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经标本取出辅助切口行保护性肠造口的新技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并比较分析回肠造口和横结肠造口的优缺点。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并在术中接受经标本取出辅助切口进行肠造口术的患者。病例纳入标准:(1)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2)肿瘤分期为Ⅱ~Ⅲ期;(3)术后接受随访,并完成造口还纳;(4)经由一个切口完成标本取出和肠造口术。排除胃肠道多发肿瘤及炎性肠病患者,共208例患者入选,根据造口位置不同分为末端回肠造口组(86例)和横结肠造口组(1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208例患者中,男性135例,女性73例,男女比例1.85∶1.00;年龄(29~85)(59.6±11.6)岁。末端回肠造口组和横结肠造口组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造口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9%(6/208)。在造口期间,末端回肠造口组较横结肠造口组排气时间更短[(1.6±1.0)d比(2.2±1.9)d,t=-2.918,P=0.004]、造口旁疝发病率更低[8.1%(7/86)比19.7%(24/122),χ2=5.290,P=0.021],但造口周围皮炎发病率更高[18.6%(16/86)比4.9%(6/122),χ2=9.990,P=0.002];横结肠造口组术后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低于末端回肠造口组,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4.9%(6/122)比10.5%(9/86),χ2=2.320,P=0.128]。还纳手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9%(4/208)。在还纳期间,横结肠造口组较末端回肠造口组伤口感染发病率更高[18.0%(22/122)比4.7%(4/86),χ2=8.258,P=0.004];两组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及切口疝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并发症均经治疗后好转。
结论回肠造口与横结肠造口在经辅助切口的肠造口术中均安全可行。建议敏感皮肤的患者可选择横结肠造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