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都县八里桥水文站测站特性分析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angdo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引胜沟八里桥水文站的基本情况,从测验河段水流形势、上游来水来沙及水沙特性、断面冲淤变化、水位流量关系、单沙断沙等方面对湟水民和水文站的特性进行分析,以期为水文测报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八里桥水文站;测站特性;青海乐都
  中图分类号 P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203-02
  八里桥水文站系引胜沟主要控制站,在青海省乐都县境内,位于北纬36°31′、东经102°24′,至河口距离7.0 km,使用85基准基面,集水面积481 km2,控制着引胜沟八里桥以上水量、沙量的变化,通过分析,找出流域各水力因素在测验断面上的变化规律,掌握其测站特性,对于进一步搞好水文测、报、整,优化测验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1 流域概况
  引胜沟为湟水一级支流,发源于乐都县和互助县交界处的扎科岭,河源海拔4 136 m。干流上段称为大西沟,小西沟、直沟在仓家峡汇入后下段称为引胜沟。土官沟在寿乐镇土官口村汇入,马圈沟在寿乐镇赵家寺汇入。干流自西北流向东南至仓家峡转由北向南流,在碾伯镇水磨营注入湟水,河口海拔1 962 m,干流全长51.9 km,流域面积484 km2,河道落差2 174 m,河道平均比降41.9‰。河床为砂砾石组成[1-2]。引胜沟为山溪性河流,溪流湍急,径流以降水补给为主,流域内降水量从上游到下游递减,上游年降水量为555.1 mm,下游为385.1 mm。降水量多集中在汛期。
  2 气候特征
  乐都县地处青海省东部,属湟水中游地区。北部和南部中高山区属凉湿半干旱、半湿润农、牧、林气候区;中部湟水谷地和部分浅山地区属暖温干旱半干旱农、牧、林气候区。根据海拔、气候、土壤、植被、地貌和农业条件的不同,将乐都县分为湟水河谷地区、浅山梁峁地区、脑山湿凉地区和石山林草水源涵养区[3]。区内多年平均气温9.8 ℃,极端最高气温35.1 ℃,极端最低气温-23.6 ℃;最大冻土层深0.86 m,多年平均雷电日32.8 d,最大风速16 m/s,无霜期142 d,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省内的最暖区之一,年日照时数为2 650 h,日照时间长,总辐射量大,并由东向西递增。多年平均降雨量为362.3 mm,是青海省降水量较多的地区之一,多年平均蒸发量为840.4 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72.7 mm,最大年降水量494.2 mm,出现在1967年;最小年降水量249.6 mm,出现在1982年;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935.2 mm,一日最大蒸发量15.3 mm,发生于1980年8月23日;一日最小蒸发量0 mm。最大年蒸发量1 189.1 mm,发生于1969年;最小年蒸发量794.6 mm,发生于2007年。
  3 测站基本情况
  1960年5月由青海省水利电力厅设立为引胜沟八里桥水文站,1961年撤销;1966年8月13日由青海省水文总站重设,位于青海省乐都县寿乐镇八里桥村,1974年1月1日基本断面下迁84 m,为八里桥(二);2003年4月基本断面上迁790 m,从1995—2003年为汛期站,2004年测验方式改为常年站,站名为八里桥(三)站。该站离西宁市70 km,离乐都县城5 km,交通条件便利。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泥沙、蒸发、降水、比降、气温等7项。多年平均流量2.69 m3/s,实测最大流量157 m3/s(1993年8月7日),最小流量0 m3/s,最大年径流量1.384亿m3;最大水深3.4 m,最大流速6.32 m/s,最大平均流速4.92 m/s,最大水面宽31.2 m,最高水位2 084.27 m,最低水位河干;最大含沙量550 kg/m3,最大年平均输沙率20.2 kg/s,多年平均输沙率10.3 kg/s,最大年输沙率2 740 kg/s,最大年输沙量63.6万t,最大年输沙模数1 370 t/k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62.3 mm,年最大降水量494.2 mm,年最大蒸发量1 189.1 mm。
  测验断面:基本断面上游900 m处,有一宽5.1 m的公路桥,新断面在桥上游9.5 m处,断面上游55.5 m处右岸建有一消力坎,左岸40.2 m处马家湾沟汇入,暴雨时形成洪水,左岸13.7~23.2 m处有一高2 m的调水坝。断面上游为弯道,下游较顺直,主流靠右岸。基本水尺断面兼比降下断面,比降上断面距基本水尺断面20.3 m,浮标中断面在基下20 m处,浮标下断面距中断面60 m。浮标中和下断面间距60 m。
