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来源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we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物流规划不切实际、统一的物流标准化建设进展缓慢、物流体系内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应通过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
  确立基于业务流程重组的发展战略、构建现代物流标准体系、构建协同物流信息平台等措施,提升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水平,以推动经济发展。
  [关键词]物流信息化;现代物流标准体系;业务流程重组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志码]A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据麦肯锡公司和摩根斯坦利公司的调查,欧、美等发达国家物流总成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左右,中国为20%左右,中国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的年周转次数不到2次,商业流动资金的年周转次数不到3次,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10次以上。这说明我国的物流信息化还处在初级阶段。此外,物流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物流信息失真现象和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状况已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物流信息化的快速建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各物流企业均建立了物流信息系统,物流基础数据得到了整合,物流运行效率得到提升,物流信息化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物流规划不切实际。目前,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面对物流小、少、散、弱的现状,各级政府及企业都渴望通过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来改变目前相对落后的状况。部分地方的政府和企业将兴建物流园区看做发展物流业的助跑器,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几乎成为地方政府振兴经济的法宝。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不切实际地进行各种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的规划,导致资金严重分散、规划低水平重复,物流总体水平依然低下。二是统一的物流标准化建设进展缓慢。2003年9月10日,我国成立了统一的物流标准化技术组织——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包括交通、铁路、民航、邮政、贸易、信息技术等物流相关产业的标准化研究机构和技术机构,以及各种类型的物流企业。该委员会成立伊始就面临如下困境:其一,物流标准化与相关产业现有的标准体系之间的矛盾得不到解决;其二,物流标准化各相关产业之间不协调;其三,物流标准化的市场基础比较薄弱,直接影响到物流标准化的实施;其四,物流标准化工作缺乏经验及对其的科学认识。
  三是物流体系内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虽然物流产业内的物流实体各自建立了相应的物流系统与物流信息平台,但这些平台相对封闭,有些根本不能与外界的系统进行对接,造成了网络经济无网络、信息社会无信息的现状。这种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导致各实体所拥有的资源不能最大限度地被利用,从而造成很多物流设备的重置和物流资源的浪费,需求双方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合作,增加了物流业务的运作成本。此外,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还存在条码技术尚未普及、物流软件应用有限等技术性问题,需要改进。
  
  二、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物流信息化建设投资大、涉及部门多,是一种公用资源。政府在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在规划、协调、资金、政策等方面应发挥宏观管理优势,制定出清晰的发展规划、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有效的实施措施;应把物流信息化当做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部分来对待,特别是应在公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信息网络建设、信息系统开发等方面给予资金上的大力扶植,以激发民间资本投资于物流业的热情。
  
  2.确立基于业务流程重组的发展战略
  确立基于业务流程重组(BPR)的物流信息化发展战略,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BPR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以作业流程为中心,建立横宽纵短的扁平式柔性管理体系,使企业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高效率和快节奏,便于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实现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从而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大的灵活性。将企业所欲达到的理想功能逐一分析,经过综合评价和通盘考虑筛选出基本的、关键的和主要的系统功能,并优化组合成企业新的运行系统。物流的信息化建设首先是一个管理工程,其次才是一个计算机工程。信息技术最重要、最具有创新意义的部分,应是支持企业现有流程的改造与优化,充分利用信息处理技术带来的优势重组业务流程,使物流过程更加合理、高效,使物流系统反应更敏捷、服务更周到。
  
  3.构建现代物流标准体系
  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核心,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手段,以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按照规范的作业流程实现各种物流服务功能;同时考虑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规章制度,以及其他相关标准体系和支撑技术标准。在此基础上构建现代物流标准体系框架。现代物流标准按其在体系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基础标准、业务标准和信息标准。基础标准是制订业务标准和信息标准的指导标准;业务标准是实现物流服务的核心标准;信息标准则是实现高效率业务活动的技术标准。
  
  4.构建协同物流信息平台
  该平台(见图1)是物流系统信息交换和共享的枢纽,应具备信息发布、交易处理、信息查询、系统接口、数据抽取、用户权限等平台外置功能,以及信息采集、信息组织、空间数据管理、客户沟通、政府宏观战略管理等平台内置功能。为满足高效运作的需要,该平台应由控制中心、信息中心、维护系统、物流电子商务系统、物流应用托管服务系统、物流企业管理系统、公共信息发布系统、物流客户服务系统和物流电子政务系统九大部分构成,各部分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EDI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从而有效地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医务人员对医改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4个城市170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
[摘 要]注册会计师开展非审计服务有利于促进企业经济活动的规范化运行,有利于优化事务所的服务结构,有利于实现事务所人员结构的合理化,有利于增加事务所的资本积累,有利于事务所准确评估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有利于事务所降低成本、实现双赢。经济和教育的发展、会计市场的开放和新准则的颁布实施,为会计师事务所开展非审计服务提供了机遇、人才和制度保障。应从三个层面来规范、鼓励和支持非审计业务的发展
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成人免疫增殖性小肠病(immune-proliferative small intestinal disease,IPSID)所致不完全性肠梗阻的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该少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