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如“师”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_go_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晃工作已近二十年了,时间真快,快得让人不敢相信,不敢相信那个仿佛昨天还在笑着迎面跑来的大男孩——我的学生王龙仁在另一个世界已有十几年了。那个憨憨的大男孩,那个有些结巴的大男孩,那个做我“密探”的大男孩,那个冒充我弟弟的大男孩。每每想起他,心中总有一丝隐痛,悲伤的情绪久久不能释怀。记忆冰封多年,依然清晰,仿佛昨天。
  王龙仁是我第一个有印象的学生,不是因为他的成绩优异,也不是因为他能说会道,(实际上他成绩一般,说话还有些结巴),是因为他的帮助与引导,说到这,也许大家会好奇,老师还用学生引导?是的,在我刚毕业的那段艰难的日子里,他是我的导师。
  我毕业的专业是物理实验,此专业的目的就是培养实验员,主要是培养实验能力、操作能力,上课方面的能力是没有要求的。分配时好不容易挤进县城重点高中,算是借调,当时要评省级重点高中,为了配置更正规,借调了几十个各方面的人,但评完后能留下几个,还是未知数,气氛相当压抑。我分在物理实验室,当时校领导为年轻人考虑,说不上课到时评职称会麻烦,因此除管理物理实验室和辅助实验课外,再兼几节高一的电脑课。有上课的机会我当然无比珍惜,一心想上好课,好好表现。可事与愿违,不管我在空教室练得如何游刃有余,一到课堂,面对那几十双好奇而又专注的目光,脑袋就会一片空白,脸迅速涨红,接着汗出如涌,然后就恶性循环,以至于每每要很夸张地到教室后面镇静好一会才能上来讲课。所谓讲课也只是同黑板交流,几乎全对着黑板,用心准备的一节课只用不到十分钟就能讲完。这种状况在现在看来实在是太荒谬与可笑了,但当时情况确实就是那么糟糕。
  年轻人初上讲台紧张是难免的,但我知道我是比较特别的一个,有前期锻炼缺失的原因,也有所学专业与所教专业不对口,严重缺乏自信的原因,更主要的是性格原因。天性害羞,不善言辞,最要命的是动不动就不受控制地脸红、出汗,让一丝一毫的紧张都暴露无遗,而往往越是想不让别人看出紧张,就越是紧张,就这样恶性循环,一直到不可收拾。
  几节课过后,上课在我几乎就成了折磨,准备愈多紧张愈多,所有的努力似乎都失去效果,愈来愈重的自责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不但于事无补,还让自己更加沮丧。看来只能任其发展,从无望走向绝望,等着学校换人了。至于实验课算是本行,要自如许多,况且也只是偶尔做些演示,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做。但一次高二的物理实验差点又让我失去这最后的一点自信。那次要做阴极发射管放电演示,因为仪器的原因,学生只能一批批上讲台,围着看。我天生有些怕电,且对高压电相当敏感,面对高压电心中紧张,加上学生挤在身边看,就又开始出汗、脸红,恶性循环起来。当时想是不是连实验课也上不了啦,正要陷入慌乱之际,就听有人喊:“不,不要挤,我们离远一些,老师不好操作了!”那声音好像很有威信,学生们都退后了不少,我赶紧趁机作自我调整。还是那声音:“老师,你,你不要着急,后面没人了,我们是最后一批!”听着那有些结巴的话,有些想笑,紧张就也缓解些,总算顺利地把实验做完,好歹没落下什么心理阴影(想必当时是相当脆弱了)。感动之余,只来得及寻声瞥了一眼,有点印象,说话的是个长得很高大的男生,很阳光。
  此后的一天,我正在走向实验楼的路上,就听得有人喊,回头一看,是个很高大的男生,第六感觉他应当是实验课上为我解围的那位。“我叫王龙仁,陈、陈英俊老师班上的。”他这句话一说完,我就确定他是那天那个学生,依然口吃。“你,你好像总在办公室,我有问题可以来问你么?”他笑得阳光,说得认真。我当然没有理由拒绝,只是又开始有些紧张,怕他的问题,我回答不出来。于是他常来问问题,好像并不在意我是否能做出来,这让我少了心理负担,自如起来。他每次都会东拉西扯些其它的话题,讲他所知的有关学校、老师、同学的事,也不管我爱听不爱听,到时间就离开,很开心的样子。他的这些信息让我更直接、迅速地熟悉周围环境,给处在困境中的我带来不少乐趣。
  随后的话题就更广泛起来,有一次,他一点也不避讳地开始讲有关他口吃的事。他说,他本来不口吃,只是开始觉得好玩,学着别人说,没想到后来就改不掉了,为此他曾很自卑,并发展到近乎自闭的程度。这时,是他隔壁的一个姐姐帮助了他,让他慢慢敢于面对自己。通过他的总结,他得出这样的结论:“承认并接受事实,找出优势,然后是忽略不足。具体说就是,我已经有口吃,这是事实,我得面对它;很难一下子改变过来,这也是事实,我也得面对它。当能够面对事实后,不妨再退后一步想,譬如‘我能讲话,这很幸运,比哑巴要幸运很多’,完全可以因为这夸奖一下自己。我的一点小小的不足就是表达同样的意思要比别人多几个字而已,忽略多余的几个字不就行了,我就同别人一样棒。”“怎么样。我,我很厉害吧!”他一脸的得意。他是在讲他自己,但我听着听着就结合到我自己了。我记得当时有心中某扇窗被打开一样的感觉,透亮起来。他接着又向我透露,他现在是班长,大家都很喜欢他。那次他走时回头说了这样的话:“其实大家都说你的声音很好听,真的。”我突然发现,不是我在帮他,而是他在帮我。
