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公共价值创造:理论框架与个案检视

来源 :江汉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ungmg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下,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生态环境公共价值实现成为公共治理的重要目标.作为公共治理的主体,地方政府在生态环境公共价值创造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解析环境公共价值的实现过程,可以以“两山论”为中线、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和马克·穆尔的公共价值创造理论为两翼,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平台—绩效”分析框架.由对苍南县乡镇考绩的分析可知,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在国家力量推动下已成为地方治理公共价值选择的共识,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和如何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生产力已经融入地方政府治理创新全过程,“理念—目标—项目”的战略管理和“价值—愿景—效率”的绩效管理有效地推进了这一过程.
其他文献
考察明清鄂东沿江县域方志舆图,将其中所刻画的境象与文献记载相互参验,借助景观美学的视野剖析这一地区县域风景秩序特征,不难发现“一江之隔,而南北风景大异”:江南诸县江河横流、旷野无际,风景组织单元间互渗性强,其风景秩序通透空灵;江北诸县丘峦起伏、林木葱茏,风景组织单元间层次分明,其风景秩序丰满深邃.受不同环境因素影响,鄂东沿江平原江南、江北诸县风景秩序呈现出“和而不同”的空间意蕴.
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税体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造成了央地关系的垂直失衡,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缺口不断扩大.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地方政府收支偏好的分析表明,一方面,财政纵向失衡程度的提高不利于地方政府民生性支出的增加,而地方政府民生性支出的降低则不利于公共服务供给;另一方面,财政纵向失衡程度的提高会抑制地方的税收努力,地方税收努力程度的降低会对公共服务供给形成消极影响.无论是在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财政纵向失衡都会抑制地方公共服务供给,而民生性支出偏好和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中介效应还存在区域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