  4 径流特性
  由于流域内降水条件相对较好,地表水主要由自然降水补给,且地形复杂,河道短促,自然调蓄能力较差,地表水年际变化和季节性变化较大。径流年内分配与降水基本相同,径流的季节变化主要取决于降水的季节变化(表1),也与冰雪融水的补给有关。冰期径流主要依靠地下水补给,这段时期的径流相对较稳定[4]。
  由表1可以看出,多年平均径流量年内分配8月最大,占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19.4%;其次为9月,占全年径流量的18.0%;多年平均连续最大4个月径流量出现在7—10月,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63.7%,最小月径流量出现在3月,占全年径流量的0.97%。
  5 洪峰特性
  引胜沟属山溪性河流,河道比降大,由融雪、降水产生,洪水暴涨暴落,起涨特别快,落水过程稍慢,洪峰历时短,洪水漂浮物较多。洪峰过程与暴雨中心沿上下游的移动位置、降雨强度、降水量的多少有关。洪水主要发生在春、夏、秋3季,春季洪峰多发生在4月,主要为融冰雪造成,一般历时约20 h,一般较之伏汛时的洪峰流量小。夏、秋2季洪水主要与降水的年内变化有关,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暴雨和洪水在时间上具有很好的相应性,一年中暴雨期为7—9月,较大洪水出现时间大多集中在此期间,最大洪峰流量多发生在7月、8月,一般历时1~3 d。根据八里桥站实测最大流量资料进行频率分析,确定Cs/Cv=3,Cv=0.697,Xc=58.7,即八里桥(三)水文站测洪能力为30年一遇(P=3.33%,Q=144 m3/s,H=2 086.84 m),防洪能力为50年一遇(P=2%,Q=164 m3/s,H=2 086.95 m)。   将历年最大洪峰流量按经验频率分为:重现期10年一遇(P=10%)为较大洪水,重现期20年一遇(P=5%)为大洪水,重现期50年一遇(P=2%)为特大洪水。
  6 冰情
  每年11月下旬开始结冰,依次出现岸冰、流冰花、岸冰,至次年3月上旬,气温上升,冰情逐渐消失。
  7 断面冲淤变化
  该站断面比较稳定,冲淤变化不大,本文暂不讨论。
  8 水位流量关系线
  八里桥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线2010年是单一线,其余年份是多条线,从水位流量、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点子变化的相应性可以看出,主要影响因素是洪水涨落率和洪峰量,同时因为河道内有大量体积较大的卵石,造成较大的测验误差;冰期因为上下游结冰情况很不一致或冰塞冰坝发生等,使得水力因子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时的水位—流量关系散乱,由于结冰、融冰的过程需较长时间,变化过程相对还是缓慢的,虽然水位有起伏,但其流量变化不大。
  9 水沙来源及单沙断沙关系
  引胜沟上游森林覆盖度高,植被、支流发育良好,扇状水系,水源丰富,水质良好,含沙量小,是主要水量来源区,中下游植被差,覆盖度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是泥沙的主要来源区。
  含沙量在断面上混匀程度较高,这是由于河流河道坡降比较大,河宽沿程变化急剧,桥墩、急滩、跌坎和大的卵石比较多,中泓位置沿河长也不断发生改变,水流内部紊流程度相当高,泥沙进入河道后,经过长距离的搬运和被搅拌,形成全断面含沙量基本一致的特性。特别是,水位越高,流速越大,水流内部紊动越强烈,泥沙纵横向混合就越好,根据资料绘制单断沙关系图,由图1可以看出,单—断沙关系是一条45°角的直线,点线配合良好,根据输沙率测次的资料统计,置信水平为95%的不确定度不超过±13.44%。
  10 结语
  八里桥水文站年内降水集中在5—9月,占年降水量的82%,1—4月、10—12月降水稀少,在汛期降水大部分都是以暴雨形式发生;断面冲淤变化不大;八里桥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线表现为多条线,且冰期比较复杂,流量测验易过程控制布置测次;水沙峰特性为陡涨陡落,并具有水沙异源的特点,水量主要来自上游,泥沙主要来自中下游,单断沙关系很好,历年45°线,断面含沙量分布均匀,可简化单沙取样方法和减少输沙率测次。
  11 参考文献
  [1] 赵志贡,岳利军,赵彦增,等.水文测验学[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
  [2] 黄锡荃,李惠明,金伯欣.水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3] 刘天华,崔涛.洮河李家村水文站特性研究[J].人民黄河,2010(4):60-62.