  是的,我也要接受事实,我表达方面远不如别人,但我声音很好听,我为自己的优点得意了一下(也不去管是不是真的)。我也可以尽力忽略致命的弱点,给自己点机会,每天进步一点点,只同昨天的自己比……课还是那个课,我不再那么怕了,每次都能找出自己做得好点的地方。某天,他又告诉我,以前他有一个老师,每节课一来就会提问,或让学生上黑板做题,后来他发现那老师是个特别会紧张的老师。他建议我不妨也试一试。我试着用他说的方法,试探着留作业,一上课就提问或让学生板书,发现这方法果然不错,先不说教学效果如何,但对缓解我的紧张很有用。没了学生齐刷刷的目光(他们忙着找答案,做题了),我可有充足的调整的时间。课堂结构也合理了许多,先复习,然后新课,最后作业(那时上机的机会少,教Basic语言)。紧张不是一下就能克服的,但课至少能上下去了,这在当时对我相当重要。
  当我告诉他,我用了他的方法时,他笑着说早知道,说在我教的班上有他的密探,他一脸的神秘。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不时反馈我上课的信息。“你现在上课,讲话慢多了。”“学生说你今天上课时穿的裙子很好看。”“你的提问有些多,同学们有些怕了。”“今天你上课内容到打铃还没讲完,能讲一节课不停,厉害啦!”“你最近的课大家已经反映不错了。”……我知道我的进步绝没有那么快,脸依然会红,汗依然会出,但我一直在努力。有了他的及时准确的情报反馈,我对上课的改进就更有了针对性,效果更明显些,我戏称他是我的“卧底”。他在高二,他是要通过他的卧底才能得到情报的,这让我有些不安,担心会耽误他的功课。“耽误不了,我有一哥们在你教的班,他常同我一起体育训练的。”他听了我的担心,大大咧咧的说,“为将来考体育专业所做的训练。”
  为了能更胜任自己的工作,我每天晚上基本全在实验楼的办公室看书、学习。实验楼是单独一幢四层楼,晚上到处黑漆漆的,不过我倒是也没想过怕。每天晚上,下完自习后,我一个上高三的表弟常过来,在办公室对面的空教室继续学习。不久同城其它学校出了点事,歹徒袭击晚归的女学生。记得就在那之后不几天,他跑过来对我说想到实验楼上晚自习,我以为他是想同表弟一样,在晚自习后再多看会书,想也没想有答应了。没想到,他是整个晚自习全过来。
  学校管理很严,我有些纳闷,他如何能说通班主任的。果然,第二天出操时(那时新分配的教师要当副班主任,也要出操的)。他的班主任陈英俊老师看到我,径直走过来问:“王龙仁是你表弟?”我有些惊愕:“哦,是……”搪塞完,赶紧借故走开。我想,当时脸一定是红的(因为扯谎了),心中也有些埋怨王龙仁。“是姨表弟还是姑表弟,你家是白兔的吧?”陈老师不依不饶地跟过来问,也许是我真不会撒谎,一下让陈老师看出来了。我紧张时脑袋一般拒绝工作,更不用说还要转个弯编个谎,只好实话实说,告诉他王龙仁不是我亲戚,只能算是“得意门生”。其实用这个词是很牵强的,但没办法,总得有个交代吧。解释完后,百般央求他千万不要责怪王龙仁。
其他文献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句话:“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联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概莫能外。所谓“入乎其内”,就是教师认知、进入教材,对教材进行反复研读、仔细揣摩、认真分析,形成认知框架。所谓“出乎其外”,就是教师要跳出教材,将教材升华到更大的思考主题,进而在脑海里拓展出一个广阔充裕的空间。  《灰椋鸟》这篇课文跟一般写景的文章有所不同,因为本文的作者“徐秀娟”是我国环境保护
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香港的王清凤老师上了一节课《逃家小兔》,它让我再一次领略了语文教学的一种别样情怀,一股清新的课堂教学生动气息。和内地许多参赛教师相比,王老师的语言多了几分轻松、诙谐与家常,还有她运用教材的方式,对学生个性的张扬等等,都使我们看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趣、童心、童真的魅力。  一、教材选择的儿童视角——童趣  现行语文课本一般情况下是由课程专家、语文教育教学专家等集
摘要:高效课堂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育理想。本文主要论述一位普通小学校长在高效课堂教学这方沃土上的追寻与探索:提升行动理念,架构目标体系,形成基本范式,提炼基本策略,完善评价体系。高效课堂教学回到教育的原点,推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育原点;教育理想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09-00
