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活动的过程,教师起着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研讨学习活动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充当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而不是当作认知体来研究。正所谓:“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好坏取决于教师如何去引导,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研讨,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与方法,这是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精心设问,诱发研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常常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师就要精心设计问题,避免随意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有研讨的价值和时效性,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从而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生互动。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大多数的教师都是采用空圆锥装沙(水)倒在等底等高的空圆柱里,直接做实验来讲解,但我的教学方法略有改动,先是以问促想的方法进行提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都可以同用一个怎样的公式来求他们的体积吗?”问题一出,同学们议论纷纷,很快就说出了答案。然后趁势提问:“求圆锥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高’吗?如果可以的话,用‘底面积×高’,求出来的是什么?”这样一问,同学们又围绕问题研讨起来了。适时的提问,自然沟通了圆锥体和圆柱体之间的联系。于是,便借助教具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知道了圆柱的体积,要求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怎样计算?”问题层层深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推想、研讨和动手操作来验证结果进而解决问题。很快,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推算出:圆锥的体积就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此精心的设问,教师诱导学生步步为营,这不但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研讨问题的能力。
注重联想,适时引导。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石,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要以教学内容为载体来构建教学体系,整合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思想,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大胆研讨和嘗试,不拘一格地去联想,拓宽想象空间,激发思维和灵感,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变换训练,适时点拨。教学时,教师为了要达到自己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想方设法去变换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加大力度去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侧面以及不同的途径思考问题,探讨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逆向训练,点拨引路。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如果正面求解感到困难,甚至难以下手时,就要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从反面去考虑,这样往往会很快找到解题思路。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启发引导学生从知识的顺思维向逆思维过度,教会学生从正反面去考虑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积极参与学习研讨,开展分析与探究活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信息、掌握解题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這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的“研”之有“导”的价值。(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新民小学)
精心设问,诱发研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常常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师就要精心设计问题,避免随意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有研讨的价值和时效性,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从而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生互动。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大多数的教师都是采用空圆锥装沙(水)倒在等底等高的空圆柱里,直接做实验来讲解,但我的教学方法略有改动,先是以问促想的方法进行提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都可以同用一个怎样的公式来求他们的体积吗?”问题一出,同学们议论纷纷,很快就说出了答案。然后趁势提问:“求圆锥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高’吗?如果可以的话,用‘底面积×高’,求出来的是什么?”这样一问,同学们又围绕问题研讨起来了。适时的提问,自然沟通了圆锥体和圆柱体之间的联系。于是,便借助教具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知道了圆柱的体积,要求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怎样计算?”问题层层深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推想、研讨和动手操作来验证结果进而解决问题。很快,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推算出:圆锥的体积就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此精心的设问,教师诱导学生步步为营,这不但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研讨问题的能力。
注重联想,适时引导。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石,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要以教学内容为载体来构建教学体系,整合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思想,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大胆研讨和嘗试,不拘一格地去联想,拓宽想象空间,激发思维和灵感,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变换训练,适时点拨。教学时,教师为了要达到自己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想方设法去变换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加大力度去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侧面以及不同的途径思考问题,探讨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逆向训练,点拨引路。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如果正面求解感到困难,甚至难以下手时,就要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从反面去考虑,这样往往会很快找到解题思路。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启发引导学生从知识的顺思维向逆思维过度,教会学生从正反面去考虑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积极参与学习研讨,开展分析与探究活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信息、掌握解题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這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的“研”之有“导”的价值。(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新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