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哲学视阈下电影《记忆碎片》的悲剧性解析

来源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b2004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影片《记忆碎片》是一部带有强烈的后现代感,又透露着深刻哲学意味的实验电影。片中主人公失忆的经历带给我们的是充满本体论和世界观的深层反思。以符号学视域来看,主人公使用了一系列符号文本保存他当下的记忆、确证自我的存在,完成当下的生存目标。但在其与他人的符号通讯以及自我符号传讯过程中,符号主体间性,解码语境的不同,潜意识自欺心理及能指优势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了层层谎言,使主人公个体的存在成了一出谬误性的悲剧。
其他文献
日语中表达盗窃行为的词汇有很多,其中“泥棒”“すり”“万引き”三词最为常用,语义相近。通过文献调查,基于详实的语料,比较分析“泥棒”“すり”“万引き”三词语义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