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语文教学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j5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教学的理念也渐入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重新定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转变自身角色,重新塑造教育与求知的关系。关注学生的需求与教学的效益,关注教学的优化与目标的有效。
  【关键词】语文;有效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重視课堂,重新塑造教育与求知的关系
  学生的成绩为何在一段学习后不进反退呢?有的刻苦学习反而不如不学习的呢?诸多问题的出现也许唤醒了我们老师的“苦口婆心”。学习不是简单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还是一个不断提出新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止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起于提出新问题,长而久之,学生缺乏一种创新意识,也就丧失求知的欲望。而把学习仅仅看成是一个作业重复的过程,甚而发展到应付或抄袭了。其实,语文是最美的语言艺术,仁智各见,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说话、敢于发问,就是一个很好的自我锻炼、自我探究、自我学习与提高的过程。我们不能仅以对错或好坏来评价,更应该以情感和语言丰富与否来评价。这样,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勇于表达新颖的观点,同时就将学习的意识和领域扩大了。学习的兴趣怎能不浓厚呢?
  二、转变角色,重新定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自身转变角色。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具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关注可测性或量化。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种大局观念,重新定位或转换与学生的关系,传统的教与学的单向被动关系应该摒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师不应该是单纯知识的传授者,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是为了不教。现代科学知识多而变化快,尤其是语文博大精深,仅凭课堂四十分钟是不够的。而讲授的时候有时又担心讲这丢那,越讲越多,让学生全然变成了“留声机”,陷入了一种被动听讲与记录的境地,甚而有的学生一天课上过仍一言不发。老师以为讲得很精彩,很生动,但一次练习或测试后,面对学生的试卷又满生恼 怒。为什么反复讲的还不对,还不会呢?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难教了。
  三、转变观念,关注学生的需求与教学的效益
  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传统教学中,我们只注重教的质量,教得好,讲得生动就是一节好课、一位好教师。其实,知识是讲不完的,真正的学习应该在课堂外。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也是这样,教学的成败与否,或说教学的效益如何,不能仅以一节课、一次考试来评价衡量。学生的需求才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要讲什么,就能讲什么,这才是效益。每节课后,我都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具有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我的这节课,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怎样接受了我的这节课?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又会怎样组织?坚持写教后反思与自我评价,保证以后的教学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这样,才不会课堂上热热闹闹,实际什么也没有学到。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真正地落实每节课的教学效益与效果的自我估评。同时,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求教,学习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思路;多向年轻的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教学态度和创新思维。从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确保高效的教学。这样,面对课堂,才会随心所欲而有效。
  四、巧设环节,关注教学的优化与目标的有效
  教学的有效主要看落实,落实主要体现在课堂。课堂教学环节的取舍安排就自然成为教学优劣的标准。平时教学中,总会遇到“课前准备了很多,走进课堂很快讲完”的尴尬;也会碰见“课前准备很好,课堂却越讲越多”的困惑。其实,这就是教学的优化与目标的有效二者如何把握的问题。课堂的尴尬或困惑并不是课堂自生的,问题恰恰出在课前的准备上。我们平时只是以自己的教学计划来安排与组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实际与班级的差异,教学的既定目标与有效的课堂有了变化。结果走出课堂反而比走进课堂更加忐忑与矛盾了。
  经过反思总结,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不是课前准备不充分,也不是学生学习不积极,而是教学目标的有效与否在课堂教学时不能做到优化设置。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求自己作好“三备”“三准”“三要”。“三备”,是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尤其备好学生。在课前,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要,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组织备教材,把教材的内涵与学生的情感或内心连接起来;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活动,调整教学环节,使教与学更紧密,更具体而统一;课后及时分析学生学习动态,做好问题具体辅导环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并根据作业批改情况和存在问题调节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三准”,是指讲解准、训练准、反思准,尤其训练。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练习,题目具有层次性,联系具有针对性,训练具有及时性,让学生课堂问题决不留到课外。课堂留出充足时间给学生答疑解难,或者设计小练习,实施课堂量化教学。“三要”,是指重点要明确,方法要具体,情感要实在,尤其方法要具体。课前明确教材与文本的三级目标,重点教学内容写好教案。课堂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增强教学互动,做到心领神会。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习惯,发展了能力,做到优化或最佳。根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具有层次性与难易度。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的思想贯穿与教学方法实施的整个课堂,不脱离学生的实际,也不违背教材文本的初衷。教学方法的选择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关注能力要求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许崇文.“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当代教育科学,2011(4).
  [2]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积淀让人广博,积淀让人丰富,积淀让人深刻,积淀让人厚重。重视积淀,写作时必能左右逢源,妙笔生花,下笔成章。  【关键词】写作;积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写作,是一种艰辛而快乐的劳动。说它艰辛,是因为动起笔来要搜肠刮肚,艰难爬格;说它快乐,是因为一旦写出佳作,就有一种成就感。许多学生虽有满腔的写作热情,也明白写作苦乐相随的道理,但爬起格子,却往往举步维艰,空空如也,
期刊
高中时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时期其思维开始朝着抽象思维发展并日渐成熟。这就在客观上要求高中学生语文作文的写作需要从记叙文过渡到议论文。因此在高一年级教授
【摘要】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究能够让学生在对阅读产生自主兴趣的基础上,提高问题发现与解决的能力。本文以小学语文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为主旨进行探究,通过对教学模式的概述、环节分析总结出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探究开放式阅读的教学实践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探析  【中图分类号】G623
利用国内最新水处理技术,采用先进的全有机药剂,通过静态、动态模拟优选出循环冷却水水质稳定配方,解决超高碱度、超高硬度水质稳定问题.
采用野外试验,在分析典型小流域坡地地质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针对下垫面的非均质性和空间变异性,通过测定坡地岩土的水分变化和流域出口裂隙岩体渗流对降雨入渗的响应,对天然降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实践得知,阅读教学是一个十分紧要的情节。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不但能够加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素质,而且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学欣赏的技能,并且同时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与进程。伴随《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探讨性阅读教学课程的改革是一定要进行的。以下对于应该怎样对阅读进行教育改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初步研究;扩展性;延伸性  
【摘要】语用教学强调把语言文字与运用能力的培养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新课标理念,成了语文教学的主旋律,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用教学”;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版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堂。语用成了热门话题,并指引着教师在语文课堂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能力。由于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只重视对
【摘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读书可以使人丰富自身知识涵养,陶冶情操,并且随着读书量的增加和涉猎的范围越来越广,对于培养个人全面发展能力来说,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幼儿园教育是人接受教育的最初阶段,因此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促进幼儿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阅读习惯;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阅读作为一种有效提高人
本文依据等流时线概念,通过将某时刻流域出口断面流量组成表达式与该时刻流域蓄水量表达式联解,得到形状类似多输入单输出的响应函数模型(简称为SMG模型),它的输入组成具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