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时代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新思考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n19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以Blog为代表的Web2.0技术平台开始流行,网络应用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Web2.0的网络应用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更为便利的交流,而且还带来了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处于Web2.0网络环境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跟上网络技术应用的发展潮流,方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在技术学习中,吸纳Web2.0的内容来革新信息技术课程
  
  目前,国内的信息技术课程偏重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的学习,但对于网络应用的学习则多局限于使用浏览器、搜索引擎、E-Mail、IM聊天工具等,对Web2.0技术平台的使用则较少涉及。这样的内容安排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了。
  从世界软件发展的潮流来看,平台无关性和基于浏览器的网络应用对传统的软件安装和使用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不仅Office办公文档的处理可以在浏览器内进行,即便是大型的如Photoshop等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也在开发基于浏览器的图像处理应用。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只要打开浏览器,就可以完成你所需要的一切。电脑运算能力的飞速发展和宽带的普及应用将使这一切成为可能。目前,Web2.0技术的兴起就是这一潮流的反映。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入Blog、Wiki、照片分享、RSS(新闻订阅)、网络协作办公文档处理、网络地图、widget(一种轻量级的小程序应用)等等,并引导学生应用这些工具来搭建个人学习环境,掌握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Web2.0内容的加入,必将使我们重新考虑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设置。因此,我们不妨以网络技术的应用为核心,兼顾Office和操作系统的思路去革新信息技术课程(下表)。
  
  用Web2.0带来的新型网络文化去革新教学目标
  
  Web2.0带来的不仅仅是新的网络应用平台,还带来了新的思想和观念,如自由、分享、协作、群体智慧、创新等新型网络文化。在Web1.0时代,用户主要是网站内容的读者,人们在HTML的超链接中跳跃穿行,只是与网页内容打交道。以Blog为代表的个人信息发布和分享工具的出现,凸显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阅读某个Blog或参与其中的讨论,就是在与这个Blog的“主人”打交道。这是一种全新的人际互动交流的方式。如果再加入一些Blog群组,彼此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就会聚集在一起,甚至形成各种各样的共同体。人们在各种Blog群组中不仅可以分享思想,还可以在不同的群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如果说,Blog是以思想的交流分享为主,群组上的人际交往比较松散,那么,在一些协作平台(如Wiki、Google文件)上共同创作某项作品或完成某项任务的活动,就是一个共同体的群体智慧的协作共创了,其间的人际交往则更加紧密,角色的分工扮演也更加明确。由此,我们可以看到,Web2.0带来的种种思想性和人际交往方式的变革是前所未有的。信息技术教育必须把这种深层次的变革纳入到教学目标中,才能说是真正地进行了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技术教育。
  
