师进而喜欢老师所任的课程,也由此对这门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二、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能将一张厚度为005mm的报纸对折,再对折,再对折----对折50次后,报纸的厚度可以在地球和月球之间建一座桥吗?地球和月球之间有这种可能吗?学生很感兴趣,紧接着老师说: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创设“成功”的情境。我们知道难题、偏题、怪题,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死敌,为此教师可以酌情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让学生成功的情境,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奇函数与偶函数图象的对称性”教学时曾作如下设计复习:⑴什么是轴对称图?中心对称图形?⑵什么是奇函数?什么是偶函数?⑶填空:点(a,b)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____,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___。⑷若函数f(x)是奇函数,其图象上有点(a,b),则点(-a,-b)是否在图象上(第四问可以让成绩较好的学生作答)?这样的铺垫,减少了教学的困难,又可以使全班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对所必须的旧知识达到基本一致,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都有所收获。
三、直观形象,唤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特别是学文科的学生,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利用直观形象这一原则,即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让他们有充分的看一看、摸一摸、听一聽、说一说的机会,以丰富深化感知。例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对异面直线、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线面的平行等都可以通过模型、和身边的实物直接感知,如:把铅笔看作线,本子看作平面,教室作长方体等,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性质,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观察中理解新知,在操作中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
四、精心设疑,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所谓设疑,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例如:函数与方程中“二分法”的引入,从央视 “非常6 1”中有一个栏目叫“竞猜价格”入手,你知道如何才能以最快速度猜准价格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议论,我趁机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几位同学相互合作猜生日,看那一组能用“最少的次数”猜出对方同学的生日?你共用了多少次?疑问引起了思考,新课的引入水到渠成。
五、问题解决,在自信中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学会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需要让学生反复经历多次的“自主解决”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把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作为长期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意识。
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体会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快乐;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应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再进行尝试解决;对于思维力度较大的问题,应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共同解决。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自信中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以数学发展的历史,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都有好奇的心理,对于历史他们是爱听的,踏着前人的足迹去感受当时的热情,自身也会受到感染,尤其老师在课堂上讲一些与当天学习内容有关的数学小故事,可以令他们对所学习的内容留下更深刻、具体的印象。教师结合教材,在教学上适时、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古今中外数学家故事以及数学趣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如 :“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代数学之父──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讲黄金分割时,介绍一下华罗庚的故事;在乘方概念引入课上,说一说印度国王想奖励国际象棋发明者,却给不出奖品的故事,在学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讲一下小高斯的故事……通过数学史的学习,不仅可用数学家的勤奋治学精神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而且还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公式、概念等理论的创始与发展过程,特别是数学思维方法的形成,更有利于今后在学习中借鉴。
七、以数学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数学问题,如银行分期付款、商品打折、最优化等经济问题;市政建设与环保问题、时政新闻、计划决策、广告的可信度等问题,学习概率问题时,让学生思考抽签先后问题,中奖率问题,及格分数为什么规定为60分?学习等差数列求和时,让学生回答:小高斯是如何快速答出1 2 3 ----- 100=?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架设起一座通向数学宫殿的兴趣之桥,使学生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去发现兴趣的源泉,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八、通过介绍数学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介绍数学美时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让同学在投影片上看到图形的对称美,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
动手制作投影胶片,还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让同学们自己来制作课件,看到图形的翻转,放大缩小,重合等等。从而欣赏数学的趣味美、对称美、简单美、和谐美,激发强烈的数学学习兴趣;另外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发现、鉴赏、创造数学美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首先要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尔后,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技术性问题,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句话,抓住学生的兴趣源: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以培养学习兴趣为核心,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了浓厚的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实就有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娜.中学数学兴趣教学
[2] 张慧娟.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3] 柏欣.让数学教学展开隐形的翅膀
