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笑声中体味人情冷暖与洞察世间百态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an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学语文课本有很多有关“笑”的精彩章节,作家们用传神的笔法描写了许多“笑”的场面,这些文学作品中的笑别有深意:或透露了无限的悲凉和辛酸,或表现了人物的得意忘形和癫狂,或表现了人性的虚伪和自私,或表现了弱者受尽凌辱等,透过一张张典型人物的笑容,可以体味人情冷暖,洞察世间百态。
  关键词: 笑 悲剧 闹剧 批判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1],我们读了很多有关“笑”的精彩章节,作家们用传神的笔法描写了许多“笑”的场面,这些文学作品中的笑别有深意:或透露了无限的悲凉和辛酸,或表现了人物的得意忘形和癫狂,或表现了人性的虚伪和自私,或表现了弱者受尽凌辱等,透过一张张典型人物的笑容,可以体味人情冷暖,洞察世间百态。
  一、笑声中的悲剧与闹剧
  鲁迅和契诃夫是在各自民族文化土壤上产生的两个文化伟人,两位伟大作家无论文学创作还是生活经历都存在相似之处。比如在小说创作方面,两位作家都以短篇小说见长,并且都把同情和关切投向底层的弱势人群,即所谓的“被侮辱和被损害者”,两人都以自己的作品唤醒整整一个时代国人沉睡的灵魂。
  屠格涅夫说:“世间有些微笑比眼泪更悲惨。”鲁迅的短篇小说《呐喊》、《彷徨》都揭示封建社会“吃人”的悲剧。虽然如此,在这些小说中还是笑声不断。入选初中教材的《孔乙己》全文有多处写到“笑”,鲁迅以笑写悲,使得主人公孔乙己的悲剧有一种令人窒息的感觉。小说中有掌柜无情的笑、酒客无聊的笑、小伙计无知的笑和孩子们无邪的笑。在不断爆发出来的笑声中,孔乙己清高迂腐的性格得以形象揭示,周围群众的冷漠麻木刻画得入木三分。主人公孔乙己的命运是悲惨的:他读书半生,深受封建教育制度的毒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他的脑子里根深蒂固。文,没捞到半个秀才;“武”,不会营生,便失去生存技能,“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沦为近似乞丐的社会底层,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给他取了个绰号,这本是一个应该得到众人同情的弱者,但受尽欺凌和屈辱。作者把他的悲剧命运放到笑声中来写: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笑”像无形的刀直刺他那早已伤痕累累的心,这是何等残酷。他的潦倒、他的恼怒、他的迂腐都成为众人生活的调味品。他的屈辱成为众人嘲笑的导火索,可悲、可叹的不仅是孔乙己,而且是那个病态的社会,更是那些愚昧麻木的国民。“不一会儿,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就这样孔乙己在人们的笑声中“走”了,在人们自私冷酷的笑声中走向了黄泉路。那笑声饱含着辛酸和悲凉,透过薄薄的一层纸,穿越近百年的时空,仍在耳畔萦绕。
  契诃夫的《变色龙》文章情节极其简单,一条狗咬了金饰匠赫留金,一个路过的巡官对于此事的处置所引发的一些可笑的言行。关于狗的主人是谁,警官不断摇摆的心思让人哭笑不得。权势,利益,诱惑着他的已经被腐蚀得不堪入目的心。他的话语表现出了圆滑性,赤裸裸一副小丑的樣。生活中不乏这样欺上瞒下、弄虚作假、阿谀奉承的两面人,为了私利,他们不顾自己的形象,虚伪着,狡猾着,给社会增加混乱,他们是社会的败类,最终定会遭人唾弃。文章以暗喻的手法描写了社会中的一种常见现象,让人们在笑声中发现、思考、抵制、摧毁。
  二、笑声中的批判与鞭挞
  鲁迅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2]《儒林外史》的突出成就在于对现实作喜剧性的讽刺揭示,表现假恶丑的可笑可鄙可悲。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范进中举》,作者用妙笔把人物失魂落魄的丑态、狂态描写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其中两个人的笑,我们是不能忘记的。一是主人公范进中举时: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作者认为范进在家发疯还不够,而要把它丑陋的疯态放大到集市上,小说的主题揭示得更深刻。范进读书一直到53岁,才考中举人,之前的遭遇,我们从他中了秀才以后,他岳丈胡屠户对他的教训可看出一二。