  技术操作教学向新型网络文化的教学转变
  
  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主要是掌握各种网络平台的操作使用,属于操作技能技巧的训练,相对编程来说要简单得多。随着电脑、网络在一般家庭的广泛普及,学生在家里使用电脑时就已经习得了不少的操作知识。因此,操作技能的课堂教学会出现越来越淡化的倾向。在这种时代变迁的情境下,我们不妨将原来过于强调技术操作的教学逐渐向应用思想的教学转变。在Wiki和Google文件中去协作,在Blog、照片分享、视频分享和兴趣群组中,去参与人际互动和自由交流,在书签和RSS中去互相分享……自由、分享、协作、群体智慧和创新等Web2.0时代的新型网络文化特性,需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去体验,并形成一定的习惯甚至价值。
  技术操作的教学向新型文化的教学转变,必将促使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内容和策略发生变革。比如,原来Blog教学强调的是技术操作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使用Blog就达到了目标。但在新型文化的教学中,学会使用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较长时间的Blog写作体验中,学会如何利用好Blog达到积极健康分享、交流的目的。如此一来,教学目标的改变自然就会影响到教学内容的改变。比如,在Blog中发布别人的文章,要遵循创作共用协议,于是,该协议的内容自然就要被纳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来。教学目标的改变同样也影响着教学的策略——原来注重一步步教会学生操作的教学,现在就要使学生们在解决问题或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技术,体验自由交流与分享的乐趣,培养群体协作共创的精神和能力。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其他文献
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确立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解决教学问题、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有四个方面的特征:教学有价值、教学有效果、教学有效率、教学有魅力。因此,我们需要对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优化。只有当教学设计最优化时,才能实现最佳的课堂效能。现以“搜索引擎”的教学为例,谈谈教学设计的优化。    一、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目标    解
运行或发布ASP Web应用程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发布在专用的Web服务器上,从客户机键入服务器的域名或IP地址,从而运行网络应用程序;另一种是用户和开发者在个人电脑上安装PWS、IIS或Apache等Web应用程序发布软件,用来浏览或调试程序。虽然这些方法很实用,但是有时如果缺乏相应的服务器设备、移动电脑或相关的IIS等软件,那么这时要随时运行ASP动态网页程序,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在这种情
编者按: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一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信息化效益为目标,加强应用研究和服务支持。其重点是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西城教育人抓住课程改革的机遇,全面提升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水平,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全区基础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均衡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为西城教育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体系建设: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2005年,西城区教育系统信息化
1.问:我有一些十分重要的文档,希望能将其保护好,使其不可见,也无法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如果仅仅将其属性设置成隐藏还是不牢靠,请问有没有方法能提高安全性?  答:一般的文件夹都有一个图标和一个文件名,经过设置,可将一个普通的文件夹变成一个既无图标也无文件名的透明文件夹。看上去就像没有一样,可起到保护、隐藏的作用。下面以在D盘建立这样一个文件夹为例说明其建立的过程。  在资源管理器中的空白地方单击
在北美从事软件架构师的工作近20年,一直以为这样的工作远离普通大众的生活。普通人即便不懂钢琴或者绘画,也能够从艺术大师的表演和作品中获得享受。然而,软件架构师的工作过程及其结果无论多么完美,总是“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不足为外人道也”。我最近出版了一本关于如何成为软件架构师的(技术)书后、邀我从人文角度写一篇让普通大众了解架构师的文章时,我惶恐了几周的时间,出版这本书的准备工作花了一年的时间
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反思都必须围绕学生来展开。课堂教学的成败与否关键看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数字化聚合的产品,既有普通黑板的功能,又有多媒体电脑的功能,是一种人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智能平台。  《三角形中位线》是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第24章《相似三角形》中的第5节。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
《西三条二十一号——鲁迅在1925》是最后才与出版社确定的书名,在这之前,我的这部书稿一直用《西三条二十一号》做书名。有人说,西三条二十一号虽然重要,但大多数普通读者恐怕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加上副标题“鲁迅在1925”,意思就敞亮多了,这倒是。壹  西三条二十一号是鲁迅在北京的最后一个住处。这个地方说全了就是“北京,西四,宫门口,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鲁迅在北京先后住过四个地方,分别是南半截胡同绍
近日,全球视讯科技领导品牌优派(ViewSonic),首次推出了一款极具前卫时尚外型,适合于市面上所有投影机使用的演讲利器ViewPen100。  作为优派推出的首款投影机配套产品,ViewPen100以不到300克的轻巧身材,轻松突破了同类产品依附专业白板才能实现的画写瓶颈,令使用者无需专业白板,在任何硬质背景上都可以实现随意的画写。使用者只要将ViewPen100感应器插在电脑的USB接口上,
一、设计思想    本课选自中国地图出版社《网络技术应用(选修3)》第四单元《建设网络家园》,重点是网站设计的整体构思。  本节课让学生观摩优秀学生网站实例,引导学生从网站主题、布局、风格、导航及链接等方面多角度赏析优秀网站作品,感悟优秀网站是如何规划的。学生通过理解网站的独特风格是标志、色调、文字及版面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进而在规划自己的网站时,会主动地进行全盘考虑。本课要求学生动脑思考和理解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培训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完成一个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参训教师主要利用Word格式的教学设计模板来完成方案的编写。针对现有Word格式的教学设计模板缺乏智能性,以及无法提供与情境相关的帮助信息和资源的缺陷,我以已有的教师培训平台(chinaETA)为基础,采用“JSP JavaBeans SQL SERVER 2000”的技术路线,开发了一款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