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和发展的范式:全球性与地方性的实践张力——基于中国和坦桑尼亚实践的反思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妇女和发展的范式是西方女性主义与发展主义在建构和实践中结合而形成的,是针对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赋权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这一范式本身对于充分发挥妇女的能动性、提升妇女的地位有着积极的意义,但由于其在本质上存在着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和发展主义的建构性,虽然针对了发展中国家妇女的现实,但在不同的发展社会文化语境下依然出现了一系列实践困境.在中国和非洲坦桑尼亚的实践显示了这一框架与当地社会文化可能产生的不适应性.在中国,应用妇女和发展范式的干预在技术层面出现了不适应性,在结果上出现了"机会和福利异化"的现象;而在坦桑尼亚推广非国际主流妇女和发展范式的中国玉米密植增产项目,却使当地妇女提升了收入,产生了"逆向赋权"现象.这都显示出妇女和发展范式遭遇到发展中国家性别社会关系的复杂性景观.
其他文献
在70年代后半期至90年代初这一期间,日本对战后金融体制进行了以利率自由化和金融业务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但这次改革并没有消除其金融中存在的多种结构性陶。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泡沫经济走向崩溃和金融危机的爆发,这些结构性陶开始充分暴露。据此可以认为,70年代后半期至90年代初的金融体制改革的不彻底金融体制中存在的结构性缺陷,民是导致金属危机的根本原因。
从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这段时期,曾先后出现过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举世震骇的“田中奏折”等重大历史事件。同时,日本政府还巧妙地利用国际形势和中国时局之变化,见缝插针地推行其“大陆政策”,并不断变换方式使其日益升级,终使“九·一八”事变爆发。这段近20年的中日关系十分微妙且曲折复杂、变化多端,文章进而阐明日本对华政策的演变及其实质。
(2022年3月8日)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值此国际妇女节之际,我们表彰世界各地的妇女和女童.我们表彰她们为终结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做出的贡献.表彰她们的思想、创新和积极行动,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还要表彰她们在各行各业发挥的领导作用.
期刊
《妇女研究论丛》是中国妇女研究会会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由中国妇女研究会和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联合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专业性中文学术期刊(双月刊),刊登与妇女/性别研究相关的学术成果,主要栏目有: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法律与政策研究、妇运观察与史学研究、文学·文化·传播、国外妇女/性别研究、青年论坛、研究动态与信息、图书评介,热忱欢迎海内外学者投稿.
期刊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这是继"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调整,是一项具有广泛牵动性的战略决策.为推动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落实落细,6月19日,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主办"解读三孩生育政策推动构建包容性配套支持措施"线上论坛,与会专家围绕三孩生育政策出台的背景、影响及相关配套措施构建展开了精彩、深入的研讨.本文为与会专家根据会上发言内容整理、修改后统一编排而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这是继"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调整,是一项具有广泛牵动性的战略决策.为推动三孩生育政策落实落细,6月19日,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举办"解读三孩生育政策推动构建包容性配套支持措施"学术论坛.
2021年7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法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性别与法律研究中心、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主办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改"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邓丽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当前正处于《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改的重要阶段,会议的召开恰逢其时.
2021年3月25-26日,由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主办的"妇联组织开展党领导下的妇女运动史研究工作交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海鹰出席会议并讲话.吴海鹰对进一步推进妇联系统妇女运动史研究工作,深入研究总结百年来党领导下的妇女运动经验,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充分认识开展党领导下妇女运动史研究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推进党领导下的妇女运动史研究工作是妇联组织的重要职责;二是要进一步明确开展具有地方特色党领导下的妇女运动史研究工作的重要作用;三是要扎实推动党领导下的妇女
一、研究背景:从各种"红利"说起中国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完成了人口转变,死亡率和出生率先后下降,尤其是出生率下降速度相对较快,形成了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份额较大的人口机会窗口.而在这个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的机会窗口期,恰逢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兴起,为规模巨大的劳动年龄人口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