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调查:一所初中学校学生课外阅读状况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eitao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现一多数学生喜欢课外阅读,认可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发现二学生冷落阅读中外经典名著、当代名家文学作品、科普类书籍,消遣类的报刊杂志、娱乐性的流行读物成为新宠,校园小说、漫画读物流行,“游戏攻略”受追捧。传统的纸质阅读仍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方式,手机、电脑上网看书比例有所增长。
  发现三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主要集中在双休日、节假日极其有限的一点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合理的规划。
  发现四父母、学校、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支持不足。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2010年11月份,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教育局为了扩大初中学生的阅读面,曾下发过《关于在初中学校开展“课外阅读与硬笔书写”活动的通知》。文件中对学校、语文教师、学生提出“每周按要求上好课外阅读课,不能挪作他用;要指导学生利用多种阅读方式进行阅读,经常了解、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并及时表扬、鼓励;每月定期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等要求。文件中还提出“每学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购买一本以上的课外读物,初一学生配齐中考考纲规定的12本名著,每学期阅读3本,两年读完”;“要摘抄优美词句、精彩文段,并进行仿写活用,语言品析,在书中做出圈点、批注,写简单的读后感。每周最少有两次阅读摘抄,每学年摘抄70页左右,并在笔记本的每个页面上注明页码”等具体要求。时间已经过去了半年,这些要求落实得如何呢?
  本调查试图通过解剖一个麻雀----对本校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从中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并进行系统分析,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促进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真正达到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素养,塑造学生优良品质的初衷。
  
  二、调查对象、方法与内容
  
  为了较全面反映在校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本次调查采用整体抽样的调查方式,抽取了惠东县稔山第二中学八年级的其中两个班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内容涉及初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方式、习惯、喜欢课外书的内容、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家长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等方面共计15个问题。问卷共计发放130份,有效回收126份,有效率为96.9%。之后对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多数学生喜欢课外阅读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喜欢课外阅读。学生在回答“是否喜欢课外阅读”这一问题时普遍表示喜欢并认为课外阅读有益,不会影响学习。有近半数学生认可课外阅读可以陶冶情操,拓宽阅读面,丰富知识。(见表1)
  可见,多数学生喜欢课外阅读,认可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二)学生阅读内容及方式呈现多样化
  统计结果显示,中外经典名著、当代名家文学作品、科普类书籍受冷落,消遣类的报刊杂志、娱乐性的流行读物成为课外阅读的新宠儿。(见图1)
  在流行读物中,不少同学倾向于选择贴近他们生活的校园小说,不用费劲去想的漫画。游戏攻略这一类型的读物在学生中流行。不难推断,一部分初中学生已经开始迷恋网游。(见表2)
  学生在填写“您最喜欢的课外书的名称”时,结果有点出乎意料,因为在前面的统计分析中得知学生对中外经典名著表现出了漠然的态度,但在这里,却有不少的同学写下了名著的名称。说明经典名著更能在学生心里留下阅读痕迹。(见表3)
  在喜欢的报刊杂志的选择上,学生的意见是较统一的,主要都集中在《青年文摘》、《意林》、《读者》上,主要是因为这三本杂志的内容短小精悍,易消化,实用性强,可从中摘抄,也可从中获取一些写作素材。(见表4)
  可见,学生的阅读内容多样,中外经典名著、当代名家作品、科普类受冷落,文化快餐、流行读物受青睐,“游戏攻略”受追捧。
  调查表明,多数学生还是习惯以传统的纸质书本阅读为主,但也有学生喜欢利用电脑上网阅读,少数学生更乐意手机上网阅读。(见图2)
  可见,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课外阅读,传统的纸质阅读仍是初中学生阅读的主要方式,但也不难发现,利用手机、电脑上网看书比例比过去增长了不少。随着近几年电脑的普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阅读以其方便快捷、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等优势成为阅读的新主流。
  (三)学生课外阅读缺乏合理的规划和正确的阅读方法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没有作课外阅读计划;超过半数的学生只是偶尔作读书笔记,有学生几乎完全不作读书笔记。可见,学生课外阅读基本处于无序状态,缺乏合理的计划与安排,阅读时懒得作读书笔记,看过的书如过眼云烟。由于学生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势必影响阅读效果。(见表5)
  (四)初中生课外阅读时间匮乏
  调查表明,33.7%的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集中在双休日、节假日极其有限的一点时间,32.6%的同学主要是利用阅读课的时间阅读课外书,仅有11.8%的同学愿意拿出周一至周五的空余时间来阅读课外书,21.9%的同学选择了“其他”。在对课外阅读时间的调查统计中,出现了非常不乐观的状况。38.9%的学生表示一周的课外阅读时间在一小时以下,38.1%的同学的一周课外阅读总时间为一至三小时,15.1%的同学的一周课外阅读总时间为三至五小时,仅有7.9%的同学的一周总课外阅读时间超过五小时。学生阅读时间匮乏,过重的课业负担及升学压力成为阻碍初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原因。
  (五)父母、学校、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支持不足
  统计结果显示,51.5%的学生家长、57.1%的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持支持、肯定态度,4.8%的学生家长、10.4%的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持反对态度,而 43.7%的学生家长、32.5%的教师则未表态,不支持也不反对,这表明部分家长、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明确地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
  
