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质量发展看长江十年禁渔的价值

来源 :农村科学实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长江大保护”的总体战略下,国家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全面禁渔.农业农村部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这也正契合十九届五中全会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的精神指引.那么,“十年禁渔”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高质量发展有什么样的价值?此背景下水库生态渔业该如何去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这些都值得我们探讨.
其他文献
随着新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对新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如何处理新农村建设和环保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有必要找寻适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路径.由此,本文就低碳经济理念下的新农村建设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路径,希望能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
加强党的乡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升乡村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更是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一环.本文在分析基层党组织提升服务能力面临诸多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群众需求提升服务能力,优化基层党组织结构,健全基层党组织运行的制度机制的新举措,对强化基层党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沼气是一种洁净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受到了我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现今在我国农村被广泛推广利用,并且已经获得了显著的社会、生态、经济和能源效益.高黎贡山周边地区地处我国边疆地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农村能源沼气建设问题比较突出.农户不仅在生活用燃料上大部分或全部依靠向森林索取薪柴,而且村中对人、畜、禽的粪便、生活垃圾、生活废水等所含的生物物质能源的浪费也较为明显.本文就高黎贡山周边地区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趋势下,人们生活和工业生产等多个方面的用水量和污水量逐步增多,无形中增大了污水处理工作的难度.传统形式下的污水处理厂,会消耗大量的电能和燃料等多种资源,污水中也会蕴含大量的低品位余热资源,污泥中则是含有较为丰富的有机物质.在对这些资源充分应用之后,回收其低品位热能,将其应用在补充或是抵消污水处理期间的能源消耗,这样既能够达到抵消污水处理厂二氧化碳间接排放量的目的,也能将污水处理厂的碳中和工作落到实处.目前,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主要就是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逐步增多造成
农田水利工程关乎农民粮食产量和国民经济发展.为此,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关注度,以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转折节点,站在推进全面小康社会与全面现代化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战略重点由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为主,逐步向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为主转变,也只有实现解决阶段性攻坚脱贫与解决长期性相对贫困相衔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各级政府的工作重心逐步从解决“绝对贫困”向解决“相对贫困”转移,本文浅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异同点,理清两者的内在逻辑关系至关重要,尤其是从宏观格局上掌握好两大任务的衔接点,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现途径
韶关市仁化县红山镇的白毛茶是当地的活招牌,但红山镇的经济情况却与其白毛茶享有的美誉相去甚远,由于各种因素,红山镇的经济发展频频受阻.经实地调研后,我们得出的原因是:红山镇茶叶经营方式原始,发展缓慢;茶文化分散不集中;缺乏专业人才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茶叶经济产业、茶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三个角度,为红山镇打造特色茶文化产业乡镇提供研究数据参考及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阶段我国正大力提倡生态建设,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以促进经济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我国的森林资源,国家大力提倡生态公益林的建设,这样做既能够降低我国的水土流失损失,同时能够降低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发生的几率.同时,能够帮助我国保持碳排放量的下降,推动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进行,承担大国责任,巩固我国的国际地位.所以,对生态公益林创新管理进行研究,旨在提高我国的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但区域差异、城乡差异还比较大.为了让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民能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改善居住条件,获得更高幸福感,国家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战略,希望在居于农村环境改善的基础上创造美丽、富饶、安宁的乡村,促进农民生产生活的提升,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本文将简要分析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困境并提出改善建议,为当前美丽乡村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长江保护法》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作为我国首部流域法,它的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流域水的法治建设迈进跨里程的阶段.在我国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高质量发展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锚定高的主题,绿色发展是关键.《长江保护法》的应运而生,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和谐相处,以及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