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古诗词教学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ja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也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已成为中高考的必考鉴赏内容。但是由于古诗词创作年代久远,因此必然导致学生在理解和鉴赏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因此只有不断创新,采用有效教学策略,才能收获比较满意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古诗词教学 教学方法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表达内心的文学体裁。如果把中国几千年发展的历史比作浩瀚的苍穹,那么诗歌就是其中最璀璨的明星。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因孕育着彪炳千秋的古诗词而享有“诗国”的美誉。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感受鉴赏”中指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在“思考和领悟”目标中指出:“通过阅读和思考,吸收中外古今优秀文化的营养,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然而中学生人生阅历有限,再加上古今文化差异,造成学生对古代诗歌意义层面理解的阻隔,如果说能理解的话,那么只是一知半解,并且这一知半解还是停留在课堂上的老师讲解的内容,根本谈不上个性化鉴赏。因此,不管是新课标的要求,还是高考应试的要求,古代诗歌鉴赏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下面是笔者在中学古诗词教学探究中的几点心得,与教学同仁共享。
  一、吟咏内化,增强语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认为这里的读,不是心里的默读、默记,而应该是出声,甚至是放声的吟读、朗读。对于古代诗歌的鉴赏和理解,除了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外,还离不开学生出声的对这些诗歌的反复吟读、吟诵,学生只有在反复吟读中才能逐渐体悟诗歌的思想情感。所谓的“因声求情”正是这个道理。曾国藩曾有言:“李杜韩苏之诗,韩欧会王之文,非高声朗诵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曾国藩《谕纪泽》)俞平伯说过:古人做文章时,感情充沛,情感勃发,故形之于作品。当时由情思而声音,而文字。可见,吟咏朗读诗歌是追寻诗歌情感理解的源头。除了早读时间外,可供语文老师利用的时间并不多。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早读及语文课前三分钟的预备时间。在早读时间里,我是这样要求学生的:每两天背一首课外诗词。这首诗歌可事先让科代表抄在黑板上提早告知学生。要求学生朗读时,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融入想象,大声读,甚至摇头晃脑地读。全班可以齐读,小组间隔读,同桌互问互答地读,自问自答地读。读的方法自由多变,读出味道、读出声韵,自然悟出诗中隐秘的情感。对于老师提供的诗歌,生字词可查工具书。这样经过长期训练和积累,学生在诗歌阅读方面就有了自然的延伸和拓展,语感得以增强,文化得以积淀。
  二、诗歌音乐,二位一体
  诗歌与音乐并不是毫无联系的。“诗歌”中的“歌”正是音乐的体现。所以,从本质上讲,诗歌和音乐都是抒情的艺术。正是基于这一点认识,我们能否在诗歌课堂上融入音乐元素?放眼当下流行乐坛,一首给人以无限魅力的流行乐曲往往正是诗词化用、演绎的结果。比如,我们在诗歌课堂上可播放周杰伦的《东风破》、《发如雪》、《菊花台》等流行曲,让学生在回环、柔曼的音乐中体会古诗词意境的柔美,这些流行曲中出现的“东风、荒烟、琵琶、枫叶、流水、铜镜”等正是古诗词常见的意象,意象和音乐的结合,使得周杰伦当红不衰。再如在上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课时,我们就可以先播放毛的《涛声依旧》导入课堂。在这深情而略带凄苦的音乐和画面中,立即让学生的欣赏感情有了一个定势,能很好地先入为主地带着这份感情鉴赏《枫桥夜泊》,这样就构成了欣赏的情感铺垫。然后可让学生找出《枫桥夜泊》里和《涛声依旧》相对应的诗句。再次,可让学生体悟这两种艺术形式所抒发的情感的异同点。学生不难发现《涛声依旧》所抒发的是对恋人的惜别和思念之情,而《枫桥夜泊》所抒发的是游子的羁旅之思,这就包括对亲人、故土的深切思念。这样一比较,显然后者的情怀更加博大和宽广。这样,音乐和诗词鉴赏的结合,课堂就避免了沉闷和死寂,这样的鉴赏课充满生机和活力,必然使语文课堂魅力四射。
  三、破解矛盾,体悟诗意
  福建师大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孙绍振老师认为“经典文本分析的难度在于文本是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而分析的对象是矛盾,矛盾不是显性的,而是潜隐于文本的有机统一之中的。这就要用还原的方法把矛盾还原出来”。基于这一点的启发,我们在诗歌鉴赏的课堂上可大胆使用矛盾解读的方法解读诗歌。遵循的步骤是:发现矛盾—分析破解矛盾—还原诗意。姑且举几例,如《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首句“枯藤老树昏鸦”渲染的无疑是悲苦的心绪,而后句“小桥流水人家”就不是悲苦,而是对幸福生命的喜悦,这不就是矛盾吗?为何要呈现这对矛盾呢?对此进行探究,最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此小令整体呈现的绝非单纯的极致悲苦的心境,而也有在悲苦心境下拥有的一份对安宁幸福生活的念想。至此,批判性的审美思维确是高人一筹。叶绍翁《游园不值》中“小扣柴扉久不开”也有矛盾,“久不开”,诗人还是“小扣”,就显得好像不近生活常理,构成了矛盾。分析得出结论:诗人怕破坏园林主人内心的宁静淡泊(“应怜屐齿印苍苔”可见主人不喜交客)及园林的冷寂,而冷寂和宁静正是为了反衬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生命繁华及生命的不可抗拒。至此,诗意豁然。