1902年,清末状元、近代实业家、教育家、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张謇先生创办起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师范学校——通州民立师范学校,一百多年来,她先后汇融1905年创办的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和1906年创办的海门师范学校两支源流,成为今天的南通高等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南通高师”);一百多年来,她肩负使命,为中国的师范教育乃至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百多年来,她上下求索,积淀起宝贵的教育价值,形成了丰富的
受 访:王笑君(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  采 访:杨孝如(《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记者)    杨孝如:王局长,感谢接受我们的采访。教育界有个说法,叫“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众所周知,南通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与南通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教师培养机制、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教育队伍密切相关。我想,这应该也构成了南通启动名师培养计划的背景和基础,您能否给我们先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王笑君:首先感谢《江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如此看来,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陶行知语)。校长,承担的使命可谓神圣;校长,肩负的责任可谓重大。随着社会转型期和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校长这一身份日益显得职业化。现代校长的职业化意味着校长需要具备多种职业素养,如理念、思想、管理、组织、服务、决策、经营、协调、研究、改革等等
这些年来,大家对“乡村教育”的问题日趋关注。除了理论上的探讨之外,不少人还效仿当年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等先生的做法,纷纷“上山下乡”,以期对乡村教育有一个贴切的理解,并为这一事业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这其中包括乡村教育的“志愿者服务”。  就一般的人而言,做“志愿者”的确可以在不影响自身工作和生活的前提下,凭借我们的专业和特长,最大程度地满足我们对于社会和教育的关怀,同时也可以发展我们的心灵。不过
摘要:当儿童从低年级升入更高年级的时候,他们越来越少发问,越来越少地提出假设,而且他们的思考越来越具有依赖性。笔者认为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孩子带着问题进行探究与思考,并在思考与探究中积累经验,丰富体验,从而达到以问题激发兴趣、促进探究、引发更多思考的目的。  关键词:科学教育活动;问题情境;幼儿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
一气呵成看完董一菲老师执教的《乡关何处——乡愁诗鉴赏》,笔者脱口而出两个字——“好课!”同时立刻联想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浙派诗意语文首创者王崧舟的经典课堂教学《长相思》。这,不仅是因为董一菲老师与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教材主题相同,更是因为董老师虽为女性而其教学风格却相当靠近时下堪称语文教学界大师级人物的王老师,置身她的课堂教学,我们会强烈地感受到她相当的洒脱,相当的从容,相当的收放自如,相当的游刃有
内容摘要:《蝇王》是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指出了人性之惡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之中,个体经由群体遮蔽实现自我隐身,一群乌合之众开始公开作恶。这部作品还暗含丰富的现实寓意,被众多学者称为“现代寓言”。其寓意是:儿童世界是成人世界的缩影,人性之恶永远无法剔除,人类只有认清人性的本质才能解救自身。这是一部以儿童视角展现成人世界的警示之作,对于我们理解自身和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