  [4] 徐红,徐殿玉.东辽河辽源水文站洪水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1):83-84.
其他文献
摘要 阐述西农9976的特征特性,并介绍其丰产栽培技术,包括整地、选茬轮作、配方施肥、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西农9976;甜荞;特征特性;丰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078-01  西农9976是以“榆林红花荞麦”为原始群体,通过多年多次株系集团选育而成的甜荞新品种。华
摘要 2014年在拉萨地区进行马铃薯新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新品种展示试验的6个参试品种中,以昌都土豆、陇薯8号和陇薯7号的农艺性状表现良好,产量高,抗病性强,品质好,适应性强,适宜在拉萨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 马铃薯;新品种;展示试验;西藏拉萨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082-01  为鉴定评价筛选出的马铃薯新品种在拉萨市的丰
摘要 介绍武穴市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症状、病原、传播途径,分析发病条件,提出相应的综防措施,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发生症状;传播途径;防治措施;湖北武穴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20-01  武穴市地处鄂东南,以平原为主,河湖港渠众多,地下水位较高,纹枯病发生较重,常年损失在10%~20%,特别是梅雨季
摘要 农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阳山县为例,分析了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障碍性因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方向与对策。  关键词 农地资源;障碍性因素;可持续利用;粤北岩溶山区;广东阳山  中图分类号 F32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20-0332-02  Study on Obstacles and Co
摘要 高粱是人类栽培的重要谷物之一。我国从20 世纪90 年代后,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以市场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发展很不平衡,目前高粱生产还是主要靠人工完成。国际市场上,高粱需求量很大,国内酒用高粱需求量增加,高粱生产有着很好的前景。实现高粱机械化需要的2个条件是种子和农业机械,从而推进高粱生产机械化的进程。  关键词 高粱;机械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4;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摘要 介绍北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技术,包括培养基配方、接种、菌丝培养、出草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为提高北冬虫夏草的栽培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北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接种;菌丝培养;出草管理;采收  中图分类号 S567.3 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074-02  北冬虫夏草[Cordyceps militaris(vuill.)Fr.],又名蛹虫草,与冬
摘要 介绍了刺梨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并针对其病虫害,包括白粉病、褐斑病、烟煤病、梨小食心虫、食叶害虫、月季长管蚜、白粉虱等分别总结防治技术,以期为刺梨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刺梨;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R282.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175-02  Disease and Insect Pest Contro
摘要 为促进马铃薯产业持续高效发展,引导农民正确使用化肥,合理配比,节本增效,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开展了不同钾、镁肥施肥水平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拉萨市种植马铃薯最佳的施肥量为在纯N 150 kg/hm2、P2O5 75 kg/hm2、K2O 225 kg/hm2的基础上,增施镁肥90 kg/hm2,增产效果显著,平均产量高达60 410 kg/hm2。通过对各处
摘要 黔丰1A是贵州省黔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复合杂交方式及多代回交筛选培育而成的新质源不育系,具有株型紧凑、剑叶直立、育性稳定、配合力强、柱头外露率高、易于高产制种等特点。介绍其选育过程、繁殖技术要点,以促进黔丰1A的应用。  关键词 籼型三系不育系;选育;新质源;育性;配合力  中图分类号 S511.0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053-01  在杂交
摘要 对52.5%三环·丙环唑悬乳剂不同剂量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2.5%三环·丙环唑悬乳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十分显著的防治效果,750 g/hm2的用量在发病初期和中期防治2次,其防效可达80%以上,高于常用药剂5%己唑醇悬浮剂。用52.5%三环·丙环唑防治水稻纹枯病,预防作用好于治疗作用。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52.5%三环·丙环唑悬乳剂;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