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造的激情点燃求知的火焰

来源 :当代教育之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ju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把握教材有利因素,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关键,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产生创新方法,启动创新思维,从而获得创新成果。小学语文教材入选的课文,内容上涉及天文地理、人情风俗、古今中外等诸多领域,写作技巧方面也是各具特色。可以说,每一篇课文都是客观世界反映在作者头脑中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物,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方面,都蕴藏着无穷的“创新”素材。只有在语文教学中把握教材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教师结合课文让学生了解人类发明及创新成果,还可以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讲讲身边有哪些发明,创新成果,这些发明,创新成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什么推动作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这些人类发明,创新成果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从而激发他们从小树立热爱学习、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将来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意识。
  2.激发创造兴趣,鼓励创新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的全部计划、探索都会落空。没有求知欲,就没有学校。因此,他向全体教师建议,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的火花。要使学习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增强孩子的信心,使他们获得取得成功的鼓舞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例如在讲教学《司马光》、《乌鸦喝水》这样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这样的启发性问题:如果你遇到司马光这样的情况,该怎样办?你能帮乌鸦想出别的办法吗?结果小同学七嘴八舌,争辨激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这种热烈讨论中受到了锻炼。对于所有不同意见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合理的则给予表扬。
  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一灌到底的方法,让学生睁大眼睛发现,发现好的词语、好的修辞、好的句子、好的描写,每一个发现都是学生自己的收获。特别是对语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更多关注些,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励其上进,尽量捕捉其“闪光点”,给予激励表扬,使之振作精神,树立信心,学生从细微处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这样学生心情舒畅,课堂上学生敢于大胆开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生在教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增进了相互的情感交流,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不仅要激发求知兴趣,还要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在上课时让学生发表见解,多显示思维活动的过程,思维过程的展现与评议可以打破传统封闭型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思考、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多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怎样想到的?“或者问”你的思路卡在哪里了?以充分展示思维过程,从而不断地排除障碍,克服思维定势,理顺思路,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创造能力。
  3.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主体意识
  一直以来,我们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是个较为薄弱的环节,其主要原因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僵硬。为此教师应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其主体精神,创新能力的健康发展。
  师生平等。创新教育不是竞争性教育,而是合作性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不断优化教育环境的民主型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平等民主的作风,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传统倡导的“师道尊严”,使学生不敢自由地想和做,从而失去了创新的欲望,激情和动力。为此,教育者应当给学生提供足够宽松的心理空间,构建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课堂民主气氛,鼓励他们去发现,去创新,努力成为学生求知路上的“共同探讨者”和健康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
  多表扬少批评。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往的过程。教学时,教师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把问题转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不同的见解,充分地交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强化交往让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萌发了创新的动机。当学生用课堂学过的知识解决了疑难问题,老师应及时表扬他们,使他们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快感,受到极大的鼓舞。同时,亦应允许学生在学习探索中的错误,坚持教育的成功导向和正面鼓励,多表扬少批评,用成功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创新,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4.注重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
  心理学认为: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它是在独特地、新颖地解决新异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个体创新思维发展水平决定着其创造能力的强弱,一个创新思维发达的人,一定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创新思维是创造的核心。为此,教师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与方法进行思维训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儿童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是创造力发展的基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学生的积极思维,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不能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儿童好奇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创新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思考、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去获取知识,逐渐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教学《倔强的小红军》一文时,我顺着作者的思路问学生:“你认为课文最精彩的是哪一段 ?为什么?” “如果小红军愿意接受陈赓同志的帮助,结果会怎样 ?”“请你当一名小作家为课文续编一个小故事、好吗?” 实践证明,在这个创新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欲望强烈,创新兴趣浓厚,思维主动灵活,并从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容易产生创造的灵感,爆发创新的火花。
  古希腊普鲁塔克说的好:“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教师只有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在引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多留一点儿自由的空间给学生,才可能化被动为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这样,教师的“智慧”之火才可以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
  收稿日期:2011-07-11
其他文献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智能培养相结合问题,是针对当前小学品德教育知与行严重脱节而提出的新问题。所谓思品教育智能化,就是要求每个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严格把握教育规律,使品德教育与智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本文试图在长期徘徊不前的品德教育传统式教学面前,另辟一条新径。用智能培养辅佐品德教育,以图品德教育更加完善。  众所周知,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在儿童的成长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儿童
期刊
1.营造开放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敢于”答问题的良好习惯  著名的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学生的认知活动是受情绪因素影响的,创新灵感只有在自由的思维空间中才能诞生。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获得创新成就的灵气,就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使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而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
期刊
1.最大的变化是题型发生了巨变  一是必做题由原先一道37分的试题分解为两道试题,即将40题分化为40题25分,41题12分。增加一题就相应增加了学生的材料阅读量和分析综合问题的思考时间。特别是41题单独成题,在平时的模拟试题中没有训练过,文科综合考试大纲也没有提及这种类型的例题,大多数学生显得力不从心,难于适应,甚至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二是选做题由原先选修教材的“重大改革回眸”、“20
期刊
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回到生活中去。小学生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可以很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离不开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学生数学。教师要精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借助生活经验,学会探索解决数学问题。让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操场一角的沙地上,总有孩子在那儿忘情的玩沙,他们兴奋的在沙滩中玩耍,不时传来
期刊
With的复合结构是许多英语复合结构中最常用的一种,也是高中英语中的一个重要句型,在我们的新教材中这一结构也频频出现,例如:  (1)Mother asked her if/weather she was very hot with so many clothes on.(NSEB1,P5)  (2)He placed a fixed sun at the centre of the solar
期刊
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学政治课教学出现了新的矛盾和变化,其中之一就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有了许多新的特点。如何适应变化, 探索新路,就成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课题。  今天的中学生,生活在开拓创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环境之中,改革开放的洪流、两品经济的大潮、民主自由的环境、拳头加枕头的电视以及升学考试的压力、社会家庭的宠爱和厚望,这一切汇合成现实交响曲,伴随着他们长大。和过去的学生比变得更早熟、更
期刊
1.培养学生听话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一种学习的动机,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训练效率的兴奋剂。正因为有了兴趣,学生才听力集中。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直接兴趣仍然占主导地位。因此,在我们进行听话教学的过程中,应以引起学生兴趣为根本出发点,使他们能主动地听,从而提高训练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应以有趣的内容、新颖的形式,去唤起学生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听知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变的语言来吸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改革要实现新突破,必须实现"三转变二优化一体现"。三个转变:教师内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思维的转变;二优化:优化教学实施及反馈体系,优化教学评价体系;一体现: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关键词】语文课改;必须实现;三转变;二优化;一体现  The language reform in education want to carry out new break  Li
期刊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语言课,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要用英语进行熟练的交际。学生如何能够用自己所学的英语来进行流利的口语表达,达到交际功能,这就是我们每一个英语教育工作者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学外语,口语表达能力不强,甚至不敢开口讲外语,那么,外语教学将是失败的。而目前的中小学外语教学大都比较重视习题训练,只重视学生的试卷分数,而忽视了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考卷分数很高,而开口讲英语
期刊
【摘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而是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教学  Make use of a multimedia's technique excellent tur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Zou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