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的进化论思想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aile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严复的进化论对当时中国人的思想方式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本篇文章将对严复的进化论思想进行具体阐述。文章主要分为四部分,分别从思想的背景、来源、具体内容以及思想的局限性来对严复的进化论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文章中还着重强调了赫胥黎与斯宾塞与严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严复;进化论;物竞天择
  一、严复介绍进化论的目的
  严复生活的年代,正处于中国内忧外患加剧之时。先后有着许多的挽救民族危亡的行动,但是当时中国人一直被局限于“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思想之中,在这种思想笼罩之下的中国,发生了亡族灭种的危机。严复对“天不变道亦不变”进行了批判,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变化之中的。将西方的变与进化论相结合引入中国,警醒国人不要再以一种一成不变的方式来看待事物,其最终目的是具有政治意义的,即通过变法救亡图存。严复将这种达尔文的自然科学上升为一种世界观,为维新提供合法性的依据。
  二、严复进化论思想的来源
  這里我们将严复进化论思想来源我们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对西学的吸收和对中国传统思想的进一步的理解与整合。
  首先对西学的吸收主要包括以下这三个人:达尔文、赫胥黎和斯宾塞。达尔文的进化论仅仅局限的是在生物界,赫胥黎与斯宾塞都是坚定的达尔文主义者,斯宾塞则是将局限于生物界的进化论扩展到社会与历史之中,成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代表之一。这一主义在英国盛起之时,正是严复在英国留学期间,严复也深受他思想的影响。斯宾塞的“综合哲学体系”中认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都面临着生存竞争,社会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强调“任天为治”的思想,严复的进化论否定了后者,肯定了前者。还有许多斯宾塞的社会学思想在进化论之中一一展现,严复最后翻译的是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赫胥黎的原文与严复所翻译的版本内容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严复的进化思想就是在阐发以上三者的思想基础上形成的。严复的《天演论》之中,经常用中国传统思想进行进行补充,在谈到人与天争的思想时,“争且乱则天胜,安且治则人胜。此其说与唐刘、柳诸家天论之言合。”等等,还有许多这样的用中国传统内容进行补充的东西。由此,中国传统思想资源也是进化论思想的重要来源。
  三、严复进化论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一)进化之普遍适用性
  严复的《天演论》并不是对《进化论与伦理学》直接翻译,文章之中掺杂着许多严复自己的理解与体悟。严复将进化翻译成为天演,并认为“天演公例,自草木虫鱼,以致人类,所随地可察也,”将进化论从草木鱼虫的生物界上升到人类社会之中,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所以是这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进化,凡是宇宙之中的存在都务必遵循的原则。对于进化的普遍性方面,严复的观点与斯宾塞的观点一致,且将这种普遍性推至于各个领域之中;而赫胥黎则认为人是食物链的顶端,是一种高级的动物,拥有意识、感情等更为复杂的因素在这其中,不适用于这种简单的进化论。
  (二)进化之根本动力
  上面提到了进化具有规律性的意义,接下来我们要谈论的就是什么推动着进化的不断发展,严复认为大宇之内,质力相推,非质无以见力,非力无以呈现质。所以质与力的矛盾运动是宇宙内事物进化的根本动力。质指的是质点,指的是物质和物体;力则是一种排斥力与吸引力。对于进化动力的解释之中,引入了物理专用词汇,用科学性的原则来推演进化论,体现着机械唯物主义的特质。且以上关于质的解释,我们可以将质视为事物的内部,力一般都是外力,所以我们将其看做外部,进化一事,便是事物内外部共同作用的结果。严复介绍达尔文进化观念的目的最终落脚点是政治哲学。所以在严复看来,中国的社会需要进化,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内部发展要求,另外一部分是外力的紧紧逼迫,这样的解释就是当时中国所处的真实状况之中,内部矛盾重重外部侵略的不断加深,势必要进行进化,进行维新运动,才得以改变这种落后挨打的现实状况。
  (三)进化之基本原则
  1.物竞天择
