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刑》的人物设置与“龙椅”“骨头”赏赐的艺术用意

来源 :励耘文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entla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檀香刑》自诞生起就引起不同的批评声音,它的其实已经充分展开着的复杂性、深刻性以及与之相应的艺术上的创造性,对于我们已有的艺术观念和理解手段的确构成了巨大的挑战。《檀香刑》的人物设置和情节安排让我们看到作者采取了“六经注我”的“历史”叙述策略,并通过“龙椅”“佛珠”“骨头”赏赐等情节安排寓言式地将历史批判不仅指向了“看得见的黑手”,而且指向了直至包括最高统治者个人在内的身处上层、操纵着历史的“看不见的白手”;表达了作者深刻的历史批判意识,显示了历史作为残忍、专制的统治者操纵的肮脏的特殊“食物链”的事实。《
其他文献
3月25日,恒安国际在香港公告2009年业绩。2009年,恒安国际实现销售收入108.34亿港元,较上年增加35.4%;净利润21.18亿港元,比上年增长57.9%。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60港元(2008年:0
<正> 一、现代师范教育制度的分析框架 制度(institution)一词既可解释为容载人的机构或组织(如学校、医院、收容所),又可被理解为客观的社会统一体(如政府、经济、教育等)。
选择何种文体进行文学写作既受制于描写对象、创作背景等客观因素,同时也往往体现作者个人的文体观念,但文体选择的准绳却非一成不变的。康熙十七年(1678)人京与试博学鸿儒科前,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