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政教学之反思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per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础教育改革十多年来,教学质量效率依然不高。如何解决这一困惑,发挥教师的影响力,提高课堂效率,这是本人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践中一直反思的问题。本文从教师教学工作、学生心理思想工作、教师自身的学识魅力上做出反思。
  关键词:不求多而求精;“工匠精神”;可持续学习;学识魅力
  随着网络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有些中小学生自身无法分辨错综复杂的环境,往往陷入网络游戏的泥潭而无法自拔;不少家长对孩子从小的管理缺失,要么过分溺爱,要么全然不顾,对孩子的学习习惯不重视等等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因此,基础教育改革虽然推行了十几年,但学生的心理思想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缺陷,教师的形象被矮化,教学质量、效率不高等问题仍然困扰着一线教师。如何解决这一困惑,发挥教师的影响力,提高课堂效率?本人总结出以下几点反思。
  一、 教学工作要有“工匠精神”,做课堂教学的有心之人
  40或45分鐘课堂是检验教师备课教学与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最重要的渠道。教师到底应该拿什么来吸引学生?答案就是:管好学生的“胃”,“饭菜”才会顿顿香!当然,怎样才能达到这般“高级厨师”的效果?本人认为要始终坚持“工匠精神”,不断精益求精,时刻做课堂教学的有心人,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第一,课堂教学在量上不求多而求精。以往同备课组成员备课见面的第一句话都不离“教到哪儿”,只讲教学进度,却没有重视反思学生到底能“吸收到何等程度”。殊不知,过多追求教学进度,片面关注量上的完成,而忽视质的提升,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倦感,以至自暴自弃。为此,本人在思政教学中注意找准学生的“胃口”,做到不求多,而在于求精:不拘泥于教学参考书上“一框题一课时”的要求,而是根据学生的理解吸收程度对重难点知识精讲精练;以会考纲要的难易程度精准设置试题,让学生尝试到熟悉课本知识的“甜头”,重振学习的自信心。
  第二,重视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不少高中学困生从小学乃至初中没有养成阅读方面的习惯,文字理解能力乃至自主学习能力极为不足。这种情况下的学生学习上不仅会过度依赖老师,而且难以形成可持续学习能力。对此,本人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日常生活及时政材料信息,学会用课本知识逐一解读,增强对知识的敏感度;在练习上通过精选习题引导学生反推思考题目指向,自觉迁移回归到课本相对应的内容。本人发现: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可持续学习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本领,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
  第三,以教学示范课要求自己。本人每学期都主动申请学校教学公开周的教学示范课,发挥“工匠精神”,每个课堂教学都做到精益求精,让学生享受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二、 重视学生思想工作,引导学生做有理想有道德之人
  不少高中学困生没有理想目标,对未来的人生规划十分迷茫。表现在学习上的共性就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严重不足,一味地追求轻松玩乐。不肯下苦功夫,一谈学习就会全身困乏、索然无味甚至全然放弃。这种状态下,学生自身往往就会表现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游离状态,甚至成为不服从老师管理的“问题”学生。本人所在学校不是重点高中学校,所接触的学生大多数是学困生,不少学生不仅缺乏学科知识的基础积累,而且没有良好的思想目标,更不懂得“做一个有理想有担当有道德的人”的道理。
  怎样重视学生思想工作的引导?本人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重视学生心理的引导。心理引导是思想工作的排头兵,学生心理上存在缺陷,说到底是“三观”的扭曲畸形,他们会歪曲地理解这个周遭的世界,会把自己包裹得像“刺猬”一样,言行举止上就会处处“扎人”。为此,本人重视学生心理上的引导,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科知识与学生心理的引导教育始终相结合。第二,重视交流沟通习惯。言语交流习惯体现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如个别学生讲话习惯就像跟人吵架一样,让人甚感不适。本人采取的引导方式就是“以牙还牙”——学他的对话语气,再及时引导他:你看“我刚才的回话,你觉得舒服吗”?这种“现买现卖”的效果真的不错!学生渐渐学会文明交流沟通,进而提升自身思想修养。第三,重视优秀文化的熏陶。课改的目标说道:学科知识不能只为高考一次服务,更应为学生的一生服务。优秀文化塑造靓丽人生,本人在课堂教学或班会课上重视利用优秀文化的熏陶作用,如播放央视栏目《朗读者》里麦家朗读的《致儿子的信》、斯琴高娃朗读的《写给母亲》(贾平凹所写),《开讲啦》栏目里陈果老师开讲的《谈好奇心》等优秀视频作品。
  三、 教师要打造“源头活水”的学识魅力,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如果仅仅满足于教科书上的知识,那样的“传道授业解惑”充其量只是当教科书的“传声器”,充当思想政治课堂的“老妈妈”,课堂沉闷而没有活力。再往下挖就是这么一句话:没有活力就没有生命力,没有生命力就没有魅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打造“源头活水”的学识魅力,本人以为:教师需要每天安排固定时间,时刻为自己“充电”,不断丰富自身知识;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研活动,不断积累各学科教师的优秀教学方法,调节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自己的知识层次。“让自身充满光源”,思政老师才能在三尺讲台上更好地发挥自身学科的影响力,才能真正问心无愧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才能提升课堂效率,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以上所述,仅仅是本人在高中思政教学中从教师与学生方面总结的几点反思。
  参考文献:
  [1]魏智渊.搞好家校关系的秘密:不要取悦家长[J].教师博览,2018.02.10.
  [2]苏赫姆林斯基.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J].教师博览,2018.8.28.
  [3]浙江新考改(第一卷)[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
  作者简介:
  吴恋蓉,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元光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关于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对于很多教师而言,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方式在引入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后似乎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实际采用的教学方式仍旧是换汤不换药,并没有为教学质量带来实质性的改变,这与教学理念的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发生理念转变,并运用转变是本文探究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理念;新课程;转变  一、 引言  高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未
摘 要: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氛围就会得到调整,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激发起来,教师的教学效率就会有所提高,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会有所提高。本论文针对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地理教学;运用  一、 引言  高中地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自主学习;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关键所在,这是我们历史教师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日常的历史课堂教学中,
摘 要:在当前的教育领域,发展性教育是备受关注的教育理念,旨在为学生打下终身发展的良好基础,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展开教学。而在这一背景下,核心素养教育占据着重要地位,要求各学科教师要站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来展开高效教学。本文主要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探讨其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改革方式。  关键词:发展性教育;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核心素养  新课改明确强调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而且高中地理新
摘 要:在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以往教学模式已然不能适应当前教育教学要求,而微课程模式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并为枯燥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更多的活力。而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通过微课程的应用,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历史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提高历史成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基于此,本文章对如何将微课程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当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程;高中历
摘 要:“历史解释”被《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列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五大素养之一,是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高考历史试题考查的地位越来越凸显。高中生对史料进行诠释、解释和论证,既是当今高考历史命题的要求,更是新课程对学生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历史解释能力;高考试题  近年来,高考文综历史试题愈加重视对考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命题的设计都是以历史材料呈现历史情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