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校园文化作为无形的德育课程,它以某种特有的潜在作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本文试探讨如何充分激活校园文化,营造色彩缤纷的人文校园,发挥校园文化对师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校园文化 德育教育 渗透
一个人思想道德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心理认知转化过程,一个渐进的道德情感升华过程。如果我们能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无形的德育氛围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渗透,德育效果将事半功倍。校园文化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内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育人环境,以期实现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得到感化,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一、美化校园环境,改善育人环境
学校的整体建筑造型、教室设计、文字标牌、宣传版等,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每一种视觉元素都是一个德育元素,它们能使师生自然地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环境育人”已是教育界尽人皆知的教育信条。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都直接反映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育人理念。因此,我们要从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建设校园文化。
1、学校的各种建筑物
包括教室、宿舍、饭堂,试验室等,设计与其他建筑不同,要同时能创造具有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氛围,进而让人愉悦身心,能动地陶冶学生的情操。
2、学校标牌、橱窗、校旗、校徽等
如果运用醒目、美观的造型文字、图案、色彩来表达,很容易让学生留存深刻印象,从而让每一面墙壁、每一块标牌都成为无声的语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校教育。宣传展版、照片等具有形象鲜明、一目了然的视觉元素作用,有更强的情感冲击力,能使学生了解到学校各方面的宣传信息,又能享受视觉上的美。因此,宣传展版、照片比文字标牌更传神、生动。
3、校园环境建设做到绿化、净化、美化
校园的合理布局、建筑物的装饰、校园绿化美化等文化景观的建设,通过花草树木、名人塑像、橱窗、宣传栏等,让学生耳濡目染。在校园内栽树木,种花草,修剪花木,天天打扫公共场所,使校园里地面无纸屑,厕所无臭味,墙壁无涂污。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绿化基础上,还要十分注意校园的美化,精心搞好花草树木的搭配和修剪,使校园里绿叶红花相互映衬,创造出优美的自然景观。在环境点缀上要体现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审美观。在教学楼和教室张贴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名言警语,书写催人奋进的标语,体现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文化主题。这样我们的校园才能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花园、温暖的家园和幸福的乐园。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俗语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教育目标的必要保证。学校应该强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约之以规”。实践证明,严格的校规校纪,可以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学校要狠抓“教风”、“学风”、“师德”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的管理工作。这些制度方面的校园文化,对全体师生来说,既有一定意义上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又有强大的号召性和感召力,它以文字、条约的形式出现在师生面前,实际上就形成了师生在学生生活中的“好与坏”,“对与错”,“是与非”的检验标准,它对师生良好品德的塑造和正确习惯的养成起着导向作用。
三、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
集体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一个染缸,给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学生在集体中,思想和行为容易受到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学校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正确舆论引导人”,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与教育
通过广播播音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国家有关政策文件、社会法律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章,让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
2、强化学校“三风”建设
学校“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風。首先领导的作风是关键,在学校各项工作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其次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作息时间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样,教师有高尚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勤奋读书,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充满着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3、开展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
职业学校应当多组织 如“希望工程”、“送温暖”、“志愿者”等公益活动,培养学生互助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增强动手能力,为以后的就业积累经验。
4、制定校训和校歌
校训是一个学校灵魂的集中体现,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于形成良好的校风,培养优秀的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奋斗目标。例如,在中职校园里,可以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生以成才为志,师以敬业为乐”等作为校训。校歌是校园文化的体现,一首好的校歌,可以给人感官的愉悦和听觉的享受,更可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树立形象,远播声名。
5、注意培养优秀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是学生当中的活跃分子,他们的带头作用不可低估。通过学校团委、学生会,努力培养和发现人才,充实播音员队伍,及时报道校园新事、好事,激浊扬清,学子们可以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享受悠扬悦耳的轻音乐及其他广播节目,使整个校园弥漫浓厚的青春气息,使校园广播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相对课堂教学而言,课余文化活动更能充分地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施展才华。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发展兴趣与爱好,发挥特长,挖掘学生个体潜在能力,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和成功感。