再深想一点,他中了秀才还是被如此劈头盖脸的一通教训,与其说是庆贺,不如说是来向他摆谱,那他没中秀才时的社会地位就可想而知。这样范进中举以后的“笑”就不难理解:那笑声中有几多得意、几多欣慰、几多轻松。“好了!我中了”的潜台词是:我中了就好了,经济状况会好起来,社会地位会高起来,人们对他的态度也会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总之,一切都会好的,他的苦难终于结束了,他的幸福生活就要开始了。他此时的激动是如此不可抑制,以至于喜极而疯,喜极而狂,他为功名癫狂的一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一个“笑”字是对“范进们”的辛辣讽刺,更是对科举制度的无情鞭挞。再看另一个人物——胡屠户,他身为范进的长辈,在女婿未中举之前在女婿面前傲气十足,对其呼来喝去,颐指气使。范进向他借钱时,更是被他骂了个狗血喷头。可范进中举后,那番令人作呕的恭维我们且放在一边不说,只看课文最后一句: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眯眯地去了。前倨后恭形成鲜明的对比,把那个病态社会中的病态人物描绘得如站眼前,不能不说是“笑”字的一大功劳。
  三、笑声中的残忍与凄凉
  鲁迅先生认为全部中国历史只能分为两个时代“一个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一个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3]。他的《祝福》可谓声声祝福,字字血泪,主人公祥林嫂的命运正是先生的观点艺术体现,她的悲剧实质就是笑声中的悲剧。小说中有两处描写她的“笑”,第一处是“然而她很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正是祥林嫂从婆家逃出以后在鲁四老爷家暂时落脚,处于“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期,这是一种真心实意的笑,心满意足的笑。透过这“笑影”,我们感受到的是祥林嫂在婆家非人生活的辛酸和她随遇而安的心理。祥林嫂的第二次笑,是在厨房里同柳妈闲聊的时候,柳妈取笑她改嫁反抗后的屈从,祥林嫂在无奈之中“笑了”,这是一种羞赧、掩饰的笑,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对过去短暂而和美好生活的甜蜜回忆。和祥林嫂一样处于社会底层,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毒害很深的柳妈,作品中有处对她的“笑”非常传神的描写:“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这看似开心的“笑”实质是一把尖刃把祥林嫂逼向死亡。以笑写悲,加强了悲剧的控诉力量。   《红楼梦》中最经典的群笑图是在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因刘姥姥的表演引起众人大笑的场面: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齊哈哈大笑起来。
  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
  湘云性格豪爽,不拘小节,所以是一口饭喷出来。黛玉身体虚弱,又很矜持,偶尔开怀,居然笑岔了气,一口气上不来,只得伏在桌子上哎哟哎哟直叫唤。一个“滚”字把宝玉的笑态写得活灵活现,他最得贾母的娇宠,居然笑得顺势滚进贾母怀里。正因为宝玉滚在怀里,贾母才会揉着宝玉叫“心肝”,隔代亲大爆发。王夫人手指凤姐,意思全是你作的怪,碍于是自己的侄女,没有点破。薛姨妈也撑不住”,可见她原先也想“撑住”,控制感情,但终究“撑不住”,控制不了,于是“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素喜阔朗,纵然大气,也由不得失了分寸,饭碗扣在了迎春身上。惜春毕竟还小,应该是放声大笑,只笑得肚子疼,拉了奶妈揉揉肚子。只是未及迎春,乃是留白。想是笑到探春饭碗合在她身上而不自知。宝钗不愧是女中丈夫,把持得住,居然没有失态。可见宝钗早已修炼得内化大喜大悲为心内波澜的能力,不动声色,果然是个冷美人,正应了“任是无情也动人”。
  这张群笑图中的不同笑态又切合人的身份、地位、气质、个性。身处贾府这样的大家族微妙庞杂利益纠葛关系的各类人,都卸下了平日里的面具,轻松了许多。我不禁感叹曹雪芹用笔,体贴人性,惟妙惟肖,这许多人笑,有老有小,有小姐有公子,有主子有奴仆,各有身份,各有苦恼,却笑得无一处重繁,无一处累赘,各得其所,各得其妙,宁不叹乎?
