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香的仿生炮制减毒研究

来源 :时珍国医国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kl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考察青木香等含马兜铃酸类毒性成分的中药运用仿生炮制减毒存效的可行性.方法 基于中药口服制剂经胃肠道吸收后常被肝脏代谢转化的事实,首次提出仿生炮制法的概念;再以马兜铃酸Ⅰ含量较高的青木香为研究对象,对其所含的马兜铃酸Ⅰ在猪肝匀浆温孵体系中的减毒和转化进行预判,随后对比表面积差别较大的青木香药段和粗粉在猪肝匀浆温孵体系中马兜铃酸Ⅰ的含量变化及类似物的转化进行研究与推断.结果 青木香粗粉经仿生炮制后,其马兜铃酸Ⅰ的含量显著下降,去除率可达92.1%;同时,可能的马兜铃酸类似物也同样被转化.结论 仿生炮制法对青木香等含马兜铃酸类化合物的中药可达到“减毒存效”的目的 ,由此为含马兜铃酸等毒性成分中药的安全、有效运用提供了思路借鉴.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蚕沙不同炒制品中黄酮类和氨基酸类成分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HPLC-MS/MS法)对生蚕沙、炒黄蚕沙、炒焦蚕沙、炒炭蚕沙中2种黄酮类(紫云英苷、异槲皮苷)、1种有机酸(奎宁酸)、1种香豆素类(伞形花内酯)和6种氨基酸(丙氨酸、色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进行含量测定,选择色谱柱CAPCELL PAK C18 MGIII(2.0mm×150mm,3μm),流动相10mmol/L甲酸铵+0.1%甲酸水(A)-乙腈溶液(B),梯度洗脱(0~2min,5% B
为探究生物炭对氮磷物质吸附作用机制,该文通过研究生物炭对氮磷纯溶液pH和可溶性物质(TDS)的影响规律,分析生物炭对氮磷吸附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 表明:添加生物炭的氮溶液pH和TDS高于未添加生物炭,生物炭对氮磷溶液pH和TDS的影响受溶液浓度和炭添加量共同影响.杨木炭对正磷酸盐去除率随溶液浓度增大而增大,生物炭对铵态氮去除率随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较高的溶液浓度和生物炭量不利于生物炭对硝态氮的吸附.生物炭对氮磷吸附受溶液特性、炭特性、溶液浓度和炭添加量等多种因素影响,竹炭可用于对可溶性氮的吸附去除,杨木
目的 筛选出麦芽总生物碱颗粒剂最优制备工艺及对所含大麦芽碱进行含量测定.方法 用超声提取法提取麦芽总生物碱,采用正交实验优化颗粒剂处方,利用HPLC法测定大麦芽碱的含量.结果 正交实验结果显示,最佳制备工艺为辅料配比(糊精∶乳糖∶MCC)=1∶2∶1、浸膏粉与辅料配比=1∶1、80%乙醇用量为15%;HPLC结果显示大麦芽碱在颗粒剂中平均含量为4.953mg/g.结论 正交实验成功筛选出的麦芽总生物碱颗粒剂制备工艺,稳定可靠,质量可控.
非挥发性颗粒物是国际民航组织航空环境保护委员会目前研究的重点,为了定量研究航空器起降阶段排放的非挥发性颗粒物,该文在SCOPE11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有关燃油流量修正的FF-MCM方法,计算航空器实际运行工况下nvPM排放量.针对同一机型,使用2种计算模型,结合燃油流量、发烟指数等数据,计算非挥发性颗粒物排放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计算模型计算结果有一定差异,造成精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SCOPE11方法采用的是发烟指数直接计算质量浓度指数进一步转化为质量排放指数,未考虑实际因素进而造成了差异;而
文章以煤矸石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并结合响应面方法,优化改性煤矸石制备条件,通过负载壳聚糖制备新型复合颗粒吸附材料.采用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平衡曲线和热力学模型拟合原煤矸石、改性煤矸石和复合煤矸石3种材料对Cr(Ⅵ)的吸附特性,并结合XRF、TG-DSC、XRD及SEM分析表征手段探讨了其吸附机制.结果 表明,缺氧条件下,煅烧温度698℃、煅烧时间28 min、煤矸石/ZnCl2质量比为20:13时制得的改性煤矸石对Cr(Ⅵ)的去除率最大;当壳聚糖/改性煤矸石质量比为0.09时,Cr(Ⅵ)的去除率达到97
目的 建立薄层色谱、HPLC指纹图谱、多成分含量测定分析方法,评价15批不同产地坚龙胆药材,为提高坚龙胆质量标准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采用高效薄层色谱法对坚龙胆药材进行鉴定;采用HPLC-DAD法建立坚龙胆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开展相似度评价,对其中两个特征有效性成分[龙胆苦苷和2\'-(2,3-二羟基苯甲酰)-獐牙菜苷]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建立了高效便捷的坚龙胆薄层鉴别方法;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出峰时间适中、方法稳定,共标定了 10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了 6个色谱峰.15批坚龙胆药材指纹图谱相似
目的 评价桃核承气汤联合规范西医方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87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治疗(44例),对照组治疗方法为西医规范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桃核承气汤,比较两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血栓复发率、出血风险、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恢复正常速度快(P<0.05);早期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P<0.05);血栓复发率和出血事件无显著差异(P>0
文章基于2017-2020年长寿区及观测点位臭氧(O3)及其前提物(NO2和VOCs)以及气象因子(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等)逐小时数据,分析了臭氧(O3)及其前体物(NO2和VOCs)污染物浓度年际及O3污染典型期间的变化情况,讨论了O3浓度与气象因子之间相关性,通过HYSPLIT后向轨迹和潜在源区贡献(PSCF)分析长寿区春、夏两季O3潜在源区贡献特征.研究表明,O3小时浓度>160 μg/m3的超标小时浓度占比在2017-2019年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显著降低.全年O3浓度高
目的 研究产业化生产中川乌的常压煮制工艺和常压蒸制工艺对其化学成分、毒性和药效的影响,为确定“减毒-存效”的最佳炮制工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HPLC比较川乌炮制前后的6种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的差异;采用Bliss法分别测定川乌及其不同炮制品对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或最大给药剂量;通过二甲苯致耳肿胀法和醋酸扭体法观察川乌不同炮制品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 生川乌中总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为0.0940%;常压煮制川乌中总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为0.0068%,总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为0.0736%;常压蒸制川乌中总
目的 建立地骨皮中地骨皮乙素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炮制前后地骨皮乙素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骨皮乙素的含量,色谱条件为Agilent ZORBAX SB-Aq(4.6 mm×250 mm,5μm),甲醇-0.2%三氟乙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40 ℃.结果 地骨皮乙素在24.3040 μg/mL~1.2152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0000(n =6),精密度试验RSD为0.07%,重复性试验平均含量为3.6870%,RSD为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