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渐突出,已引起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关注。那么,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究竟在哪里?政府、社会、学校该如何化解?面对这样的形势与压力,大学生又该何去何从?北京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王显芳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专访。
就业难之症结所在——供需间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在于供需双方的矛盾以及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这四方面纠结在一起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 王显芳老师说。与很多国家相比,我国的大学生数量远远没有达到供大于求的程度。之所以出现供需矛盾,其实在于供需分配间的不平衡。“有需求的地方没有供给,有供给的地方需求又没有那么多。”
大学生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也是就业难问题的成因之一。“很多同学都说他的理想就在北京,或是沿海几个大城市,但这些地方的人才需求却是有限的,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碰撞产生的巨大矛盾。”
就业难之缓解之道——急学生之所急
“我觉得就业难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只要人有理想,和现实就会有一定的距离,这个矛盾就会存在;只要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得不到彻底改善,这种情况就会存在;只要行业差距存在,这个问题就会存在。”这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也是难以避免的。
我们该如何尽力所能及的力量来减缓大学生就业难呢?
“解决就业难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管政府还是学校,都要真正地急学生之所急。”王显芳老师告诉记者,政府应该更加重视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并要针对不同情况出台相关的政策。学校就业部门要给学生更多的关心,更多的温暖,比如:多元地开拓就业市场;及时为学生传递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多举办一些关于职业规划、提高从业能力等帮助学生成长的讲座。“总而言之就是要帮助学生‘合理地来定位,科学地来规划,健康地去成长’!”
创新之举——毕业进程表
据王显芳老师介绍,为了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并时时掌握其就业进展,北京师范大学专门开发了毕业生就业进程表。
这项独具创意的毕业生就业进程表包括学生的基本资料和就业意向两大版块。每个版块又会做详尽的细分,以出国为例,如果学生在就业意向一栏选择了“出国”,那么细分类就会弹出“所去国家”“选择的院校”等。只要学生进入应届生状态,就要来填写这张表。王老师说,他们的毕业进程表与其他常见的毕业生信息表的最大不同在于,毕业进程表重点在于把握学生的整个就业进程,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随着就业进程的推进而不断更新,不是一次填好就不变了。学校就业中心每周都会将最新的信息导出,然后分别传送给每个院系,以便于院系老师及时、准确地获得学生的最新情况,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工作。
“我们的要求就是‘及时了解、时时把握、紧密跟进’,做到了解到人、信息传递到人。”
提高求职竞争力关键词——积极、正确定位,未雨绸缪
“有竞争力的大学生,首先要积极,这是所有成功的大学生表现比较突出的地方。” 王显芳老师说。这里的“积极”包括在大学几年里的积极表现,求职过程中的积极把握,在某些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的积极争取,所有这些都有可能带来一个别开生面的人生,所以提高求职竞争力的第一关键词是“积极”。
其次,是正确的自我定位。只有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才能为自己设定一个清晰的目标和理想。优秀的学生不要忽略了这一点:任何荣誉的获得除了需要主观努力,都存在一定的偶然因素,因此不要过分地看高自己;不那么优秀的同学也不要看低自己,而要挖掘自己的闪光点,寻找优势所在。
另外,未雨绸缪很重要。大学生应该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就关注就业,然后在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自己,以确保在走出校园的时候,可以如愿以偿地获得心仪的工作。“所以,我想和同学们说的是一定要重视对求职的准备,几分耕耘几分收获。我觉得不管社会如何,不管学校如何,如果我们学生自己想如何,就拿出自己的诚心诚意,拿出时间换一个美好的明天!”
高校名片: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学校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该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率先提出“生涯教育全程化”理念,推动就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倡导大学生多元化职业选择。坚持以“服务学生”为宗旨,统筹协调院系稳定就业率,不断提高就业质量。目前中心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实现了教育、指导、服务和管理四位一体。该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是北京市首批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并荣获2009年度北京市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就业难之症结所在——供需间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在于供需双方的矛盾以及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这四方面纠结在一起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 王显芳老师说。与很多国家相比,我国的大学生数量远远没有达到供大于求的程度。之所以出现供需矛盾,其实在于供需分配间的不平衡。“有需求的地方没有供给,有供给的地方需求又没有那么多。”
大学生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也是就业难问题的成因之一。“很多同学都说他的理想就在北京,或是沿海几个大城市,但这些地方的人才需求却是有限的,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碰撞产生的巨大矛盾。”
就业难之缓解之道——急学生之所急
“我觉得就业难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只要人有理想,和现实就会有一定的距离,这个矛盾就会存在;只要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得不到彻底改善,这种情况就会存在;只要行业差距存在,这个问题就会存在。”这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也是难以避免的。
我们该如何尽力所能及的力量来减缓大学生就业难呢?
“解决就业难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管政府还是学校,都要真正地急学生之所急。”王显芳老师告诉记者,政府应该更加重视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并要针对不同情况出台相关的政策。学校就业部门要给学生更多的关心,更多的温暖,比如:多元地开拓就业市场;及时为学生传递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多举办一些关于职业规划、提高从业能力等帮助学生成长的讲座。“总而言之就是要帮助学生‘合理地来定位,科学地来规划,健康地去成长’!”
创新之举——毕业进程表
据王显芳老师介绍,为了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并时时掌握其就业进展,北京师范大学专门开发了毕业生就业进程表。
这项独具创意的毕业生就业进程表包括学生的基本资料和就业意向两大版块。每个版块又会做详尽的细分,以出国为例,如果学生在就业意向一栏选择了“出国”,那么细分类就会弹出“所去国家”“选择的院校”等。只要学生进入应届生状态,就要来填写这张表。王老师说,他们的毕业进程表与其他常见的毕业生信息表的最大不同在于,毕业进程表重点在于把握学生的整个就业进程,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随着就业进程的推进而不断更新,不是一次填好就不变了。学校就业中心每周都会将最新的信息导出,然后分别传送给每个院系,以便于院系老师及时、准确地获得学生的最新情况,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工作。
“我们的要求就是‘及时了解、时时把握、紧密跟进’,做到了解到人、信息传递到人。”
提高求职竞争力关键词——积极、正确定位,未雨绸缪
“有竞争力的大学生,首先要积极,这是所有成功的大学生表现比较突出的地方。” 王显芳老师说。这里的“积极”包括在大学几年里的积极表现,求职过程中的积极把握,在某些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的积极争取,所有这些都有可能带来一个别开生面的人生,所以提高求职竞争力的第一关键词是“积极”。
其次,是正确的自我定位。只有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才能为自己设定一个清晰的目标和理想。优秀的学生不要忽略了这一点:任何荣誉的获得除了需要主观努力,都存在一定的偶然因素,因此不要过分地看高自己;不那么优秀的同学也不要看低自己,而要挖掘自己的闪光点,寻找优势所在。
另外,未雨绸缪很重要。大学生应该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就关注就业,然后在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自己,以确保在走出校园的时候,可以如愿以偿地获得心仪的工作。“所以,我想和同学们说的是一定要重视对求职的准备,几分耕耘几分收获。我觉得不管社会如何,不管学校如何,如果我们学生自己想如何,就拿出自己的诚心诚意,拿出时间换一个美好的明天!”
高校名片: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学校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该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率先提出“生涯教育全程化”理念,推动就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倡导大学生多元化职业选择。坚持以“服务学生”为宗旨,统筹协调院系稳定就业率,不断提高就业质量。目前中心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实现了教育、指导、服务和管理四位一体。该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是北京市首批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并荣获2009年度北京市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