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至民国时期皖北地区呰窳风习探析

来源 :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chi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至民国时期,皖北地区水旱灾害频发。连年的灾荒,使得呰窳偷生习俗在皖北各地油然而兴,民人懒散成风。在是风乃俗的支配下,皖北社会普遍惰于农业之事。民间虽重视农业,但轻于耕耘;水利不兴,农业生产缺乏必要的水利灌溉,大多仰赖天泽;农作物疏于施肥,广种薄收;除短暂的农忙季节外,人们其余时间绝大多数处于闲散无事或少事状态,冬、春二季安坐而食,惯于游手好闲。这种呰窳之习对皖北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不仅直接导致了明清以来该地的社会经济落后,同时也是考察此间皖北流民四出、盗匪泛滥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