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问题

来源 :现代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k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民农地始终都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性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个问题面对着更加巨大的挑战。农村土地问题中争议最大的就是农地流转中农民权益的保护问题。它既直接影响了农民的基本权益,也间接制约着农地流转的步伐,这亦是我国转型阶段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将从土地流转问题入手,提出当前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农民权益缺失,分析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并做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权益;土地流转;法律政策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1
  地是国之本,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源。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首要的就是要保护农民在土地上的权利。不仅是加固耕种,土地的经营、承包、流转等都是农民的获得生活来源的方式。为此,站在法律人的角度,如何保护农民在土地上的权益就显得极为重要。使农民的立足之处扎的深扎的牢,谈其上之权利才有了根本。本文将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含义、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根源、保护的方式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农业生产经营者以从事农业生产为目的,对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的由全民所有的或农民集体所有的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国有土地进行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1]。该权利的具体内容是由合同约定的。土地流转的根本目的即为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凡是现代的国家,哪怕一尺一寸的地方,都需要用科学的方法种植管理,尽量的利用以增加生产。要使地能尽其利,在积极方面就不仅要开发富源,增加生产,使土地为最经济的利用,增加农民的收益。古人有云: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土地安全亦是国之根本。我国现有的土地流转模式主要有:转包、互换、出租、转让。
  二、农村土地流转的消极影响
  (一) 农民地位缺失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即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地位不受尊重,农民权益受到损害。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农民是承包经营土地的主体。农民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和流转的方式。所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必须建立在农民自主自愿的基础上。但由于过多的行政权力的干预,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农民大部分是被排斥在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体系之外的,即农民既丧失了土地的自主决策权,而且也不能与对方就土地流转的价格进行平等的协商谈判。
  (二)农民权益受损
  依照我国的法律规定,我国是我土地是属于国家所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受行政部门、集体经济组织和承包方三方的制约。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相关行政部门的指导、集体经济组织的限制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必须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对土地权利的认识模糊导致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财产权、土地收益权甚至于农民的政治文化权利、就业权都受到了损害。
  (三)农民失去务农收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但在实践过程中一些干部为了政绩和短期效益将流转的大部分土地用于非农用途,严重破坏了农村土地的农业用途。[2]农民丧失了立足之本,又缺乏“一技之长”,使得农民在失去务农收入后不能及时的得到其他有效的收入,一部分农民在此面临的更是生存的威胁。
  三、产生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问题的原因分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造成上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为法律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健全的土地流转管理制度,以及社会保障机制落后。
  (一)法律制度不完善
  我国已经建立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征收等法律制度,但涉及到农民权益的法律制度依然不够。由于缺乏法制宣传,部分农民认为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即为土地归个人所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完善的法律保护,农民权益受到损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的登记制度不够规范。个别有签订书面合同,也存在条款不完整,内容过于简单,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流转价款及支付方式、合同期满后地面的处置、复耕赔偿措施等条款缺乏明确具体规定,到期后没有复耕,造成抛荒,致使土地严重浪费。[3]
  (二)政策制度不健全
  由于农民权利弱、政府权力强以及政策制度不健全导致行政权侵犯财产权,使农民遭受利益损失。[4]政策制度在保护农民权益方面、约束政府权力方面以及规范政府行政方式方面的制度规定都不够完善。征地补偿制度不合理使得失地农民无法得到应有的补偿。征地收益分配不合理、征地补偿标准低、土地补偿资金管理不严。
  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益保护的相关建议
  (一)健全农地流转的法律制度
  首先,从法律上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和完善其他全能的农地产权制度。明确农民独立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规定土地流转合同的必要内容,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规定土地用途。[4] 其次,完善土地流转监督方面的法规,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归属,违约责任的承担,强化土地监察。最后,完善土地流转的登记制度。签订合同,进行公证,双方严格按照合同办事。
  (二)完善土地流转的政策制度
  土地流转是在完备的市场机制下进行的,农地流转应遵循经济理性原则,注重市场化因素,农地自由流转存在一定的市场缺陷,只有行政机制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才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的市场干预也应遵循经济规律,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保障农民的利益,否则会影响土地的正常流转。[5]土地流转市场化应顺应时代潮流,由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和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共同调节。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中,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市场监督,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承包地的流转价格。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问题的讨论,寻求对策,完善相应法规政策,以此更好的保护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权益。土地问题不仅是国家的问题,它与全体国民生活息息相关,这也是每个法律人应该去关注的问题。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维护农民基本权益是一项艰巨且伟大的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利明.民法(5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张建平.完善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制问题研究[J].中国农经信息网,2010.
  [3]吴春宝.农业土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护的理论综述[J].铜陵学院学报,2010(01).
  [4]李钢.农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护的制度安排[J].财经科学,2009(03)
  [5]韩利琳.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特征探析[J].西北大学学报,2009(06).
  作者简介:闫 欢(1989-),女,陕西咸阳人,2011年获西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现为西安财经学院经济法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三農法制、知识产权法等。
其他文献
采购供应管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有效运用企业的物流采购供应链及其资源在企业采购经营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全面改善和大力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主持人:造成此次深圳内涝的原因是什么?rn张元岭:一是气候因素导致极端暴雨.深圳受海潮顶托、沿海地势低洼、感潮河流特性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在部分致灾因素的影响下,内涝灾害
【摘 要】在市场经济发展日趋深化的今天,品牌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已众所周知,品牌战略已成为众多知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但目前,在我国为数不少的企业领导层中,对品牌的认识上普遍存在着一个误区。许多企业领导者一说起品牌,往往把品牌仅仅看成是商品的一种标识,认为创立品牌就是多注册几个商标,多开发几个产品,而没有看到品牌深层意义上的含义。因此,通过对品牌基本含义的阐述,探讨了品牌在企
导演李安在1995年执导了他的电影处女作——《推手》。这部电影看似是一部有关中西年轻人在移民美国之后,与前去一同生活的中国老人之间因思想观念不同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其本
摘要:在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和复杂的现代企业经营中,如何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一直是企业管理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多数企业目前仍然以聘请法律专业人员进行纠纷事后处理的形式来维权,这样难免与企业契合度有限,并且成本较高。建立完善的企业法律管理机制,让管理活动和经营活动都有章可循,事前介入,恐怕是对企业自身发展更为有利的一种形式。  关键词:法律;管理机制;建立;实施  中图分类号:D920 文献标识码:
摘要:一直以来,改革是亘古不变的主题,任何一个国家,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进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辅相成,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前者改革顺利进行的保障,互相促进,难以分割。现阶段,在我国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如何协调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只有实现两者改革关系的协调性,才能切实推动我国经济、政治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关键词:
"5.12"汶川地震已经过去四年。灾后重建任务艰巨而繁重,财政资金为灾后重建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各项资金是否按时到位?是否科学有效地安排使用?这些问题是民众最为关心的。
4月7日,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司长胡祖才、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司长姚宏、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副司长余功斌就新医改方案相关话题与网
2017年一季度,全球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的装机规模为120MW,同比下降48%,环比2016年四季度下降37%.2017年一季度,中国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的装机规模为1.25MW,同比下降92%,
期刊
目的 观察自制中药方剂灌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20例.西药组常规应用生长抑素、地塞米松、肠动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