【关键词】厌学 兴趣 有效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偏科严重,普遍缺乏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动机纯粹是为了升学,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只有数学学习的烦恼,而没有学习数学的乐趣,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视数学学习为一种任务,一种包袱,在心理上存在一种精神枷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焦虑感、烦躁感,甚至在数学上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兴趣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学生潜力,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对课堂学习才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自己丰富的知识,充沛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精炼高度的概括能力、娴熟的演算技巧、高超的解题方法感染学生,使学生对你产生敬佩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合作者与指导者,对学生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宽容之情,要经常深入学生实际,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缩短师生情感上的距离,“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觉得你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这样学生就会由喜欢老师进而喜欢老师所任的课程,也由此对这门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二、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能将一张厚度为005mm的报纸对折,再对折,再对折----对折50次后,报纸的厚度可以在地球和月球之间建一座桥吗?地球和月球之间有这种可能吗?学生很感兴趣,紧接着老师说: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创设“成功”的情境。我们知道难题、偏题、怪题,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死敌,为此教师可以酌情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让学生成功的情境,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奇函数与偶函数图象的对称性”教学时曾作如下设计复习:⑴什么是轴对称图?中心对称图形?⑵什么是奇函数?什么是偶函数?⑶填空:点(a,b)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____,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___。⑷若函数f(x)是奇函数,其图象上有点(a,b),则点(-a,-b)是否在图象上(第四问可以让成绩较好的学生作答)?这样的铺垫,减少了教学的困难,又可以使全班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对所必须的旧知识达到基本一致,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都有所收获。
三、直观形象,唤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特别是学文科的学生,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利用直观形象这一原则,即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让他们有充分的看一看、摸一摸、听一聽、说一说的机会,以丰富深化感知。例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对异面直线、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线面的平行等都可以通过模型、和身边的实物直接感知,如:把铅笔看作线,本子看作平面,教室作长方体等,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性质,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观察中理解新知,在操作中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
四、精心设疑,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所谓设疑,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例如:函数与方程中“二分法”的引入,从央视 “非常6 1”中有一个栏目叫“竞猜价格”入手,你知道如何才能以最快速度猜准价格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议论,我趁机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几位同学相互合作猜生日,看那一组能用“最少的次数”猜出对方同学的生日?你共用了多少次?疑问引起了思考,新课的引入水到渠成。
五、问题解决,在自信中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学会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需要让学生反复经历多次的“自主解决”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把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作为长期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意识。
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体会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快乐;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应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再进行尝试解决;对于思维力度较大的问题,应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共同解决。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自信中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以数学发展的历史,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都有好奇的心理,对于历史他们是爱听的,踏着前人的足迹去感受当时的热情,自身也会受到感染,尤其老师在课堂上讲一些与当天学习内容有关的数学小故事,可以令他们对所学习的内容留下更深刻、具体的印象。教师结合教材,在教学上适时、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古今中外数学家故事以及数学趣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如 :“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代数学之父──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讲黄金分割时,介绍一下华罗庚的故事;在乘方概念引入课上,说一说印度国王想奖励国际象棋发明者,却给不出奖品的故事,在学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讲一下小高斯的故事……通过数学史的学习,不仅可用数学家的勤奋治学精神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而且还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公式、概念等理论的创始与发展过程,特别是数学思维方法的形成,更有利于今后在学习中借鉴。
七、以数学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数学问题,如银行分期付款、商品打折、最优化等经济问题;市政建设与环保问题、时政新闻、计划决策、广告的可信度等问题,学习概率问题时,让学生思考抽签先后问题,中奖率问题,及格分数为什么规定为60分?学习等差数列求和时,让学生回答:小高斯是如何快速答出1 2 3 ----- 100=?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架设起一座通向数学宫殿的兴趣之桥,使学生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去发现兴趣的源泉,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八、通过介绍数学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介绍数学美时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让同学在投影片上看到图形的对称美,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
动手制作投影胶片,还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让同学们自己来制作课件,看到图形的翻转,放大缩小,重合等等。从而欣赏数学的趣味美、对称美、简单美、和谐美,激发强烈的数学学习兴趣;另外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发现、鉴赏、创造数学美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首先要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尔后,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技术性问题,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句话,抓住学生的兴趣源: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以培养学习兴趣为核心,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了浓厚的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实就有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娜.中学数学兴趣教学
[2] 张慧娟.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3] 柏欣.让数学教学展开隐形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