【关键词】校园文化 德育教育 渗透
一个人思想道德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心理认知转化过程,一个渐进的道德情感升华过程。如果我们能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无形的德育氛围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渗透,德育效果将事半功倍。校园文化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内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育人环境,以期实现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得到感化,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一、美化校园环境,改善育人环境
学校的整体建筑造型、教室设计、文字标牌、宣传版等,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每一种视觉元素都是一个德育元素,它们能使师生自然地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环境育人”已是教育界尽人皆知的教育信条。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都直接反映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育人理念。因此,我们要从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建设校园文化。
1、学校的各种建筑物
包括教室、宿舍、饭堂,试验室等,设计与其他建筑不同,要同时能创造具有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氛围,进而让人愉悦身心,能动地陶冶学生的情操。
2、学校标牌、橱窗、校旗、校徽等
如果运用醒目、美观的造型文字、图案、色彩来表达,很容易让学生留存深刻印象,从而让每一面墙壁、每一块标牌都成为无声的语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校教育。宣传展版、照片等具有形象鲜明、一目了然的视觉元素作用,有更强的情感冲击力,能使学生了解到学校各方面的宣传信息,又能享受视觉上的美。因此,宣传展版、照片比文字标牌更传神、生动。
3、校园环境建设做到绿化、净化、美化
校园的合理布局、建筑物的装饰、校园绿化美化等文化景观的建设,通过花草树木、名人塑像、橱窗、宣传栏等,让学生耳濡目染。在校园内栽树木,种花草,修剪花木,天天打扫公共场所,使校园里地面无纸屑,厕所无臭味,墙壁无涂污。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绿化基础上,还要十分注意校园的美化,精心搞好花草树木的搭配和修剪,使校园里绿叶红花相互映衬,创造出优美的自然景观。在环境点缀上要体现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审美观。在教学楼和教室张贴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名言警语,书写催人奋进的标语,体现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文化主题。这样我们的校园才能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花园、温暖的家园和幸福的乐园。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俗语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教育目标的必要保证。学校应该强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约之以规”。实践证明,严格的校规校纪,可以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学校要狠抓“教风”、“学风”、“师德”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的管理工作。这些制度方面的校园文化,对全体师生来说,既有一定意义上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又有强大的号召性和感召力,它以文字、条约的形式出现在师生面前,实际上就形成了师生在学生生活中的“好与坏”,“对与错”,“是与非”的检验标准,它对师生良好品德的塑造和正确习惯的养成起着导向作用。
三、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
集体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一个染缸,给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学生在集体中,思想和行为容易受到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学校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正确舆论引导人”,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与教育
通过广播播音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国家有关政策文件、社会法律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章,让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
2、强化学校“三风”建设
学校“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風。首先领导的作风是关键,在学校各项工作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其次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作息时间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样,教师有高尚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勤奋读书,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充满着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3、开展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
职业学校应当多组织 如“希望工程”、“送温暖”、“志愿者”等公益活动,培养学生互助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增强动手能力,为以后的就业积累经验。
4、制定校训和校歌
校训是一个学校灵魂的集中体现,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于形成良好的校风,培养优秀的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奋斗目标。例如,在中职校园里,可以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生以成才为志,师以敬业为乐”等作为校训。校歌是校园文化的体现,一首好的校歌,可以给人感官的愉悦和听觉的享受,更可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树立形象,远播声名。
5、注意培养优秀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是学生当中的活跃分子,他们的带头作用不可低估。通过学校团委、学生会,努力培养和发现人才,充实播音员队伍,及时报道校园新事、好事,激浊扬清,学子们可以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享受悠扬悦耳的轻音乐及其他广播节目,使整个校园弥漫浓厚的青春气息,使校园广播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相对课堂教学而言,课余文化活动更能充分地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施展才华。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发展兴趣与爱好,发挥特长,挖掘学生个体潜在能力,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和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