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却还是这么普通?

来源 :课堂内外(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ei25163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邹雨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生涯规划师。
  你觉得自己很普通吗?你愿意成为一个普通人吗?其实,不愿承认自己的普通并不是因为自恋,正是因为我们不够自信,或是没有看清自己真正的样子。
  不愿承认自己很普通
  “每当有同学课后找我解题,我总是说现在有点忙,待会儿再帮他们讲解。实际上,很多题我根本不会做,但我不想让大家知道,其实我并不优秀。”
  方方最近找到我,倾诉了一年多以来自己心中最大的困惑。成绩还不错的她,总是在学校扮演学霸的角色。“我会故意在课堂上大声附和老师,哪怕我并没弄懂他在讲什么。”方方叹了口气说,“承认自己很普通,为什么这么难呢?”
  于是我问她:“如果你承认自己不会做这道题,或者这节课根本没听懂,你觉得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方方沮丧地说:“我怕……别人会觉得我只不过是个普通人,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学霸。”
  当我们不够自信、觉得自己并没有别人以为的那么优秀时,就会害怕在他人面前露出弱势的一面。不光是方方,很多成功人士也面临着类似的困扰。
  一些人在得到外界掌声的同时,也在担心自己配不上这样的赞美。这是因为他们无法“内化”自己的成功,不能真正接纳别人的认可,于是他们偏向于将自己的成功归纳成运气,而非实力。
  回顾一下你自己,在获得成功时,是否产生过这样的想法——“这次我运气可真好”;在遭遇失败后,是不是也曾垂头丧气,甚至自我贬低——“我早就说我不行,上次纯粹是碰运气”。正是这样的认知偏差,让方方们生活得很紧张,因为他们时刻都在担心运气不好时被人“识破”,从而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
  优秀是一种名为“分裂”的防御机制
  有人害怕承认自己很普通,有人厌恶跟普通人交往。
  被大家称为“别人家的孩子”的王洋私下告诉我,他羡慕那些可以跟全班同学打成一片的人,但又打心底里瞧不起那些成绩差的同学。“他们又懒又弱,明明这么普通,却对自己的普通一点也不在乎。但‘独自优秀’其实也挺孤单的。”
  为什么像王洋这样的人总是对优秀充满推崇,对“普通”嗤之以鼻?这其实是因为他们没有办法认可和接纳真正的自己。
  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将所有人分成“好”与“坏”,因为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是由好的部分和坏的部分集合而成的。但王洋们为了抵挡自己对“普通”的害怕和焦虑,开启了自我保护的防御机制,把坏的部分投射给他人,好的部分留给自己。这种名叫“分裂”的防御机制让他们选择对自己的弱点视而不见,对别人的缺点无限放大,以此塑造一种假象的完美,得到的却是真正的孤独。
  害怕普通是为了迎合别人的期待
  刚告别初中生身份,步入高中的高一新生更害怕自己变成“普通人”,小贝就是其中之一。初中时期的她天资聪颖,被父母寄予厚望,但考上重点高中后,人人都很优秀,曾经优秀的她也就变得很普通了,“难道我就是泯然众人的仲永?”这样的落差让小贝实在难以接受。
  无法接受“普通”的自己,这与父母或家族的期待有关。当一个家族非常希望这个孩子成才成器时,孩子会感受到这种高期待,从而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迎合他人,朝着大家期待的方向发展。时间长了,高期待的孩子就形成了心理学上所说的“假自体”。
  “假自体”就像一个假面具,戴在孩子的脸上,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认为这就是真正的自己。
  但假的毕竟是假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的个性、能力会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真自体”越来越强大,就与“假自体”形成了冲突。就像小贝一样,她其实不喜欢理科,而是喜欢艺术,擅长画画,但艺术在父母眼中并不是一条成功之路,她只能压抑自己的欲望,去成就父母的期望。面对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小贝自然显得很“普通”,想要成为真正优秀的人,需要选择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
  承认自己很普通,可能会发生什么?