  古诗词是巍巍中华文化的夺目珍宝,中学古诗词教学对于启迪中学生的智慧灵性、塑造学生个体的灵魂之美,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古诗词教学的探索的价值也毋庸置疑,其探索道路很漫长。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5.
  [2]曾国藩.谕纪泽.
  [3]孙绍振.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M].上海教育出版社.
  [4]俞平伯.关于治学问和做文章.
其他文献
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创业活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校园里,创业都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
无烟煤是不可再生资源,其性价比高,对环境污染小,是企业绿色转型的需要。节能、环保、安全是无烟煤深加工企业经营的关键环节。无烟煤深加工民营企业属劳动强度大、生产环境恶劣
假冒伪劣现象是当今影响市场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假冒伪劣品的泛滥严重影啊了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和隐患之一,引起了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用户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物流服务要求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加上,新技术的更新换代,使得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中小物流企业仅凭自身实力
摘 要: 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感悟,需要学生有自己的心得,需要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更需要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能够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需要思考和实践,更需要周而复始地实践和思考。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有理有据 学生表达 策略思考  语文教学强调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人们也多尝试着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心得,但学生的表达虽是自己的心得,却不是那样有理有据,有
摘 要: 传统文化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工作内容,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教学工作中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工作中,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给他们,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他们未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中学语文 中国传统文化 传承 民族自豪感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许多民族文化都遗失在了
摘 要: 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教材改革也在与时俱进地跟进。校本教材的编写是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彰显一个学校特色的有力载体。我校自编校本教材《品味诗词曲》的诞生和实践就是一个有益尝试。  关键词: 校本教材 品味诗词曲 教学实践  《品味诗词曲》是金川总校六中的第一本语文自编校本教材,从2013年开始配备学生试用。  作为主要编撰者,我有幸成为这本教材的第一轮试用者和教学指导者
2013年10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发展高端医疗的目标和重要性。与此同时,经过持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高端医疗以及个性化医疗服务的
摘 要: 决定论与自由意志的关系是人类面对的根本性理论难题之一,也是基督教神学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回顾了哲学史上对决定论权和人的自由意志的认识,主要回顾了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和奥古斯丁的思想。作为基督教神哲学家,奥古斯丁用精妙严谨的论述回答了上帝的决定主权与人的自由意志的冲突,捍卫了上帝超时间的绝对自由和全知全能及光照恩典,对后世哲学家如康德、胡塞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等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将重点放在教学环节上,教师要对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提出有效策略,并建立高效课堂,这才是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语文教学课堂本身就是一门“因文而定、因课而改”的教学科目,它的不确定性比较高,所以需要教师设计课堂时使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起来,更逻辑化、思维化,只有这样才能弥补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改变语文教学不容乐观的现状,使语文课堂重新恢复往日的活力,构建更有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