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康复策略的麻醉管理在胃食管反流病手术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来源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yueyue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策略对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疼痛及应激反应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速康复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各31例。加速康复组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策略进行麻醉管理,对照组患者行传统麻醉处理措施。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应激性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水平及白细胞(WBC)计数]、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等,并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

结果

加速康复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95、16.39、14.94,P均<0.001)。但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加速康复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42,P<0.001)。加速康复组患者术后CRP水平、WBC计数均较术前升高,而皮质醇水平较术前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术后CRP水平、WBC计数均较术前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皮质醇水平也较术前升高,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5,P=0.048)。术前2组患者CRP、皮质醇水平及手术前后WBC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加速康复组CRP、皮质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60,P=0.001;t=4.640,P<0.001)。2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策略进行麻醉管理可以明显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缓解术后疼痛,降低术后炎性反应,且安全性高。

其他文献
背景:胸腰段椎体骨折行开放手术治疗时,大多数学者认为需要行伤椎固定,但在微创手术治疗中,是否需要固定伤椎,目前还不明确。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自撑开钉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中伤
目的探讨分析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B)的床旁快速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的138例于3h
在医院临床输血工作中,常因红细胞意外抗体导致配血不合,此类情况中,又以因输血和妊娠引起的混和抗体导致抗体鉴定困难,往往延误患者治疗。可充分利用抗体的血清学性质进行抗
血细胞分析因其快速,简便的特点已成为临床检验常规项目,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国内各级医院实验室的普遍应用,全血细胞计数的精密度和
临产孕妇因血浆量增加导致血液生理性稀释,机体的各项指标均发生了变化,临产时血液呈高凝、低纤溶状态可能导致分娩前后发生出血性或血栓性疾病。D-二聚体(D-D)是纤维蛋白单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