  写到这里,眼前仿佛浮现出在众酒客笑声中进出场的孔乙己,处理狗咬人案件过程中穷形尽相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先生,在女婿范进中举前后态度发生180度转变的岳丈胡屠户,引得贾府上下哄堂大笑的刘姥姥……他们都已成为文学长廊中不朽的形象,作品对他们的塑造无一例外离不开“笑”,通过“笑”,我们好像触摸到主人公所生活的社会炎凉,感受到他们内心世界的冷暖。笑声中有冷暖,笑声中有悲喜,笑声中有扬抑……我们在拜读这些文学大家的名作时要用心体会,增加情感体验,揣摩学习名家的笔法。
  参考文献:
  [1]洪宗礼.语文[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
  [2]鲁迅.坟—再论雷锋塔的倒掉[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8.
  [3]鲁迅.灯下漫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地球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潮的持续推动影响下,环境保护、绿色低碳等发展理念越发深入人心,引发人们的共鸣,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新时代环保意识与行为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社会进步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思想的前沿群体、社会高素质人群的代表,其环保意识与行为水平不仅对绿色校园的创建有着重要影响,对未来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更是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摘 要: 在洋务运动中为了培养洋务人才,清政府建设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洋务学堂。面对几乎从零起步的近代中国船政事业,聘请洋员成为船政学堂创建发展的必由之路。与传教士等群体的西学启蒙与文化传播工作不同,洋员的教育工作具有更加具体的专业性和更加明确的针对性,他们完成了洋务学堂的科学理论教育,对中国早期科学教育发挥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洋员 福州船政学堂 科学理论教育  轮船工业是中国工业体系
摘 要: 审美与意识形态作为文学作品的两重要素,它们和谐地共存于文学文本之中。对作品进行这两方面的解读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有必要的。然而在文学实践中,这两者的关系却十分复杂,常常表现出分裂、对峙的状态。回归对文学艺术本质的思考与理解,有助于恢复二者在文学中和谐共生的关系,维护文学作品的完整性。  关键词: 文学 审美 意识形态  一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1]
摘 要: 一所学校的学风是其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重要标识,学风建设应该作为高校工作的重点。通过参考相关学风问卷,进行适度修正后投放和回收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了解学生的學风情况,探究影响学风的因素,为推进学风建设提出建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学风。  关键词: 高校 学风建设 人才养  一、学风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性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价方案》评估指标体系中,学风
摘 要: 学困生是当前教育中最受关注的一类群体,要想增强中学英语教学效果,应积极对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转化,以与教育工作中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相符合,对增强班级管理效果及提高管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对学困生的类型及行为表现进行介绍,分析中学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阐述中学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 中学英语 学困生 思想动态 教学方式  “学困生”是影响
摘 要: 本文从国家深化职称改革,省级主管部门大力推进各项政策落实,全面下放高职院校职称评审权为背景,对现行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产生的消极影响、科学合理设计评价标准的路径选择等方面进行思考,并以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为例进行实践探索,达到发挥职称改革作用、促进民办高职院校教师能力提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办学竞争力的目的。  关键词: 职称 评审权 民办高职 评价标准  近年来,国家关于深
摘 要: “互联网 ”的大背景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和挑战。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在地理位置受限、学习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其在外语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重新审视在“互联网 ”背景下人才市场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变化及当前外语人才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短板和制约因素,探索提出新形势下外语人才能力素质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 互联网 地方院校 人才培养 
摘 要: 本文从叙述学和文体学角度,对非虚构小说短篇《我们是布莱恩》的叙述视角和人物思想的表达方式进行分析。作者的态度、观点,与讲故事的方式关系紧密。若作者想要通过叙述影响读者的判断,在选择叙述视角方面就会尤其谨慎。当作者选择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时,其选择的故事内容和话语方式会影响叙述的可靠性。  关键词: 叙述学 文体学 非虚构小说 叙述视角 可靠性  一、引言  在西方文学界,文学作品被
摘 要: 在机械复制时代,由于社会发展状况和技术条件的改变,人类的艺术感知方式发生了大的变化。电影画面、声音的可复制性,大众传媒的出现和发展,使艺术品原有的原真性意义被消解。同时,电影剪辑技术将时空碎片化并重新拼接,觀众在观看时无暇思考,处于持续的惊颤体验之中,对艺术的观照方式从深思熟虑转变为消遣性接受。在这一过程中,电影镜头因其兼具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特点,使观众感官在无意间被深化,在潜移默化间使
摘 要: 随着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推广,开发具有客观真实性、生活性、典型性、地理性和教学性的教学案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地域文化》为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从锦里古镇为教学案例,经过案例选择—资料收集—资料整理—问题设计四个环节,说明案例开发的具体过程。  关键词: 地理案例 素材处理 问题设计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案例教学和问题式教学的重要性[1]。目前案例教学理念逐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