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姿态
历史上,“爱国者”这个词在荷兰政治思想变革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深受法国启蒙运动影响,18世纪末期的荷兰爆发了一场爱国者运动。爱国者党人竭力抵抗封建传统思想,推动了当时荷兰的现代化及民主化进程。这个时期的荷兰“爱国主义”是激进的。
另一方面,对荷兰来说,历年的战争一向是凝聚爱国情感的时期,无论是数百年来的腹背受敌,还是二战沦陷于邻国的侵略,荷兰人的爱国情绪在战争中达到顶点。这种“爱国主义”是沉重、扎实且毫不浮夸的。
但穿过历史,回到现在,荷兰人的“爱国主义”却又换了新的姿态。虽然现在的荷兰是个人主义的舞台,虽然在荷兰人的生活中,国家不会再超越个人利益受到拥护, 但这并不代表“爱国主义”不再存在。只不过仅仅是单纯的情感出口。
这种爱国情感最明显的表现便是橙衣军团的比赛以及女王节的狂欢。那时的荷兰人会毫无保留地展现自己荷兰民族的特征,融入到个性鲜明却色彩单一的整体中去,这是荷兰人难得展现集体主义精神的时刻,也是爱国情感最真实的时刻。
不会唱国歌
我们都认为国歌一定是每个人能熟记于心的歌曲,但这点对于荷兰人来说却并不成立。笔者曾经和荷兰朋友聊天时谈到国歌问题,要求对方来一曲荷兰国歌《威廉颂》,没想到他竟在YouTube上搜出了一段带歌词的视频,盯着词听着旋律才磕磕绊绊地唱下来。他还解释,自己从来不唱国歌,顶多会在球赛之前或者女王节听一下,所以不会唱国歌是很正常的事。
其实荷兰人对于自己的国家和身份自然是十分自豪的,时不时也会有些歌手专门写些爱国歌曲,但歌词内容却鲜有激昂之辞,更多陈述的是荷兰或荷兰人专有的特征,有公认的优点同时也有其他民族难以理解的奇葩之处,但歌曲本身无过多褒贬之意。这样的歌曲虽然没有直言煽动民众的爱国情绪,却会因细节之处的真实性而引起共鸣,反而会让荷兰人一时发自内心地感慨:对,这就是我爱的荷兰。
批判性的眼光
虽然没有形式上歌功颂德,但荷兰人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并没有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他们为了自己的生活自然也是希望国家经济昌盛,但昌盛对于他们来说并非报告上呈现的几串数字,所以每年统计数据的增减不会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荷兰人关心的是和他们切身相关的国家政策,是当届政府是否在保证民生方面能够有所作为。因此,他们抱着期望,但却以批判性的眼光盯着政府出台的每一项政策。
当然也正是因为不得不顾及荷兰民众的声音,荷兰政府出台新政时,很难坚定和强硬,往往一项关乎民众利益的议题要经三番五次商讨和修改,才有可能宣布在三四年后将执行的政策变更。
据数据统计,在2010年和2012年荷兰的大选中,分别有75.4%及74.6%的选民投了票。在选举期间,几乎所有选民都对各个政党的政治观点及治国理念一清二楚,并会谨慎认真地做出选择。当然即使是自己选出来的政府,荷兰人也不会一味拥护,而是维持批判性的眼光,监督着他们整个任期的服务。
(摘自荷兰在线)(编辑/唐馨)
历史上,“爱国者”这个词在荷兰政治思想变革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深受法国启蒙运动影响,18世纪末期的荷兰爆发了一场爱国者运动。爱国者党人竭力抵抗封建传统思想,推动了当时荷兰的现代化及民主化进程。这个时期的荷兰“爱国主义”是激进的。
另一方面,对荷兰来说,历年的战争一向是凝聚爱国情感的时期,无论是数百年来的腹背受敌,还是二战沦陷于邻国的侵略,荷兰人的爱国情绪在战争中达到顶点。这种“爱国主义”是沉重、扎实且毫不浮夸的。
但穿过历史,回到现在,荷兰人的“爱国主义”却又换了新的姿态。虽然现在的荷兰是个人主义的舞台,虽然在荷兰人的生活中,国家不会再超越个人利益受到拥护, 但这并不代表“爱国主义”不再存在。只不过仅仅是单纯的情感出口。
这种爱国情感最明显的表现便是橙衣军团的比赛以及女王节的狂欢。那时的荷兰人会毫无保留地展现自己荷兰民族的特征,融入到个性鲜明却色彩单一的整体中去,这是荷兰人难得展现集体主义精神的时刻,也是爱国情感最真实的时刻。
不会唱国歌
我们都认为国歌一定是每个人能熟记于心的歌曲,但这点对于荷兰人来说却并不成立。笔者曾经和荷兰朋友聊天时谈到国歌问题,要求对方来一曲荷兰国歌《威廉颂》,没想到他竟在YouTube上搜出了一段带歌词的视频,盯着词听着旋律才磕磕绊绊地唱下来。他还解释,自己从来不唱国歌,顶多会在球赛之前或者女王节听一下,所以不会唱国歌是很正常的事。
其实荷兰人对于自己的国家和身份自然是十分自豪的,时不时也会有些歌手专门写些爱国歌曲,但歌词内容却鲜有激昂之辞,更多陈述的是荷兰或荷兰人专有的特征,有公认的优点同时也有其他民族难以理解的奇葩之处,但歌曲本身无过多褒贬之意。这样的歌曲虽然没有直言煽动民众的爱国情绪,却会因细节之处的真实性而引起共鸣,反而会让荷兰人一时发自内心地感慨:对,这就是我爱的荷兰。
批判性的眼光
虽然没有形式上歌功颂德,但荷兰人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并没有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他们为了自己的生活自然也是希望国家经济昌盛,但昌盛对于他们来说并非报告上呈现的几串数字,所以每年统计数据的增减不会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荷兰人关心的是和他们切身相关的国家政策,是当届政府是否在保证民生方面能够有所作为。因此,他们抱着期望,但却以批判性的眼光盯着政府出台的每一项政策。
当然也正是因为不得不顾及荷兰民众的声音,荷兰政府出台新政时,很难坚定和强硬,往往一项关乎民众利益的议题要经三番五次商讨和修改,才有可能宣布在三四年后将执行的政策变更。
据数据统计,在2010年和2012年荷兰的大选中,分别有75.4%及74.6%的选民投了票。在选举期间,几乎所有选民都对各个政党的政治观点及治国理念一清二楚,并会谨慎认真地做出选择。当然即使是自己选出来的政府,荷兰人也不会一味拥护,而是维持批判性的眼光,监督着他们整个任期的服务。
(摘自荷兰在线)(编辑/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