  如果对“变成普通人”这件事的拒绝和害怕程度适中,那也不一定是件坏事,正是这种害怕和焦虑的感觉,在不断鞭策我们去努力、去奋斗。就像希腊神话里的西西弗斯,他不断地将巨石推上山,巨石却在到达山顶后向下滚落,但他仍然坚持不懈地往山上推巨石。
  但如果对“普通”的害怕程度过深,将“优秀”变成一种执念,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这可能会导致三种不好的后果:
  1.对“优秀”的执念让我们变得过度焦虑,甚至抑郁。
  当我们长期努力地做一件事,却怎么也无法成功时,我们便会习得性无助,产生极大的无力感。这种无力感会慢慢使我们产生自我怀疑,甚至对生活本身丧失兴趣,最终让自己处于抑郁的状态中。
  2.一味地不接纳,会掩耳盗铃一般看不到自己的弱点。
  看不到自身的不足,就失去了成长和改变的可能。长时间的自我麻痹可能会使我们错过那些变优秀的机会,变成一个真正的平庸之辈。
  3.一直朝着别人期待的方向努力,反而会遗失真正的优势。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但在大众眼中,你的特长并不能称之为优秀,他们更期待你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得到一份不错的薪水。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朝着这样单一化的优秀前进,那么大部分人都注定会成为“普通人”。
  如何调整我们看待自己的心态
  正如前文所说,我们既不能安于现状、停滞不前,也不能一味地追逐单一化的成功,或是别人给我们制造的成功假象,那么我们该怎么去调整自己的心態呢?
  1.理解自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与人生
  人的生命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生物性自我,这是先天具有的,从出生那一刻就决定了,我们无法改变。另一部分则是社会性自我,这是后天环境养成的,是我们和外在世界的环境互动形成的,是可变的。
  我们刚出生时,每个婴儿的外貌、性格都十分相似,随着成长,我们的独特个性才慢慢表现出来。我们从一个小婴儿长成现在的样子,经历了许多重要的事件、获得了许多经验。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不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个人,就连双胞胎长大后都会呈现出不一样的状态。如果我们能理解这一点,就能接纳真正的自己,而是不强求自己去变成某个优秀的人。
  2.重塑观点:重新定义“优秀”
  如果前文的“理解自己”是让我们看清自己本来的样子,那么“重塑观点”则是提醒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待“优秀”这个词。
  “优秀”并没有一个客观标准,它的定义是非常主观的,不同的人会赋予它不同的意义。要定义“优秀”,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
  有些人以金钱、地位、权力等物质条件衡量他人优秀与否,这是非常片面的。比如,“优秀”的运动员可能并不会赚很多钱,却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赛中脱颖而出;又比如,科研人员把对真理的追寻和对科学的坚持视为“优秀”的指标,他们并不在意金钱和别人的评价;还有些人认为,尽自己所能,坦然面对各种困难,无愧于心就是一种“优秀”的表现。你是否“优秀”,关键在于你如何定义“优秀”。
  活动1 魔术箱
  你可曾想过,你渴望的成功是什么样的?
  如果你相信大众化的“优秀标准”,那么“优秀”的人只有金字塔顶尖的那一小撮。如果你能找到自己真正渴望的“优秀”,看到真正的期待,才能活出真自我。
  想象你拥有一个神奇的魔术箱,一旦打开,你就可以得到你最想要的东西(除了改变过去)。现在你有1分钟的时间,赶紧写下你最希望得到的三样东西。
  写完后请思考:我为什么想要这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代表我看重什么?现实中,我如何才能拥有这三样东西?如果魔术箱要拿走我的一样东西作为交换,我最怕它拿走什么?为什么?
