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学习更加“自主”

来源 :南北桥·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发布的新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进行了新的诠释,新课标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不再只是对学生进行文学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帮助学生树立优秀的品行,使学生拥有高尚的品格、远大的理想。基于这种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找寻新的教学方法,使语文教学“走下课堂,走近学生”。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5.054
  在多年的高中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高中语文教学工作面临着尴尬处境:由于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学会了基础的字、词、句等中文语法知识,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评价能力,所以在高中教育教学活动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被定为“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感受力”,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语文课程的学习任务对高中学生们而言也就显得较为轻松了。基于此种教学目标,学生对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存在着错误的认知——他们普遍认为高中语文课就是“背背课文”:课本上的单词、句子他们都认识,没什么好学的,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所有学科中最容易的,所以平时学习不用太认真,考试之前背一背诗词、课文就行了。因此,语文课程成为了高中教育教学活动中最不受学生重视的课程之一。
  新课标发布后,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目标发生变化,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启发、培养。同时,我国素质教育也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知识”的国之栋梁。根据国家素质教育对教学的要求,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在保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文学能力的培养,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文学评价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习语文”的行为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语有云:“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建立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不会忽视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国家素质教育规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的作用,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真正掌握课程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想建立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除了帮助学生体会语文学科的特色,感受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之外,教师还要注意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关注不同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水平,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全面提高,综合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虽然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正在逐渐走向成熟,但情感认同依然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对于高中生而言,很容易产生“爱屋及乌”的心理。针对高中学生的这一心理发展特点,我认为教师如果能够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努力成为一名让学生喜欢、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那么学生也会因此喜欢上该教师教授的学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能在课堂上教导学生专业知识,还应该是学生生活中的朋友,能够指引学生正确的人生方向,能够帮助学生成长为有着优良品格的栋梁之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平等的思想,不应该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传播者,而是和学生平等相待,将自己看作是和学生一起探索知识的求知者。教学过程既是教师在教导学生们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们一起学习知识的过程。
  当教师走近学生,和学生成为朋友,那么他所教授的学科自然也会走近学生,成为学生们乐于接受的课程。
  二、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要让学生‘学会什么’,而是应该教给学生‘怎么样去学’。”在高中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任务不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主动的学习,愿意主动的学习。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强调的便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们更要谨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切实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教师要布置好课前预习任务,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进行课文预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课程的课前预习情况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一些语文教师不注重课前预习,认为语文课文不难懂,不需要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或者认为若是学生提前预习了,课堂学习就会失去新鲜感,所以不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有的则是教师虽然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却没有教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方法,也不去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致使学生不拿课前预习当回事,即使教师布置了,学生也不会积极完成。
  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课前预习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第一次接触,课前预习的情况好,则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学生对于课标要求的基础字、词、句的掌握也可以在课前预习的阶段就完成。为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在布置课前预习任务的时候,只需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课文学习的目的即可,从而留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课文预习。在之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着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下来,在讲完课文之后,再让学生写下新的体悟,从而与课前预习的感受进行比较,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感受力,提高学生进行文学评价的能力。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所在学校一直提倡的“四环教学法”,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所谓“四环教学法”是指在课前预习、课堂讲述、随堂练习、课堂评价四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学习、相互讨论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教师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课,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实践证明,“四环教学法”的实施较为全面的达成了新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要求,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它不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了解一定的文学常识,更为重要的是,语文教学还肩负着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健全高尚的人格的任务。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他文献
在将新课程理念充分贯彻落实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学习和运用地理能力的提高,重视学生正确地理观的培养,在对地理教学理念和手段进行优化组合的同时,使其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成分提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记者日前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获悉,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将不再需要办理就业证卡.rn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法制司组织编写的指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今年发出了,决定废止原劳动部颁布的相
分析“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内涵和认定条件,指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困境,并就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翻转课堂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展现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勃勃生机.事物都有两面性,在肯定优势的同时,也要承认其缺点和局限的存在.只有处理好优势和
摘要:通过对改革开放后期社会保障政策的综述,梳理了政策演进的过程,结合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总结出了农民工参保人数不断上升,但参保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流动人口对社保政策持认同和需求的态度。并结合政策现状提出了建立全国统筹等政策建议。  关键字: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政策  中图分类号:F84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54-02  一、社会保障政策综述  社会
目的:观察分析踝关节骨折术后疼痛的护理要点.方法:以2017年11月-2019年5月为时间段,选择我院收治的11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干预组,每组55例患者.对照组给
农发行北京市分行内部审计处作为内部监督及服务部门,始终把贯彻落实分行党委确立的年度工作目标和总行内审工作要点作为全年工作的第一要务,牢固树立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以实
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带动学生学习兴趣和集中注意力的关键环节.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合理利用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
大李是一家重点中学的竞赛班老师,平时工作压力很大,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他经常失眠、梦多易醒,白天头昏脑胀、记忆力减退、食欲不佳,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了?到医院经过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