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轮状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要点与防控

来源 :现代畜牧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tia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轮状病毒病是由于感染轮状病毒而引起,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通常发生于10~60日龄的仔猪,主要症状是厌食、下痢、呕吐,而大猪和种猪往往呈隐性感染。我国猪场普遍存在感染情况,基本上可在全部猪场的母猪血清中检测出猪轮状病毒抗体。近几年,随着破坏机体免疫系统疾病(如猪蓝耳病等)的广泛发生,促使某些原本不突出的猪病有所加重,猪轮状病毒就是其中一种,越来越多的仔猪由于感染猪轮状病毒发生死亡,应加以重视,采取有效防控。
其他文献
鸡支原体病是由于感染败血支原体或者滑液囊支原体而发生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疾病。病程持续时间长,能够长时间在鸡群中存在或者蔓延,且能够继发或者并发一些其他传染病,病鸡主要症状是流鼻液、鼻窦肿胀、气喘、咳嗽,雏鸡和育成鸡生长发育迟缓,产蛋鸡的产蛋量降低等。由于该病通常不会造成鸡群大范围出现急性死亡,往往没有被人们给予足够重视,使其严重影响养鸡业的经济效益。
该例发病猪为20日龄左右的仔猪,为了保温将有地暖的保育室所有通气孔堵塞,用水清洗圈舍,致使保育室内湿度达70%~72%,空气污浊,有较强刺鼻的臭味。根据流行特点、典型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等确诊为仔猪链球菌病,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肉鸡肠毒综合征也叫做肉鸡“过料症”,是近年来商品肉鸡容易发生的一种疾病,多见于20~40日龄阶段,地面及网上平养的肉鸡中都能够发生,且全年任何季节都可见。目前,该病普遍流行于饲养肉鸡的地区,尤其是在养鸡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更易发病。由于肉鸡发病后的死亡率较低,且往往被饲养员误认为消化不良,或者误诊是由于单一感染小肠球虫而引起,容易延误治疗,造成较大的隐性经济损失。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养牛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繁殖疾病,也是造成奶牛不孕的一个主要原因,通常在产后2周内多发。该病通常呈慢性经过,往往是由于奶牛自身抵抗力降低,且生活环境中滋生大量病原微生物,感染后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会对奶牛的发情和正常妊娠造成严重影响,同时泌乳量降低,容易诱发乳房炎以及其他多种疾病,导致经济效益明显受损,严重危害奶牛养殖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