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纵观美国的历史发展,从最初的一些英国移民的进入开发到后来与当地印第安人的斗争,再到后来美国逐步摆脱英国的殖民而走向独立。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没有传统的封建束缚,它的斗争性和自强独立意识都很强。不可否认英国的清教思想在其中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推动着美国的建设和发展。而《红字》这部小说就是在当时美国追求自由和人文主义思想的促进下有霍桑创作出来的。长期以来学者对于它的主题思想和传达的精神莫衷一是,在本文中我将从自己的理解出发具体分析它所蕴含的浪漫主义的思想。
关键词:《红字》;浪漫主义;清教思想;人文主义
小说是对社会发展的批判或者是颂扬,它所寄托的是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褒贬讽誉,往往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更能够体现出来。而《红字》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它在出生于宗教世家同时又受到启蒙思想影响的作者霍桑笔下,穿越时空来鞭挞了美国发展的偏离和不协调。对于当时的过度理性有一定的批判,而对于人们追求幸福和自由的思想又给予了一定肯定。从序言《海关》到小说主旨的描写作者都极力将自己的思想融合到其中。在通读了全文之后,在本文当中我将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出发具体分析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同时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阐述社会中以及文学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浪漫主义主题。
一、社会背景
本书的作者霍桑所处的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十九世纪,在这一阶段美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而且由于没有传统封建制度和思想的束缚,新生的美国展示出了巨大的生机与活力。与工业发展同时产生的还有美国社会风气的改变,物质欲纵横于社会当中、拜金主义盛行,社会已经显现出了颓势。在人们的头脑当中物质和金钱至上的思想已经占据了主号地位,而精神的发展则越来越走向腐化。固守的清教思想和过度的理性泛滥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以致当时在文学领域和社会当中一些浪漫主义超脱现实已经缓慢滋生。在这种情况下霍桑创作了《红字》以表达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们对于自由和人文主义的渴望。
二、浪漫主义的传达
(一)回归自然
国家是在自然状态下逐步产生和发展的,在大自然当中人性趋于真实和自由,因而自然更多寄托的是人们的本真。在《红字》当中女主角海丝特·白兰和亚瑟·丁斯梅戴尔在森林中倾诉激情,丁斯梅戴尔还利用大自然的宁静释放郁积于心中的压力,同时还经常在森林当中反思自己的行为,逐步完善自己的思想从而获得新生的喜悦。可以说森林对于主人公的塑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工业文明不断发展,生产速度和效率都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由于工业进步带来的对于资源和环境的浪费和污染导致了人们对工业的反感和厌恶。在这种情况下更加深了人们对于回归自然的渴望。小说在对于珠儿的描述中也是如此,当有人说珠儿是创造出来的时候,她对对方说自己是妈妈从玫瑰花丛里摘下来产生的。从珠儿对玫瑰的感悟以及她后来在大自然当中嬉戏都可以看出来作者对于回归大自然的渴望。自然本身就是浪漫主义产生发展的源泉,它所代表的是人类的本性,这也是浪漫主义赖以生存的根基。
(二)对清教的回归与批判
在中世纪清教徒的勤俭和努力的精神一度激励着美国人民奋斗,可以说清教对于人们的思想起着推动作用,鼓励人们创造美好的生活,这也就促使了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现象的出现。在十九世纪时由于拜金和物质的发展,清教的禁欲主义精神严重阻碍着社会的进步,这在《红字》的主人公经历中就可以明显看出来。海丝特·白兰与亚瑟·丁斯梅戴尔在海丝特以为其夫已经死亡之后相爱了,而在那个禁欲主义盛行的时代,海丝特·白兰被冠以“通奸”的罪名,从而带上了象征耻辱的红色A字。而亚瑟·丁梅斯戴尔又因为自己的牧师身份而不敢站出来承认自己的罪过,而后在海丝特·白兰的丈夫齐灵渥斯从印第安监狱出来之后又以医生的身份接近亚瑟·丁梅斯戴尔来窃夺他内心的秘密,后来则又以此来折磨他的内心世界。这又表现出来在当时社会由于清教的禁欲扩张导致了人们思想的扭曲,在最后虽然齐灵渥斯将自己的遗产给了珠儿,但从本质上看最初他和海丝特·白兰的婚姻就是不正常的,可以说也是变态社会发展的产物。因而在这一时期对于清教勤俭努力精神的颂扬和禁欲主义的批判都间接的表现出了浪漫主义的产生,在这种反向刺激之下浪漫因素得以延伸和发展。
(三)人文个性主义的发展
在这部小说当中主要是以海丝特·白兰的爱情发展以及她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的,她的乌黑柔顺的头发代表的就是一种自由主义。在亚瑟·丁梅斯戴尔深受折磨的情况下海丝特·白兰要求他俩逃回她的老家英国,在失败之后她又通过自己做针线活养活了珠儿,并且还友善对待邻居和身边的人从而促使红色A字从象征耻辱到了象征善良。海丝特·白兰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受人鄙视的处境,从而为自己的生活和发展带来了比较友善的社会交际。这也是当时浪漫主义构成的因素之一人文主义发展的标志之一。
三、小结
本文是在我已经拜读了霍桑的《红字》基础上展开的,通过对于当时社会背景的描述介绍浪漫主义产生的条件。而后又以浪漫主义的三种表现形式回归自然、对清教的回归与批判以及人文个性主义的发展来具体分析在这本小说中作者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寄托了他追求自由和浪漫的情怀。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见解,希望能够对于《红字》这本小说以及后来者对于浪漫主义的表达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沙沙.论《红字》中的伦理两难与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菁菁.对《红字》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和亚瑟·丁斯梅戴尔的历史原型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0年
