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础教育英语学科的教师教育任务主要由高等师范院校外语院系承担。而社会及用人单位对高师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并不高。本文旨在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作一梳理并对解决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英语学科 教师教育 问题 建议
目前,我国教师教育体系正处于一个重大的变革时期。一方面,我们正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教师教育的管理经验和教学模式,有的院校在这场改革中走在了前列,如北师大“4+2”模式的实施。另一方面,国家也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采取相应措施来改革我国的教师教育体制。我国于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文件中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另外,国家又于1995年建立了教师合格证制度,在法律上确立了教师像律师、医生一样的职业地位。教师合格证制度的建立表明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这些重大举措实际上是将师范类与非师范类院校推向了教师教育的同一竞争平台。
一、教师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首先,国家虽然在法律上承认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但这一概念还未深入人心,仍未被广泛接受,与之配套的相关措施仍有待进一步完美。例如,高师本科英语专业毕业生所获得的学位仍与综合性院校一样,同为文学学士,这与国外有很大差别。西方国家教师所获得的学位大多属教育学。国家规定的专业名称(无论什么类型的院校统一称为“英语”)也难以显露教师教育的本来特性,仍带有向综合院校看齐的历史印迹。实际上在不少院校中,英语专业名称处于十分混乱的状态。除此之外,相关外语院系的管理决策不适时宜,有关管理者不研究教师教育,不了解教师教育的客观规律,思想僵化或观念偏颇。如有些师范院校外语院系的学科建设并未将应用语言学或外语教育作为重点,而是过分重视英语语言文学学科的建设,研究英语教育教学的教师极少。一些管理者甚至认为搞教育教学研究不是真正的科研。殊不知英语学科教育教学研究所跨的学科范围比语言学或文学要广得多,对研究者有更高的要求。教育教学研究在此类院校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些认识上的偏颇必然导致决策的失误和学生素质的缺失,难以培养真正合格的英语师资。
二、解决问题的探索性建议
目前英语学科教师教育存在的很多问题其实就是因为管理者的决策失误及教师缺乏应有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所造成的。如对培养目标的正确认识、学科发展方向的选择与规划、学科研究的导向、师资的引进与培训、培养规划的制定及教师教学观念对学生的影响等,以上各方面如果有不合理之处,就难保在师资培养上不出问题,结果便会导致“产品”(教师教育毕业生)的不合格。英语教师教育与其它学科的教师教育既有共性的地方,又有许多有别于其它学科的特殊性。要求相关管理者与教育者不仅是英语学科方面的专家,更是英语教育学方面的专家。如果英语教师教育管理者与教育者对应掌握的应用语言学、英语教育学、二语习得及语言学习理论等不了解或知之甚少,又怎能胜任所承担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呢?
1. 对管理与教学人员的要求
英语学科的管理人员要具备必要的英语教师教育管理素质,不管相关管理人员的研究兴趣与方向定位在哪一方面,均要熟悉英语学科教育学领域最基本的理论。可以想象一下,对本学科教育学毫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管理者能确保决策时不出纰漏吗?我们不能小看决策失误带来的危害,一项不合理的决策可能影响的就是几批学生的命运。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师而言,了解和研究本学科教育教学原理,不断摸索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这本是每位教师份内的事,即使不将英语教育教学作为自己研究的全部,完全有理由将其作为研究领域的重要部分。因为你的工作就是教学,你首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你要做的首先应该考虑怎样教好学生。一名教师不研究怎么教学是说不过去的。我们不仅要自己会教,还要让我们的学生也会教。
2. 课程设置
这是一项关系到能否突出师范特色乃至能否保障学生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对决策者教师教育理论、学科教育原理及对学科教育教学最新研究成果掌握情况的重要考验。
课程设置中第一要注意学科本位的倾向,要注意教育专业的课程在总课程中所占的比例(课程比例应力争达到20-25%),必须改变传统老三样(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学法)的局面。鉴于教育学与心理学这两门课对英语师范生的实际作用,可考虑由外语院系开设的用英语授课的英语教育学及英语教育心理学来取代,可采用国外出版的教材,并与国内相关著作相结合,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除此之外,还应开设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英语测试、英语认知与学习理论、英语教育史、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青少年教育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等课程。
