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多年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在教学中有一个突出问题,教师认真地教学,学生也学得很刻苦,但是学生的成绩却不理想。究其原因,教师在组织、引导、点拨教学技巧上缺乏功力,课堂中,教师应和学生互换角色,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此,我浅谈一下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认识和做法。
一、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若能设计出一个新颖的有趣的开场白,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热情,唤起学习动机,激活思维,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吸引听众。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在设计“创建新集体”的导入,我引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此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产生了兴趣。
二、应营造生活化氛围
新课程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作背景,与社会、学生的实际有着广泛联系。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要注意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过去的课堂所传授的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并不紧密,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课堂成了与生活割裂的空间,知识成了从生活中剥离的纯粹的知识。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正努力地还课堂以生活的本来面目,时时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如:在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解答,“在日常生活消费中,我们应怎样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如;在教学“正当防卫”时,新课伊始,我就对学生说:“我们知道,打伤人都要负法律责任的,可是有一次,张三打伤了李四却不用负责任。”每个同学都表现出惊讶的神情,都急着要知道老师究竟有为什么,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就能以极高的热情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活在丰富、在发展,教学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课堂变成了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使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了应用。
三、应为学生创设宽松学习环境
有研究表明,80%的学习困难与过重压力有关,解除这些压力,明显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毫无疑问,对一个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其自身的学识是否渊博更重要。教师与学生交流方式恰当了,学生上课时的心理负担减轻了,学习的效率自然就高。民主平等的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而诙谐幽默的思品课是最快乐的,今天的课堂,已经改变了原有的僵化模式,正如海菌兹·雷曼麦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们所接受。”所以教师采用诙谐的故事、幽默的语言可以让课堂富有生机,让整个课堂充满快乐。
四、应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冷落,贬低发展和探究,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极端处理,死记硬背。这种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新课程标准》要求适应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贴近现实生活,强调学生自身的观察、感受和体验,教师应注重思维、感情和行为方式的培养。这就要求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尽快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充分发挥本课吸引学生的独特条件,把思想品德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创造性的教学。例如,在学习活动课《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时,我有意识地结合国家现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把本课内容进行扩展,改为“关注西部的发展”。在课前我先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自学课本内容,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学心得,然后推选代表在课堂发言,从而引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样就把这两大战略联系起来,既达到了学习本课的目的,又把握了时政热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更好地去体验社会现实。同时也引导了学生探究性学习,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教学。
可见,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让学生不断摸索,不断参与社会实践,体现他们的主体角色,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要我们教师尊重新课程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新课程为基础教育打开了一片自由发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都能开辟出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新思路。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完全有赖于我们的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去呈现新的课堂教学时尚。因此我认为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有效教学,就要把课堂变成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使学生在探索中成长,在成长中探索。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一、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若能设计出一个新颖的有趣的开场白,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热情,唤起学习动机,激活思维,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吸引听众。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在设计“创建新集体”的导入,我引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此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产生了兴趣。
二、应营造生活化氛围
新课程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作背景,与社会、学生的实际有着广泛联系。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要注意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过去的课堂所传授的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并不紧密,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课堂成了与生活割裂的空间,知识成了从生活中剥离的纯粹的知识。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正努力地还课堂以生活的本来面目,时时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如:在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解答,“在日常生活消费中,我们应怎样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如;在教学“正当防卫”时,新课伊始,我就对学生说:“我们知道,打伤人都要负法律责任的,可是有一次,张三打伤了李四却不用负责任。”每个同学都表现出惊讶的神情,都急着要知道老师究竟有为什么,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就能以极高的热情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活在丰富、在发展,教学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课堂变成了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使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了应用。
三、应为学生创设宽松学习环境
有研究表明,80%的学习困难与过重压力有关,解除这些压力,明显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毫无疑问,对一个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其自身的学识是否渊博更重要。教师与学生交流方式恰当了,学生上课时的心理负担减轻了,学习的效率自然就高。民主平等的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而诙谐幽默的思品课是最快乐的,今天的课堂,已经改变了原有的僵化模式,正如海菌兹·雷曼麦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们所接受。”所以教师采用诙谐的故事、幽默的语言可以让课堂富有生机,让整个课堂充满快乐。
四、应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冷落,贬低发展和探究,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极端处理,死记硬背。这种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新课程标准》要求适应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贴近现实生活,强调学生自身的观察、感受和体验,教师应注重思维、感情和行为方式的培养。这就要求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尽快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充分发挥本课吸引学生的独特条件,把思想品德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创造性的教学。例如,在学习活动课《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时,我有意识地结合国家现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把本课内容进行扩展,改为“关注西部的发展”。在课前我先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自学课本内容,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学心得,然后推选代表在课堂发言,从而引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样就把这两大战略联系起来,既达到了学习本课的目的,又把握了时政热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更好地去体验社会现实。同时也引导了学生探究性学习,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教学。
可见,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让学生不断摸索,不断参与社会实践,体现他们的主体角色,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要我们教师尊重新课程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新课程为基础教育打开了一片自由发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都能开辟出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新思路。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完全有赖于我们的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去呈现新的课堂教学时尚。因此我认为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有效教学,就要把课堂变成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使学生在探索中成长,在成长中探索。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