  活动2 找到人生的关键词
  回顾过去,我们一定取得过一些或大或小的成就。这种成功的经验既是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也能作为材料让我们去分析自己的优势和期待是什么,从而找回自己,重塑自信。
  请找出最让你印象深刻且有成就感的三件事吧!这三件事可能微不足道,却给你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和满足。
  这三件事分别是什么?描述得越详细越好。从刚刚的描述中,找出自己的优势关键词,并由此发现你最看重的、期待的东西是什么。
其他文献
你在冲马桶时会盖马桶盖吗?  回答“否”的人,大概率是因为“懒”;回答“是”的人,可能内心住着“精致”,或者对“马桶干冰实验”有所耳闻。  “马桶干冰实验”中,实验员利用干冰模拟马桶中的细菌。当站立在马桶旁的实验员把干冰倒入马桶内,并按下冲水按钮,干冰烟雾立马向上飘散,一直飘到了实验员的口腔和鼻腔附近。正常情况之下,因干冰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干冰产生的烟雾会沉在底部,但该实验可以证明,马桶冲水如果
那天是周六,我招来一辆的士,走到车门时,抬头看了一眼同事,手松开车门,想要过去再跟他握个手道别,可是这实在太矫情了,不符合爷们儿的身份。我就这么盯着他多看了那么一小会儿,忘了是怎么收起的表睛。  如果说,过去的这两年在我脑子里放映了一遍有点夸张,但我脑袋这么灵活,快进了一遍应该是有的。  我曾经一个人去光谷看电影,骑车到江边二级水源保护区,走过长江大桥,逛过汉口的步行街,拜过归元寺。  第一年来武
《课堂内外》高中版X相宜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时节里,酷爱旅行、在课余生活和艺考生涯中辗转了祖国大江南北的小城女孩——相宜,第一次背起行囊来到异国,踏入期待已久的独立生活。   从安徽阜阳飞往有着“天府之城”美誉的成都,短暫歇息后再转机至新加坡樟宜机场,近七小时的航行带来了时间和空间的双重距离。这对第一次离开家人,只身开启新生活的相宜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   这一次,不再是一段轻松简单、只有
别当一只假装奔跑的蜗牛  高中班主任很喜欢抽问:你觉得自己最近有在用功学习吗?  每次他得到的回答,都是五花八门的用功方法一一熄灯还在做题,天不亮就爬起来早自习,推迟吃飯时间只为多学半小时……班主任纳了闷,学习用不用功是比谁学的时间长吗?是用时长来感动自己吗?  最后他得出结论:你们也太看重自己的付出了。  话题征集:  你曾自我感动过吗?  分享人:  张云( 18岁,高三在读生)  我从初中开
摘 要:本文对高中数学解题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在高中数学解题中存在着基础知识薄弱、解题思路不明确等问题。在阐述化归思想的内涵基础上,从掌握化归思想以及与结合实际问题、结合数学教材和利用学习资源等方面展开了论述,并提出了高中数学解题中化归思想的应用思路,旨在提高高中生的数学解题效率和数学成绩。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解题;化归思想;应用思路  一、高中数学解题现状  高中数学作为高中学科中的基础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促使当今社会对教育质量越发看重,其中语文作为可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科,其教学模式的探究从未停止。本文通过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学习”之道进行分析,旨在为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提供行之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感情;朗读;“学习”  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按照文章内容正确且流利的朗读;二是按照文章内涵与中心思想等精神层面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由此可见正确
摘 要: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现代社会就业压力逐渐增大,竞争更是越来越激烈。一个人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固然重要,但是身体和心理健康才是我们在奋斗前行路上的支撑。学校体育教育是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打下坚实的体育基础,使之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中职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研究,从根本上说就在于发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内容;创新方法;合作学习
在我的记忆中,老爸上班要写PPT,晚上回家要写PPT,开会还要讲PPT……他似乎永远也离不开PPT,就好像是一个以PPT為动力的机器人。看来这PPT里必有蹊跷!PPT是何物  PPT,我已经见怪不怪了,不就是老师们上课时投放到教室屏幕上的课件吗?老师们会把比较复杂的板书或图案用电脑软件PowerPoint提前做好,然后用电脑和投影仪播放出来。这样,既节省了书写的时间,又能让枯燥的板书变得生动起来。
人生镜头  电视台里关于青春的美好记忆  中山市东风区中学FMTV社团  青春的色彩是操场青翠的绿,是天空澄澈的蓝,是各色校服的五彩斑斓;青春的声音是“叮铃铃”的下课铃,是课间操的轻快伴奏,是篮球场上的尖叫和欢呼。  中山市东区中学FMTV社团的成员们正经历着这样美好的青春时光,并且通过影像和文字将它们记录了下来。青春因为社团留下深刻的痕迹,社团也成了大家放飞梦想的地方。  理想生活  放飞梦想的
摘 要:目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现代学徒制作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模式,越来越受到各大高职院校广泛的关注和探索。虽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运行机制不规范、企业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较为普遍,因此如何使校企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成为完善现代学徒制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这一背景首先阐述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征和制约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