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孔子的教诲——心斋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人间世》中有一段孔子和他的学生颜回关于修身养性的对话:“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意思是这样的:颜回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心斋”,孔子说:“你首先要全身心放松,静下心来摒除杂念,使自己的思想意识逐渐归于一处,专注一心。同时要调整呼吸,使自己的呼吸由快及慢,由浅入深,引短令长,逐步形成细、匀、绵、长的呼吸,那时候你就不用耳去听,该用心去体会了。进而加深修养,杂念全无,呼吸似无出入,这时已达到心息相依的地步,用心也听不到了,该用气去感应了。耳朵的功能只能听到有声之音,心的功能也只能感受到外界有形之物。而气是空明的虚无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它能容纳一切。当进入更高深的层次时,大脑思维也进入了一种极静的状态,此时,神气合一,心中寂然,人与天合,真性毕露,自性圆融显现,透出无限光明,似乎进入一种空明的世界,这时‘道’自然与你相合。这就是虚,就是心斋。”
  颜回依法而行。过了一段时日,颜回来拜见孔子说:“我进步了!”孔子说:“是怎样的进步,你说说看。”颜回说:“我消除了杂念,静下来了,忘掉了仁义,忘掉了情感,不再容易激动了,心境很平静了。”孔子说:“很好,但还不够。”又过了一段时日,颜回又来拜见孔子说:“我又进步了!”孔子问:“怎样进步的,你说来我听。”颜回说:“我现在心如止水,完全忘了礼乐,忘记了一切繁文缛节和俗事杂务,不再为外界的噪杂之声干扰了。已到了清静无为、心息相依的地步。”孔子说:“很好,但是还不够,还没有达到理想的境界。”又过了一段时日,颜回再次拜见孔子说:“我又进步了。”孔子说:“怎样的进步,你仔细说说看。”颜回说:“我已达到了神气浑然,天人合一的地步,即没有肢体存在的感觉,又感觉不到听觉和视觉的作用,却又是那么明亮,那么离奇而又真实,好像又一个我离开了身体,自由自在地遨游在虚空之中,没有上没有下,没有阻碍,空即是我,我即是空。”孔子说:“你已与大自然融会一体了,所以就没有自己的感觉。你没有拘泥于前人的经验,顺应了天地万物变化的自然发展规律,所以能达到这种超然的境界,成为一代贤人,连我都愿意跟你认真学习。”
  孔子能成为“圣人”,不知道多少次、多长时间要在“超静”的情况下深思远虑,才凝结出滋养中国人几千年的智慧。在当今社会,想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很多,可是,能够像颜回那样能安静下来凝心体悟的人却很少。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文化并非仅是理论的教化,身心兼修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礼记·大学》还有这样的一段话:“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意思是,只有意念诚实,才能够心地纯洁而端正,只有端正了心态才能够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干什么事,都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如果心怀愤怒,则不利修身养性,因为不能忍,气盛血躁,气机乱窜,血不归经,会使经脉散乱,容易“岔气走火”,有百害而无一益;心怀恐惧也不利修养,这是因为胆气不正,血衰气微,会胡思乱想,神不守舍而误入歧途;心怀逸乐也不行,因为心盛血旺,精神亢奋,难以安静,只能是白费精神,劳而无功;心怀忧患更不行,因为心郁神昏,精神不振,只能是心烦意乱,昏暗沉闷。
  如此种种,想要达到很高的境界,使身心兼修,得以延年益寿,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高尚的意志品质,还要有不凡的智慧。比如,儒家文化还提到:养生要通晓阴阳,明察四时之变化。其实这一条讲的是要熟悉自然规律,并顺应自然规律。大自然造化了阴阳、寒暑、燥湿和四季的交替变化,世间万物也都因此有其循行的自然发展规律,古人通过长期认真的观察,才得以明析阴阳之变化,辨别万物的利害关系,也因此能够协调化解其矛盾,使之转化为对人类生命有利的方面,使人的精神与形体少受外界侵扰,进而保持健康,得到长寿。所谓长寿,并非是短寿的延长,而是顺应了自然规律,不做有损身体健康的事,并消除有害的东西,使生命得以正常生存。那么什么是不利的、有害的东西呢?从饮食的角度,过甜、过酸、过苦、过辣、过咸这五种不合理的味道,都会对身体不利而影响健康。再如精神上的变化,如太高兴、太愤怒、太忧愁、太恐惧、太悲哀这五种不良情绪都会对人的心神和五脏六腑造成损害,对生命不利,即所谓大怒伤肝、忧思伤脾、悲哀伤肺、惊恐伤肾、过喜伤心就是这个道理。还有气候和温度的变化,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如太冷、太热、太燥、太湿、大风、大雨、大雾这几种自然现象都会使人情绪波动,对人的身心都会造成损害。
  因此,“知本则疾无由至矣!”也就是说,那些精于养生之道的人都知道什么是修身安身立命之本,懂得珍惜并调和四时阴阳、自然现象带来的利和不利,不让病症“乘虚而入”。那么,什么是本呢?《吕氏春秋·先己》中说:“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啬其大宝。用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在此理解这个“本”字,并非只指一物,如果说到身体的健康,本就是身体,只有确确实实地珍惜它、爱护它、保养它,才会得到健康。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mALB)与血清高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4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
1993年至今,我国出现了两轮敌意收购浪潮,第一轮浪潮由敌意收购第一案“宝延风波”(1)掀起,第二轮浪潮以2015年的“宝万之争”(2)案为代表。为了抵御敌意收购,目标公司采取了多种反收购措施,如事先在公司章程中设置反收购条款、事中寻找“白衣骑士”、采用焦土战术等。但由于我国现行立法缺乏反收购规则条款,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反收购措施的合法性一直争议不断,没有达成共识。美国最行之有效的反收购措施在我国也
本文从西方传统消费理论不能充分解释我国经济转型期居民消费行为的现实出发,阐释了消费过度敏感性的内涵,运用1978—2000年的年度数据,采用可变参数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程度进行了检验,论证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在经济转型期所表现出来的过度敏感性特征,指出为使我国拉动需求的政策更加有效,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矫正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以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这种被称之为“瞬间就能给你活力”的饮料是把营养物与氨基复合物充分混合的一个新的突破,据说这种饮料在充分溶解于水、与水融为一体之后,倾刻间就能给你增添一股无穷的活力。
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资源的关系是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本文辨证地剖析了浙江省实施的易地有偿保护耕地制度的得与失,既总结了经验,又探讨了制度的缺陷,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正>~~
1临床资料患者,女,17岁,以"系统性红斑狼疮1年半、右手腕皮肤结核术后23天、全身乏力伴发热7天"来我科就诊。患者于2016年10月因反复关节痛、发热,在外院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和补
新审计报告准则的实施代表着审计实务将发生重大变化。变化的宗旨在于确保审计报告保持阅读价值,尝试缩小公众对审计师职责的期望与审计实务之间的差距。在审计师通过审计报告
报纸
结合国外对小型临界流文丘里喷嘴的研究成果和河北省计量监督检测院的测试数据,分析了小型临界流文丘里喷嘴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提出一些建议。
寄生于网络游戏之中,又游离于法律与道德之外,同时还有着丰厚的收益。“灰色银商”俨然成了一种神秘的行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