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次宫内输血治疗抗E、抗c抗体所致母胎Rh同种免疫一例
【机 构】
:
51000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51000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51000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51000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
【出 处】
:
中华妇产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7年52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LN)检测在子宫恶性肿瘤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行手术治疗的子宫恶性肿瘤患者76例,其中早期(Ⅰa1~Ⅱa期)子宫颈癌39例、子宫内膜癌37例,术前分别将不同的SLN示踪剂[纳米炭、吲哚菁绿(ICG)、纳米炭联合ICG]注射至患者子宫颈的4个部位(纳米炭注射于子宫颈3、6、9、12点,ICG注射于子宫颈2、4、8、
目的分析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GHp)孕妇的孕期血压控制和维持水平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终止妊娠、资料完整的344例初始诊断为轻中度GHp的孕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其孕期血压控制和维持水平(以收缩压和舒张压中较高1项分组)分为4组,(1)A组:<130/80 mmHg(1 mmHg=0.133 kPa)135例;(2)B组:
目的探讨Ⅰa期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与假性脉管浸润(PVI)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5年12月大连市妇幼保健院行手术治疗且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Ⅰa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共515例,根据手术途径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332例(64.5%)和开腹组183例(35.5%),比较两组患者的脉管浸润[包括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和PVI]情况,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PVI的镜下表现;随访截止至2017年2月
目的探讨阴道上皮细胞(VEC)与白假丝酵母菌相互作用的机制以及卷曲乳杆菌对VEC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阴道上皮细胞系VK2/E6E7细胞并分别制备白假丝酵母菌及卷曲乳杆菌悬液,应用扫描电镜观察VEC与白假丝酵母菌共同培养及加入卷曲乳杆菌干预后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白假丝酵母菌感染VEC 6 h时,其侵袭VEC以诱导内噬方式为主,VEC表面伪足增多,接触并覆盖于白假丝酵母菌假菌丝表面;白假丝酵母菌感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