第二,由于教育类课程占了一定的比例,学科类的课程就不可能达到综合性院校那样的深度,但要确保学生语言基本功达到中学英语语言教学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多做文章,如课内课外结合的做法。另外还要结合学生未来职业的特点,把诸如语音、语法及口语等基本功的训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最后是关于实践课。要将教育实习时间延长至10-12周。改革教育实习的模式,要做到见习与实习相结合,见习不宜过于集中,可分散在不同的学期。这样可让学生及早发现问题并将在校的学习与将来的职业结合起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另外还要与中学及相关实习基地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最好是互利互惠的。邀请经验丰富的中学教师给学生作讲座,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了解与认知,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职业情感。让中学教师参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培训,也可让他们参与相关项目的研究及实习等教学制度的制定,使培养体系更加完善。
3.教学方法与模式
如前所述,教师必须研究教学。英语语言的教学有其特有的规律,它要求教育者要去学习、去发现、去研究。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或教学风格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只是教育类课程教师的事,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每一位语言技能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对其学生都有必然的影响,他们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模式极有可能被其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进行效仿或借鉴。杨光岐认为,学科专业课的教师若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便有可能造就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的师资。由于新课标的实施与新教材的使用,中学英语学科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及建构式学习正在学生中兴起。若高校教师仍在墨守成规,闭门造车,不思改革,高校的学生们仍以传统方式被动地学习,岂不是高校教育的难堪?在一个院系内要形成教育教学研究的良好氛围,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及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要加以肯定。要形成一个合理的评价机制,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大胆试验,探索出更加合理的教学路子,不仅让学生知道该学什么,还要知道该怎么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将学习与未来的职业要求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旭东. 教师教育体系创新:教师教育大学化[R]. 全国高等学校教师教育管理者英语学科院系领导国家级研修班,2004.
[2] 李其龙, 陈永明. 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71.
[3] 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 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J]. 教师教育研究,2005(3): 3-7.
[关键词]英语学科 教师教育 问题 建议
目前,我国教师教育体系正处于一个重大的变革时期。一方面,我们正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教师教育的管理经验和教学模式,有的院校在这场改革中走在了前列,如北师大“4+2”模式的实施。另一方面,国家也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采取相应措施来改革我国的教师教育体制。我国于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文件中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另外,国家又于1995年建立了教师合格证制度,在法律上确立了教师像律师、医生一样的职业地位。教师合格证制度的建立表明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这些重大举措实际上是将师范类与非师范类院校推向了教师教育的同一竞争平台。
一、教师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首先,国家虽然在法律上承认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但这一概念还未深入人心,仍未被广泛接受,与之配套的相关措施仍有待进一步完美。例如,高师本科英语专业毕业生所获得的学位仍与综合性院校一样,同为文学学士,这与国外有很大差别。西方国家教师所获得的学位大多属教育学。国家规定的专业名称(无论什么类型的院校统一称为“英语”)也难以显露教师教育的本来特性,仍带有向综合院校看齐的历史印迹。实际上在不少院校中,英语专业名称处于十分混乱的状态。除此之外,相关外语院系的管理决策不适时宜,有关管理者不研究教师教育,不了解教师教育的客观规律,思想僵化或观念偏颇。如有些师范院校外语院系的学科建设并未将应用语言学或外语教育作为重点,而是过分重视英语语言文学学科的建设,研究英语教育教学的教师极少。一些管理者甚至认为搞教育教学研究不是真正的科研。殊不知英语学科教育教学研究所跨的学科范围比语言学或文学要广得多,对研究者有更高的要求。教育教学研究在此类院校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些认识上的偏颇必然导致决策的失误和学生素质的缺失,难以培养真正合格的英语师资。
二、解决问题的探索性建议
目前英语学科教师教育存在的很多问题其实就是因为管理者的决策失误及教师缺乏应有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所造成的。如对培养目标的正确认识、学科发展方向的选择与规划、学科研究的导向、师资的引进与培训、培养规划的制定及教师教学观念对学生的影响等,以上各方面如果有不合理之处,就难保在师资培养上不出问题,结果便会导致“产品”(教师教育毕业生)的不合格。英语教师教育与其它学科的教师教育既有共性的地方,又有许多有别于其它学科的特殊性。要求相关管理者与教育者不仅是英语学科方面的专家,更是英语教育学方面的专家。如果英语教师教育管理者与教育者对应掌握的应用语言学、英语教育学、二语习得及语言学习理论等不了解或知之甚少,又怎能胜任所承担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呢?