  质与力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进化的根本动力,物竞天择就是质与力具体化的形式。物竞与天择在天演本体论之中,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严复将二者视为天演过程之中两种相辅相成的手段,缺一不可。天演本身具有普遍意义,其用“竞争”势必有普遍意义,所以竞争存在生物界与人类社会中。严复认为,因物种通过“竞”来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自然界进行选择是在“竞”之后开始的。由此,“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其次,物种的无限繁殖严重超出了生存资源所能接纳的限度即“不足”,需要通过“争”来淘汰一部分物种,使得生存资源可以承载。物竞在这种情况下成为扭转“不足”之势的关键,所以物竞决定了物种的生存与灭亡。在中国古代社会之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重农抑商的基本经济政策,后来的闭关锁国,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都使得当时的社会缺乏竞争。严复将竞争引入中国的目的,是为了让国人意识到亡国灭种的危机,由此为维新变法提供思想基础。
  2.与天相争
  但严复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物竞天择之上,他还进一步提出了与天相争的思想,这一点是与斯宾塞不同的,他强调在物竞天择之中的人们,并不是只能选择消极等待的,他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其进行斗争与抗争的,而不是像斯宾塞消极应对的任天而治。严复认为,如果人想要生存下来,必定要用尽心思,与妨碍自己生存的事物进行斗争。他还为这一思想找到了传统思想的支持,提到了柳宗元与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的思想,严复思想渊源之中势必是要有传统思想的一席之地。且在国家危亡之际,若继续宣传消极等待之想法,所能带来的必定是更为消极之结果,也将不会有人准备去接受变法之思想。虽然目的性明确,但是物竞天择作为宇宙进化原则,内涵丰富且具积极的主观能动意识是不可否定的。
  3.能群善群
  我们前面说了,物竞与天择是进化动力的两种具体体现,严复还特别强调人要与天进行积极性的抗争,所以严复是把物竞看做了天择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如何进行竞争,怎样才能在这样的斗争中取得胜利,这个问题就是不可避免的了。严复是这样回答的“既群以为安利,则天演之事,将使能群者存,不群者灭,善群者存,不善群者灭”,强调合群在斗争中的关键性作用,认为只有能群善群,才有在竞争中争取到胜利的可能性。在这里的严复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就与斯宾塞出现了差异,斯宾塞强调个人的奋斗,而严复强调的是种群之中的斗争。严复这种能群善群的思想,是在号召当时的中国人应该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让国人相互成群,一同抵御外来的侵害与损害,保护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实现国富民强的最终目标,此种方式才是最佳之选择。   (四)进化之特性
  进化的原意就是渐进演化的意思,达尔文认为自然界的进化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漫长的时间的过程,严复继承了达尔文的这一思想特点,他认为天演进化之过程,是有速度快迟之分的,但是无论怎样都不存在突变和超越的情况。严复的进化论是一个渐进演化的过程,他十分重视渐变。且他承认社会中本就有先进与落后的两种状态,而此得到此两种状态的过程也不是今天明天就可以形成的,都是一个日積月累的过程。因此,当我们的社会出处一个落后的状态的时候,我们并不能通过短暂的一段时间就可以完成这种转变,这样的转变同样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严复认为,人们的道德与科学技术不同,不可能在短时间有一个飞速的提升,提升道德需要很多时间。进化的模式我们也知道了,那么进化的方向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严复的进化思想,可以称为是一种乐观主义的进化思想。严复将进化与发展和进步三者联系在一起,进化就等同于进步与发展了,所以这个过程具有上升性。竞争决定着物种的灭亡,灭亡就等于物种的消失,所以进化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不可逆的。
  四、严复进化思想的局限性
  严复进化思想不论是对当时还是对后世都是有深刻影响的,其积极合理的内核也是被学者们一致肯定的,但也确实存在着一些局限性,接下来我们侧重对进化论思想的局限性进行思考:首先,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问题。虽然严复与斯宾塞在一些观点上有着许多对立的看法,但二者的思想在根本上都属于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将一种运用在自然科学上的规律上升到人类社会之中,本来就是不合理的、是片面的。其次,就是这种乐观的进化论思想。认为只要新出现的事物,就是对之前事物的超越,就是一种进步的事物。强调时间顺序是衡量事物先进与否的标准,以此为基础的判断是过于朴素和简单了。且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进行的社会实践势必会陷入泥泞之中,分不清何为进步何为上升,通过单纯的时间对事物进行衡量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给简单化了。
  参考文献
  [1]王栻.严复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M].人民出版社, 1979.
