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作文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作文的写作关乎着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而语文学科一直都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学好小学语文作文,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低年龄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于其的教学指导要循序渐进,有理有据。写好一篇作文,首先要有基本的字词积累,然后是对于句子的修饰美化,最后是建立清晰的文章结构。写作能力的培养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层递式的教学模式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层递式教学模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智力发育不完备,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所欠缺。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其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作文教学中的层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将作文的教学分步进行,第一步先让学生扎实基本功,有基本的组词与造句能力;第二步是培养学生对于生活事物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最后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
一、分阶段执行教学计划
作文的学习与整个语文学科的学习是不可分割的,由于课程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把作文教学独立一个版块,而且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也应该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所以,教师要做好规划,把语文教学融入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按照人教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每一年级每一单元都有习作的训练,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进度,做好一学期的分阶段规划,提前定好一学期对于学生语文教学的目标,再结合课本上的习作要求,在将目标细化到每一个单元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学期,关于家乡环境描写的习作,教师可以在课上讲解,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收集树叶花草,观看植物标本等,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积累一些可以用于形容植物的詞语,如形容色彩的,形容形态的,形容场景的。进入到后期的学习时,课程目标转变为对于周围环境的观察,涉及到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将画面转换为文字的能力,教师可以对于学生提出新要求,布置一篇小作文,让学生一句子,段落的形式对景物进行细致描写,教师要要求学生的作文表达通顺,没有错别字以及语病。以此类推,随着课程学习的深入,不断调整教学计划,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践教学,增加学生体验感
写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任何形式的写作首先都要有实际的情景。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语言调度能力有限,人生经历有限,对于学生来说,想要较好表达出想象的画面有一定的难度。层递式教学模式强调分级推进,层递指导。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多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在将实际感悟转化为一个故事,一篇文章。应试教育更多强调模板,答题技巧,但从学生核心素颜的长远培养来看,作文套模板只是“缓兵之计”,只有学生真正的参与实践,才能有所思有所想并有所写。
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发现生活中的美的习作练习,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自主权,让学生在课外观察学校周边的环境,记录自己的生活,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写一篇记叙文或一个故事。写作的思路和画面往往是转瞬即逝,但小学生对于学习缺乏主动性与自主性,教师可以通过当堂写作,布置周记日记等课外作业,找到更多渠道让学生多进行写作的训练,扎扎实实练好写作基本功。
三、加强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
有了前两步打下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简单的描述性的作文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了。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必须有开阔上午思维,灵活的头脑,才能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教师也要多加引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描述事实的基础上辅之以修饰手法,语言调度,创新表达,运用素材的技巧,给文章“增色”。作文是一种主观性比较强的题型,它并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对于同一事物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认识和解读,写作也不能都是千篇一律,一旦学生形成模式化固定化的写作习惯,到了后期,写作就会成为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教师要鼓励学省多进行创新,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编写童话故事,这一题材的作文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阅读童话故事,观看动画片或是借鉴学过的课文,对学过童话故事进行模仿,教师要给学生具体指导童话故事的写作技巧,如:记叙文文体,活泼文字风格,夸张的事件,帮助学生搭建现实与想象之间的桥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表演童话故事,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事件发展,便于后期更好记录。作文的学习并无固定章法,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情况,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
四、总结
无论是什么科目的教学,教师都要做好规划,层层递进,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先打基础,在提高,最后是创新。在提倡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今天,写作作为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学习任务,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层递式的教学模式具有更强的逻辑性、条理性、针对性,可以降低学生写作的难度,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蒋素芳.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模式及应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04).
[2]陈思维.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模式[J].课外语文·(上),2018(01).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层递式教学模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智力发育不完备,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所欠缺。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其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作文教学中的层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将作文的教学分步进行,第一步先让学生扎实基本功,有基本的组词与造句能力;第二步是培养学生对于生活事物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最后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
一、分阶段执行教学计划
作文的学习与整个语文学科的学习是不可分割的,由于课程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把作文教学独立一个版块,而且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也应该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所以,教师要做好规划,把语文教学融入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按照人教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每一年级每一单元都有习作的训练,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进度,做好一学期的分阶段规划,提前定好一学期对于学生语文教学的目标,再结合课本上的习作要求,在将目标细化到每一个单元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学期,关于家乡环境描写的习作,教师可以在课上讲解,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收集树叶花草,观看植物标本等,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积累一些可以用于形容植物的詞语,如形容色彩的,形容形态的,形容场景的。进入到后期的学习时,课程目标转变为对于周围环境的观察,涉及到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将画面转换为文字的能力,教师可以对于学生提出新要求,布置一篇小作文,让学生一句子,段落的形式对景物进行细致描写,教师要要求学生的作文表达通顺,没有错别字以及语病。以此类推,随着课程学习的深入,不断调整教学计划,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践教学,增加学生体验感
写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任何形式的写作首先都要有实际的情景。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语言调度能力有限,人生经历有限,对于学生来说,想要较好表达出想象的画面有一定的难度。层递式教学模式强调分级推进,层递指导。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多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在将实际感悟转化为一个故事,一篇文章。应试教育更多强调模板,答题技巧,但从学生核心素颜的长远培养来看,作文套模板只是“缓兵之计”,只有学生真正的参与实践,才能有所思有所想并有所写。
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发现生活中的美的习作练习,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自主权,让学生在课外观察学校周边的环境,记录自己的生活,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写一篇记叙文或一个故事。写作的思路和画面往往是转瞬即逝,但小学生对于学习缺乏主动性与自主性,教师可以通过当堂写作,布置周记日记等课外作业,找到更多渠道让学生多进行写作的训练,扎扎实实练好写作基本功。
三、加强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
有了前两步打下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简单的描述性的作文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了。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必须有开阔上午思维,灵活的头脑,才能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教师也要多加引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描述事实的基础上辅之以修饰手法,语言调度,创新表达,运用素材的技巧,给文章“增色”。作文是一种主观性比较强的题型,它并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对于同一事物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认识和解读,写作也不能都是千篇一律,一旦学生形成模式化固定化的写作习惯,到了后期,写作就会成为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教师要鼓励学省多进行创新,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编写童话故事,这一题材的作文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阅读童话故事,观看动画片或是借鉴学过的课文,对学过童话故事进行模仿,教师要给学生具体指导童话故事的写作技巧,如:记叙文文体,活泼文字风格,夸张的事件,帮助学生搭建现实与想象之间的桥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表演童话故事,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事件发展,便于后期更好记录。作文的学习并无固定章法,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情况,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
四、总结
无论是什么科目的教学,教师都要做好规划,层层递进,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先打基础,在提高,最后是创新。在提倡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今天,写作作为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学习任务,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层递式的教学模式具有更强的逻辑性、条理性、针对性,可以降低学生写作的难度,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蒋素芳.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模式及应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04).
[2]陈思维.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模式[J].课外语文·(上),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