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慈悲》中的生存伦理

来源 :时代文学(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r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里森的《慈悲》描写了北美蓄奴制初期,黑人、印地安土著和白人契约劳工等各类奴隶以及白人和自由人的生存状态。本文从伦理的立场,解析探讨蓄奴制下人们的生存伦理,以彰显莫里森对生命意义的体悟。 Morrison’s “Compassion” describes the survival of slaves, whites and free men in the initial slavery of North America, blacks, Indians and white contract laborer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living ethics of people under slavery from the ethical standpoint to demonstrate Morrison ’s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of life.
其他文献
作为哈佛大学370多年历史上第一名非哈佛毕业的校长,也是哈佛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校长——Drew Faust,她的就职演说一定有她的特色,值得进行一番语篇分析。本文从韩礼德系统功能
贝琼,元末明初诗人。崇德人。性坦率,博通经史百家。师从铁崖杨维桢。元末世乱,隐居教授,明代出任浙江乡试官、国子助教、中都国子监,教授勋臣子弟。与张美和、聂铉齐名,时称
军队在戍守时,多发生士兵叛乱、逃亡或其他违反军纪的情况,宋政府多利用士兵与妻子的亲情来阻止士兵违反军纪,此后宋政府逐渐允许并鼓励士兵娶妻成家.在士兵出戍时,他们妻子
边塞乐府诗发展到南朝陈代形成一个高潮,陈代文人创作边塞乐府诗大致有着共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对边塞恶劣环境的渲染、悲伤情感的把握和边塞意象的运用三个方面。陈代边塞乐
方志文化属于中华文化范畴,方志文化建设是时代要求、表现要求、传播要求、参与要求所决定的。方志文化建设应置于当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中去思考。 Local culture bel
戏剧二十世纪上半叶最活跃的文学形式之一。话剧,作为一种西方戏剧形式,从19世纪末开始大量传人中国,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起着主导作用。从最初的“新剧”和“文明戏”对“旧
郝敬以孔子思想为宗旨,将《论语》解释与现实社会搭挂起来,使经典重新焕发出时代的生机与活力。故《论语详解》中虽也不乏私意穿凿之说,但郝敬敢于提出新见的注经方式,对于明
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滑胎,用四君汤补后天之精,用寿胎丸补先天之精,加活血化瘀解郁之药,谨守病机,病证结合,疗效显著。
莎士比亚戏剧享誉国内外,对其翻译的版本不胜枚举,本文就朱生豪戏剧译本的文学审美性提出一些思考,如诗化的白话文体、散文化的诗、诗化的散文、富有感染力的美学追求等,正是
“愁”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抽象的感情。唐宋词人却用了不少具体可感的意象来表现,借有形有色之物以抒难以名状之情,使“愁”变得可触、可感。其内涵丰富、意象各别,展示着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