  [3]赫胥黎(英),进化论与伦理学[M].科学出版社,1971
  [4]庞博,严复的进化论思想与近代学科的建构[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1)
  [5]吴炫.严复进化论的理论盲点[J].社会科学战线,2012(2)
  [6]邹顺康.严复进化论伦理思想评述[J].西南大学学报,2006(2)
  [7]熊次江.严复进化论思想述评[J].湘潭大学学报,2005(2)
  作者简介:王月(1996年9月- ),女,汉族,黑龙江省绥化市,硕士研究生在读,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哲学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其他文献
摘要:清王朝为核心构成的东亚、东南亚朝贡体系中,衣冠、叩拜等仪礼是通过文化获取“承认”和“认同”的象征。在这个朝贡体系内,通过这一套“象征”,建立起来一套复杂的内外、上下、亲疏、远近的关系,维持着所谓东亚秩序。安南国阮惠使团在衣冠礼仪上的臣服,一方面,显示出阮氏为获得“承认”而投乾隆所好的“权宜之计”。另方面,表现出清统治者乾隆皇帝似乎特别在意衣冠礼仪的象征性,对自己的宗主国地位的过度自信与自得。
期刊
摘要:明清时期是中国饮食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无论是饮食原料的开发,还是烹饪技术的发展,以及饮食理论都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时期由于外国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也带来了不少的西方食物及烹调方式;而大量的外国饮食传入可以说是在清朝末年时,通商口岸洞开,外国商船、洋人、传教士纷纷来到中国,当然清朝与外国的几项战役中的失败,割让给各国殖民地,洋人在这些殖民地生活,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中国的许多饮食习惯和方
期刊
摘要:《创世记》作为古代以色列社会的产物,一方面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反映了社会的一些现实性;另一方面,又包含着一些先进的两性观点,这些观点对于当今社会的两性关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将从文本本身、传统对文本的阐释以及女性的角度去重新看待《创世记》中的两性关系,并力图去为当代两性关系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创世记》 创造 伊甸园 两性观  《创世记》是在以色列社会的发展历史中逐渐形成的,其
期刊
摘要:晋语五台片河曲方言的特色词在词汇意义上与普通话存在许多差异。在概念意义上主要表现在词的义项的扩大、缩小和转移;在色彩义方面的不同体现在感情色彩、形象色彩、风格色彩等内容。一些同名形容词运用在具体语境中也粘附上了不同的色彩义,名物方言词和民俗方言词的独特命名理据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河曲特有的文化内涵与方言词汇方面所蕴含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河曲方言;普通话;词汇意义  一、河曲方言词汇的
期刊
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是引发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重要病害,造成水稻产量严重减收,甚至颗粒是颗粒无收,因此被称为水稻上的“癌症”。RSV是纤细病毒属的代表种,其致病机制及其编码的蛋白功能是研究热点,p2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蛋白,它能与本氏烟的纤维蛋白(fibrillan2,NbFib2)互作并影响RSV的系统侵染,NbFib2特异定位在核仁和柯浩体上。本论文围绕p2是核质穿梭蛋白以及RSV可以侵染本氏烟的特点,研究p2与本氏烟柯浩体蛋白(Nbcoilin)的互作关系并初探其在病毒
摘要:艺术与艺术之间没有明显地界限,并且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能够融合不同种类的艺术,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杂技与舞蹈都属于艺术,虽然是不同的两种类型,然而其实质还是相同的,都是将人们的身体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舞蹈艺术与杂技艺术融合的历史也比较久远,其发展到现在具有一定地必然趋势,这和很多方面的因素息息相关。舞蹈艺术与杂技艺术之间的融合有利于充分发挥两者的长处,摒弃不足,从而推进艺术创新与
期刊
摘要:自俄国1917年爆发十月革命以来的百年间,就这一焦点学术界不断争论。不同的研究观点和角度持续不断碰撞推动了对十月革命的深化研究。本文就十月革命整体事件、特性、的时代价值以及其新视角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影响意义  在人类文明史上,俄国的十月革命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事件之一。从此欧洲大陆上最落后的封建专制下的沙皇俄国就此消失,迎来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马克思主
期刊
摘要:对于艺术的看法,大家各有千秋。但在我看来,艺术本身是用来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一种形式,随着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生活方式而改变。当说到改变,首先想到的关键词就是创新;不能一成不变,就要通过人的不断发展、想象来创造出更好的艺术作品。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元化,周末和节假日被旅行、聚会、社团活动等方式填满,偶尔去看一场书画展、看一场舞台剧夜深时惬意。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不妨试着放慢脚步,用心感受、用
期刊
摘要:在国家相关发展战略深刻影响下,如何推动乡村振兴成为了相关工作人员和人民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认识到在党建方面所存在的各种不足,便可以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从而形成较强村级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具体来看,村支部作为基层政权中重要组织结构,必须要发挥自身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明确要抓住党建工作核心内容,推动基层党组织领导力不断提升,带动志愿服务活
期刊
摘要:“石色”是指矿物质石色颜料,它提取于大自然,在旧石器时代就被人类使用,并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历程。石色具有光泽感,呈现的色相纯质美丽;色性十分稳定,经久而不变色,覆盖力极强;其肌理多变,具有厚重感,因而它的绘画应用留存了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瑰宝,因此探究石色颜料的色彩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石色颜料;概述 ;色彩特性  (一)中国传统石色颜料概述  在传统中国画中,除了墨色以外,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