[3]巫绍华.《红字》中的人文主义清教观[D].南昌大学,2010年
关键词:《红字》;浪漫主义;清教思想;人文主义
小说是对社会发展的批判或者是颂扬,它所寄托的是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褒贬讽誉,往往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更能够体现出来。而《红字》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它在出生于宗教世家同时又受到启蒙思想影响的作者霍桑笔下,穿越时空来鞭挞了美国发展的偏离和不协调。对于当时的过度理性有一定的批判,而对于人们追求幸福和自由的思想又给予了一定肯定。从序言《海关》到小说主旨的描写作者都极力将自己的思想融合到其中。在通读了全文之后,在本文当中我将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出发具体分析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同时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阐述社会中以及文学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浪漫主义主题。
一、社会背景
本书的作者霍桑所处的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十九世纪,在这一阶段美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而且由于没有传统封建制度和思想的束缚,新生的美国展示出了巨大的生机与活力。与工业发展同时产生的还有美国社会风气的改变,物质欲纵横于社会当中、拜金主义盛行,社会已经显现出了颓势。在人们的头脑当中物质和金钱至上的思想已经占据了主号地位,而精神的发展则越来越走向腐化。固守的清教思想和过度的理性泛滥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以致当时在文学领域和社会当中一些浪漫主义超脱现实已经缓慢滋生。在这种情况下霍桑创作了《红字》以表达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们对于自由和人文主义的渴望。
二、浪漫主义的传达
(一)回归自然
国家是在自然状态下逐步产生和发展的,在大自然当中人性趋于真实和自由,因而自然更多寄托的是人们的本真。在《红字》当中女主角海丝特·白兰和亚瑟·丁斯梅戴尔在森林中倾诉激情,丁斯梅戴尔还利用大自然的宁静释放郁积于心中的压力,同时还经常在森林当中反思自己的行为,逐步完善自己的思想从而获得新生的喜悦。可以说森林对于主人公的塑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工业文明不断发展,生产速度和效率都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由于工业进步带来的对于资源和环境的浪费和污染导致了人们对工业的反感和厌恶。在这种情况下更加深了人们对于回归自然的渴望。小说在对于珠儿的描述中也是如此,当有人说珠儿是创造出来的时候,她对对方说自己是妈妈从玫瑰花丛里摘下来产生的。从珠儿对玫瑰的感悟以及她后来在大自然当中嬉戏都可以看出来作者对于回归大自然的渴望。自然本身就是浪漫主义产生发展的源泉,它所代表的是人类的本性,这也是浪漫主义赖以生存的根基。
(二)对清教的回归与批判
在中世纪清教徒的勤俭和努力的精神一度激励着美国人民奋斗,可以说清教对于人们的思想起着推动作用,鼓励人们创造美好的生活,这也就促使了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现象的出现。在十九世纪时由于拜金和物质的发展,清教的禁欲主义精神严重阻碍着社会的进步,这在《红字》的主人公经历中就可以明显看出来。海丝特·白兰与亚瑟·丁斯梅戴尔在海丝特以为其夫已经死亡之后相爱了,而在那个禁欲主义盛行的时代,海丝特·白兰被冠以“通奸”的罪名,从而带上了象征耻辱的红色A字。而亚瑟·丁梅斯戴尔又因为自己的牧师身份而不敢站出来承认自己的罪过,而后在海丝特·白兰的丈夫齐灵渥斯从印第安监狱出来之后又以医生的身份接近亚瑟·丁梅斯戴尔来窃夺他内心的秘密,后来则又以此来折磨他的内心世界。这又表现出来在当时社会由于清教的禁欲扩张导致了人们思想的扭曲,在最后虽然齐灵渥斯将自己的遗产给了珠儿,但从本质上看最初他和海丝特·白兰的婚姻就是不正常的,可以说也是变态社会发展的产物。因而在这一时期对于清教勤俭努力精神的颂扬和禁欲主义的批判都间接的表现出了浪漫主义的产生,在这种反向刺激之下浪漫因素得以延伸和发展。
(三)人文个性主义的发展
在这部小说当中主要是以海丝特·白兰的爱情发展以及她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的,她的乌黑柔顺的头发代表的就是一种自由主义。在亚瑟·丁梅斯戴尔深受折磨的情况下海丝特·白兰要求他俩逃回她的老家英国,在失败之后她又通过自己做针线活养活了珠儿,并且还友善对待邻居和身边的人从而促使红色A字从象征耻辱到了象征善良。海丝特·白兰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受人鄙视的处境,从而为自己的生活和发展带来了比较友善的社会交际。这也是当时浪漫主义构成的因素之一人文主义发展的标志之一。
三、小结
本文是在我已经拜读了霍桑的《红字》基础上展开的,通过对于当时社会背景的描述介绍浪漫主义产生的条件。而后又以浪漫主义的三种表现形式回归自然、对清教的回归与批判以及人文个性主义的发展来具体分析在这本小说中作者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寄托了他追求自由和浪漫的情怀。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见解,希望能够对于《红字》这本小说以及后来者对于浪漫主义的表达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沙沙.论《红字》中的伦理两难与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菁菁.对《红字》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和亚瑟·丁斯梅戴尔的历史原型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0年
[3]巫绍华.《红字》中的人文主义清教观[D].南昌大学,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