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来源 :民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j123456789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中学地理教学的角度谈谈地理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离不了良好的环境,而人们在发展经济时,就没有注意保护环境,甚至在破坏环境,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每一个人都树立起环保意识,而地理课就是实施环境教育的最好载体。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境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55【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0-0184-01
  当今世界,环境日益恶化,已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敲响了警钟,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环境教育已成为了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领域。身为教育工作者,应利用自己的学科特点,努力推进环境教育,在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中发挥自己学科的优势。下面从地理教学的角度谈谈地理学科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一 深入挖掘地理教材,渗透环境教育
  高中地理课本知识体系是以地球宇宙环境为开端,依次讲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即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然后学习人类在生产与生活中相应形成的人文环境,那就是农业、工业、城市和交通等,最后又归结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如何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环境教育就像一条红线,始终贯穿于整个教材之中。
  在学习《高中地理》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中,可把每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中国环境状态公报”引入课堂,运用“公报”中的统计数字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当前大气环境、水环境、海洋环境以及城市环境问题之发展趋势,关心我国气候变化、水质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自然灾害的增减程度,关注我国政府对应的各种环保措施及行动以及近几年来取得的成果,了解我国目前的环保工作重点;同时还可通过运用幻灯、投影、录像和挂图等,将环境保护中的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内容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积极的课堂氛围中接受环境教育。如:《高中地理》全球环境问题之一——全球变暖。首先可以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温室效应浅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温室效应?其次,请学生观看有关“温室效应影响”的教学录像片,并讨论总结出温室效应的主要影响。最后,观看“关于温室效应发展”的教学录像片,结合已有背景知识思考并讨论人为因素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有多大、各种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与我们目前的生产生活方式之间有何联系。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刻意识到温室效应对人类生存发展的不良影响,以实际行动为减轻温室效应贡献力量,将观念和意识转化成实际行动,真正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
  二 结合国情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
  一个国家的国情,是国家、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在地理教学中,应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既讲我国地大物博、山川秀丽的一面,又讲人口众多,自然灾害频繁,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不利的一面,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环境的优缺点,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学生正确的环境观。针对我国各地经济迅猛发展,特别是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无论是城镇建设、人口数量,还是工业规模都急剧地扩大。但是由于人们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甚至不惜牺牲环境来谋求经济的发展,导致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越来越严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结合这些问题,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自觉保护好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
  三 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当前,环境教育的重点不仅是把环境科学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所以,单纯以传统的讲授法进行环境教育,显然是行不通的,在地理教学中,要结合多种渠道和形式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在谈到三峡工程建设时,学生分别扮演各方角色,如:经济学家、环境学家、工程师、政府官员、工程建设地居民等。召开意见听取会,让他们阐述对该工程的看法。最后,教师以仲裁者的身份,客观地分析兴建三峡工程的环境问题,在分析的过程中允许让学生继续以自己的角色立场提出异议,由教师回答。总结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听取和接受不同领域人士的看法,使他们对活动涉及的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的看法达成一致的共识,从而也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
  四 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地理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整合,创新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电视、幻灯、投影、多媒体课件等,以在课堂教学中增大教学容量,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静为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学生对滑坡、泥石流比较陌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件给学生讲解泥石流的危害性:堵塞江河,摧毁城镇,破坏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并引导学生分析泥石流产生的原因:一是山区暴雨多发;二是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地表径流的流量流速加大,其中人为原因是泥石流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这样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使课堂教学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大为扩展,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增强了环境教育的效果。
  五 走出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活动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必须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课外活动与现实生活中获取资料、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并在实践活动中应用和检验。如:①邀请环保局专家作专题讲座。②在全校举行环境保护知识图片展览;通过校电视网络、主题班会、黑板报、环保手抄报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环保宣传活动。③组织学生到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参观,了解污水和废气的处理过程,增强学生对本土的环境状况的感性认识,也深化了环境知识的理性学习。④对某一区域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访问、考察、监测等,让学生直接接触社会,获得第一手资料。并把资料进行整理,把有关问题向行政部门反映,或写成小论文,增强争当环境小卫士的责任感,从而使他们真正关心和参与到实际问题解决上来。
  总之,地理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教师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检验。只有教师从思想上明确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大胆而充分地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找准切入点,增强针对性,才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找到更多、更好地开展渗透环境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其他文献
“不管大人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我们都不能忘记让孩子享受到节日的快乐。” “No matter what happens in the adult world, we can not forget to let the children enjoy t
期刊
本文对当前驾培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当今全国驾培市场发展的大环境,提出了驾培市场发展的建议,给驾培市场的发展提供参考.
经历了最初的缓慢引入期之后,电力宽带开始在全球范围加速发展。但是,要扩大其应用范围,相关人士还需要同心协力以解决不同标准之间的互操作性问题。 After experiencing it
随着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要想建构与运用新课程
英国电信(BT)日前宣布成立21世纪全球企业部,与全球电信运营商分享其独有的下一代网络(NGN)部署经验.英国电信如何借助其在英国本土实施“21世纪网络”战略的经验,帮助其他运
习惯上我们说司法腐败,不仅仅包括人民法院,还包括了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并且社会所关注的司法腐败,也是指发生在上述机关人员在行使权力过程中的腐败行为,因此,此处要谈的司法腐败,是指广义的司法机关人员“为了获得某种个人的利益”,“利用自己职务上的权力而试图影响司法活动的行为”。  按照著名学者王亚新的观点,获取个人利益和不当利用权力是构成司法腐败的两个因素。从谋取个人利益来看,法官的“个人利益”除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疗事业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我国医院面临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建立和完善医院的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提升,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工程造价是具备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只有加强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才能够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想要实
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是指在基本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投入的各类费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实施、监控的系统性活动.在优化建设方案,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的基础上,在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