1. 对管理与教学人员的要求
英语学科的管理人员要具备必要的英语教师教育管理素质,不管相关管理人员的研究兴趣与方向定位在哪一方面,均要熟悉英语学科教育学领域最基本的理论。可以想象一下,对本学科教育学毫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管理者能确保决策时不出纰漏吗?我们不能小看决策失误带来的危害,一项不合理的决策可能影响的就是几批学生的命运。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师而言,了解和研究本学科教育教学原理,不断摸索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这本是每位教师份内的事,即使不将英语教育教学作为自己研究的全部,完全有理由将其作为研究领域的重要部分。因为你的工作就是教学,你首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你要做的首先应该考虑怎样教好学生。一名教师不研究怎么教学是说不过去的。我们不仅要自己会教,还要让我们的学生也会教。
2. 课程设置
这是一项关系到能否突出师范特色乃至能否保障学生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对决策者教师教育理论、学科教育原理及对学科教育教学最新研究成果掌握情况的重要考验。
课程设置中第一要注意学科本位的倾向,要注意教育专业的课程在总课程中所占的比例(课程比例应力争达到20-25%),必须改变传统老三样(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学法)的局面。鉴于教育学与心理学这两门课对英语师范生的实际作用,可考虑由外语院系开设的用英语授课的英语教育学及英语教育心理学来取代,可采用国外出版的教材,并与国内相关著作相结合,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除此之外,还应开设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英语测试、英语认知与学习理论、英语教育史、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青少年教育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等课程。
第二,由于教育类课程占了一定的比例,学科类的课程就不可能达到综合性院校那样的深度,但要确保学生语言基本功达到中学英语语言教学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多做文章,如课内课外结合的做法。另外还要结合学生未来职业的特点,把诸如语音、语法及口语等基本功的训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最后是关于实践课。要将教育实习时间延长至10-12周。改革教育实习的模式,要做到见习与实习相结合,见习不宜过于集中,可分散在不同的学期。这样可让学生及早发现问题并将在校的学习与将来的职业结合起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另外还要与中学及相关实习基地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最好是互利互惠的。邀请经验丰富的中学教师给学生作讲座,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了解与认知,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职业情感。让中学教师参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培训,也可让他们参与相关项目的研究及实习等教学制度的制定,使培养体系更加完善。
3.教学方法与模式
如前所述,教师必须研究教学。英语语言的教学有其特有的规律,它要求教育者要去学习、去发现、去研究。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或教学风格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只是教育类课程教师的事,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每一位语言技能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对其学生都有必然的影响,他们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模式极有可能被其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进行效仿或借鉴。杨光岐认为,学科专业课的教师若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便有可能造就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的师资。由于新课标的实施与新教材的使用,中学英语学科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及建构式学习正在学生中兴起。若高校教师仍在墨守成规,闭门造车,不思改革,高校的学生们仍以传统方式被动地学习,岂不是高校教育的难堪?在一个院系内要形成教育教学研究的良好氛围,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及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要加以肯定。要形成一个合理的评价机制,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大胆试验,探索出更加合理的教学路子,不仅让学生知道该学什么,还要知道该怎么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将学习与未来的职业要求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旭东. 教师教育体系创新:教师教育大学化[R]. 全国高等学校教师教育管理者英语学科院系领导国家级研修班,2004.
[2] 李其龙, 陈永明. 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71.
[3] 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 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J]. 教师教育研究,2005(3):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