  四、对策建议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的终身伴侣。中学时期,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黄金时期,阅读对于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知识的积累,文化底蕴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本次调查,我校学生的读书状况总体是好的,但尚存亟待关注的问题,对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教师示范,转变学生的阅读观念
  目前,学生的阅读观念都较“功利”,基本上是为考而读,这就使得学生的主动阅读大打折扣。我们急需转变学生的阅读观念,端正学生的阅读思想,变“功利阅读”为“需要阅读”,真正把阅读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这其中,加强教师自身阅读积累显得十分重要。教师不但给学生传授学科知识,而且还以榜样的形式对学生性格、行为等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通过持续不断地阅读积累,提升自已的文化品位,将名家名作的精神理念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感受课外阅读的魅力。
  (二)开展读书活动,指导阅读方法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学习需求的内在驱动力。学校特别是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少学校组织开展“美文欣赏”、“指定书目课外阅读竞赛”、“指定书目摘抄展览”、“读书征文比赛”、“课本剧表演”、“名著人物评论会”等活动,均收到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尝试利用学生对网络、电子游戏感兴趣的特点,通过影视、游戏来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正确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课外阅读质量的保证。教师可以依据不同学生的语文素养、兴趣点等的不同,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读书计划,布置阅读任务。教师还可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如何做读书笔记等一些阅读方法,不仅授学生以“鱼”,更重要的是授学生以“渔”。让学生在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的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引进评价机制,推动和规范课外阅读
  目前,一般初中学校基本上都开设了阅读课,每周一节,由语文老师任课。阅读课的上课方式基本上是将学生带到图书室,由学生自由选择书目,自由看书,任课老师管理好纪律即可。在这种状况下,学生的阅读效率较差。为了提高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规范阅读课的上课流程与方式非常必要。
  为了引导学生养成优秀的阅读品质,逐渐提升课外阅读层次,教育主管部门应着眼于通过发挥激励评价功能,以“提交阅读计划——教师推荐书目——学生阅读——读书心得分享——提交读书笔记——教师评阅”的模式,规范阅读课,使学生的阅读内容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可喜的是,惠东县已踏出了尝试的脚步,对各初中学校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并纳入到常规教学检查中。明确提出了“营造书香校园”的理念,这就在政策上推动课外阅读走向更深层次。
  
  【邬丽花,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稔山第二中学教师,惠州市未成年人品德教育先进工作者】
  责任编辑/李书华
其他文献
十五岁,我们开始转青  起跑线上,接受了春天的命名  为了赶写一个金色的童话  起步,紧紧追赶太阳的年轮!    田野在我们身边微笑  杨柳在我们身后鼓劲  脚板叩响大地的琴键  加油,向着万物萌发的春天迈进!    汗水染绿了春天的早晨  笑声系住了飘落的白云  脚印连缀成一首彩色的诗  那金色的童话,是它的延伸    十五岁,我们刚刚转青  起跑线上,接受了春天的命名  为了谱写青春的乐章  
落叶    离开枝头  也不学嫩嫩的绿叶  在地上慢慢枯萎    保持成熟的姿势  在秋风中  握住自己的手  从一个枝头  到另一个枝头    乡村狗叫    村庄走到哪里  狗跟到哪里    睡在屋檐下  逐渐变短的声音  告诉主人  远处的影子  慢慢被黑夜吞噬    养一只狗  守护乡村宁静的梦    傍晚    夕阳像昨夜的梦  离开高空的枝头    炊烟是乡村的花朵  慢慢开放在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