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市场上销售的国内改色紫红色圆刻面型钻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光谱学特征进行分析,确定了此类紫红色改色处理钻石的鉴定.样品颜色呈现不同饱和度的紫红色,净水称重法测试比重为3.52,放大观察,样品DR-2与DR-3的部分刻面光泽较弱,显示了未被重新抛光的严重烧蚀区域,石墨化沿内应力断裂明显,其表面可能经过高温高压处理.365nm长波紫外下,均呈现蓝色、橙红色、黄色和绿色混合的白垩状荧光外观,无磷光现象,而天然紫红色钻石为蓝色荧光或无荧光.宽频诱导发光图像仪GV5000深紫外下均呈现橙红色和蓝色混合荧光,无磷光现象.红外光谱中红外区均显示集合体氮相关的A中心和B中心,归类为IaAB型,且具有H1a辐照退火相关的特征峰,红外光谱近红外区均显示H1b,H1c辐照退火相关的特征峰与H2中心的特征峰.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均显示明显的NV-中心,H2中心和806 nm吸收峰,400~460和570 nm宽带处反射率的变化分别与N3中心和NV0中心相关,明显的NV-中心在天然紫红色钻石中极少发现,H2中心指示可能经过高温高压处理,可见光范围内对红光和蓝光的吸收较弱,所以呈现为紫红色外观.三维荧光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均显示出N3,H3,H4,NV0,NV-相关的发光中心,N3贡献蓝色荧光,H3和H4贡献黄绿色荧光,NV0与NV-贡献橙红色荧光.综合分析,三颗样品均为天然成因的钻石,后期经过高温高压,辐照,退火等多重处理,其紫红色主要由N3中心,NV0中心与NV-中心共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