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质疑意识的培养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la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现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科学是极富创造性的,其最基本态度之一就是质疑。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而且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质疑意识谈几点做法。
  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有疑敢问”
  记得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信赖学生,视学生为课堂的主人。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讨论、交流中体验平等、民主、理解、信任、亲情和爱护,从而激发人人敢想、敢说、敢问的欲望。首先教师和学生要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的“问题”,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式师生关系,让学生敢问。其次要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问的前提。只有教师“善问”,学生才能有疑敢问。教师要多用微笑、注视、点头、手势等方式对学生的提问进行鼓励,给予积极的合理评价,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质疑问难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例如刘云生老师在上《军神》一课的课前活动片段——
  师:孩子们,大家好,我姓“刘”,但不是“牛”,我名叫“云生”,但不住在“白云深处”。(众笑)
  师:愿意和我一起学习吗?
  生:愿意!
  师:大家的回答这样热烈,我真高兴!刚才我一走进教室,你们的眼睛一齐向我“扫射”。(众笑)关于我,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刘老师你多大了?
  师:18岁,不过是两个18岁。(众笑)你的问题很实在。谁能问点有味道的问题?
  生:刘老师你的偶像是谁?
  ……
  师:(做逃跑的动作)还是逃命要紧!(众笑)
  俗话说,一个人如果一次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畏惧错误,不敢提问就是放弃进取,学生一旦具有这样的意识,就会消除自卑心理,毫无顾忌地勇于提问。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想疑乐问”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诱发的。因此,教师要想使学生想疑乐问,必须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由疑生发好奇心,由好奇心生发需要,由需要引发积极的思考,进而促进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例如,我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几个问题是: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让你最感动的是什么?你还有什么想法?……
  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慢慢的就会有提问的兴趣了。
  三、教给方法,使学生“寻疑会问”
  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就如何提问作示范,并在平时逐步教给学生在学习中寻找问题的方法。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提问也是如此,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比如教会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除、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寻找疑点。教师还要教学生会说。一开始,学生提的问题可能不得要领,有时只言片语,有时浅显幼稚。这时,教师就要在关键时刻扶一把、送一程,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并进而达到问得巧、问得精、问得新,问得有思维价值。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确质疑问难必须勤学善思,有创见;认真观察,善比较。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强质疑意识,使学生敢问、乐闻、会问。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而且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更加深刻。
  (乐清市虹桥镇第十二小学)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迅猛发展并呈现良好态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从全国看,目前民营企业的工业产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0%,约有50%以上的出口交货值是民营企业创造的。在新创造的2.5亿多个非农业岗位中,私营、个体经济就吸纳了8000多万人,民营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    
<正>对蔬菜生产重视程度不如寿光 蔬菜生产组织程度不如寿光 蔬菜生产规模程度不如寿光 蔬菜生产科技水平不如寿光 蔬菜生产品牌意识不如寿光 蔬菜生产龙头企业不如寿光 对蔬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强大渗透力正在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的社会。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在此过程中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影响,其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就是这种新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最常态化的表现。自从多媒体工具被引入了思想品德课堂,整个课堂相较于以前变得更加生动鲜活,这种视听声形一体化的现代化教学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