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3届2次学术年会纪要

来源 :中华医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0月15-16日,由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承办的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3届2次学术年会在济南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医学史学术交流与成立青年委员会.会议共收到论文60篇,有来自全国44个省市地区的百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其他文献
汞、砷、锑、铅、铊等,并不只是元素周期表上呆板的符号,而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饮食、吸烟、化妆、染发、装修、尾气等,人们几乎每天都在面临着重金属超标的风险。
期刊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我谨代表新一届编委会,对上一届编委会的辛勤耕耘以及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和承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给予《中华医史杂志》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对一直关心和爱护《中华医史杂志》的广大读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党的"十八大"会议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与"美丽中国"的良好愿景,这说明我们党和国家深刻认识到现实存在的生态、生存危机.如何解决危机?我们应该面对新需求,开启新思维,
期刊
由福建中医药大学刘德荣、邓月娥主编的《福建历代名医学术精华》一书,于2012年10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56.2万字,是福建省第一部系统总结历代名医学术经验的专著。收载东汉末年至民国时期福建名医62人,内容包括医家的生平简介、主要著述、学术成就、医案选析、古今评介等几部分,全面体现八闽名医的学术成就。该书编撰以医家临床诊疗经验和辨证用药特点为重点,又采撷古今,选载史书文献之评述,不但具
期刊
目前,国内还没有全面系统调查研究过浙江医药文物、遗迹的现状,国内同类技术进展处于初级阶段.本文所指的医药文物是具有一定医药意义和功能的文物.医药文物从其狭义来讲是指出土医药文献、行医治病及古代名医有关的文物,从其广义来讲是指预防治疗疾病、增进身体健康、养生保健、具有卫生意义的各种器物及反映医药内容的艺术作品[1].我们以自古迄1840年为界,将浙江省历代各市县遗留下来的医药文物、遗迹作为调查研究对
期刊
各版《医古文》教材对“扁鹊入虢之诊”一事所涉及的人、事、地的注释多有疏误。文中提及的“中庶子”是宫廷宿卫小吏,并非掌管贵族庶子教育的官员。扁鹊所问的“收”,当偏指“小敛”,核之事态,尚不及“棺敛”,更不兼指“下葬”。虢君出见扁鹊的“中阙”,即是扁鹊所至的“宫门”,非别有一地。“阙”为门旁楼观,可单、可双;“阙门”因处外门、内门之中,被称为“中阙”,非因两旁有楼观,中间阙然为路而得名。
期刊
"非典"肆虐,接踵而来的又是禽流感,医学史、社会史研究的目光,开始重新关注疾病史,尤其是疫病史的研究,范行准先生(图1)的名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他在20世纪50年代初撰写出版的《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被大量引用,备受学界推崇,医林学子感叹范先生学识的精湛渊深.其实,范先生的研究,不限于疾病史方面,他在中国医学通史、军事医学史、中外医学交流史、历代医事制度,乃至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和刊行流布
期刊
从1912年到1927年15年间,几次学制改革初步奠定并逐步完善了我国的教育制度,但对于医学高等教育的学制则没有具体规划.针对学制的不统一以及中国社会现实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两级制”医学校制度.经过广泛讨论,两级制医学校最终得以确立,从而形成了精英与大众教育共存的医学教育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医学人才缺乏的状况。
中医文物的分类,既是中医文物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文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促进中医文物理论体系构建与深化的锲入点与重要方面.可以依照文博界通行的一般文物分类方法,对现存主要中医文物按所在位置、来源、存在形态、时代(朝代)、质地、功用、医学类型、社会属性等进行分类.但中医文物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如按功用分类,则不仅能够充分反映出中医文物的意义、价值及有别于其他领域文物的自身特色,而且可操作性较强.所以
2011年10月20日,北京大学医史中心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逸夫教学楼209报告厅,成功举行了程之范教授90华诞暨医史学科成立65周年庆祝会.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教授、北京大学科研部周程部长、北京大学医学部科研处沈如群处长、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周彤所长、刘兵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张柏春所长、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长廖育群研究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程伟
期刊
世界卫生组织(简称“世卫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是联合国系统内卫生问题的指导和协调机构。它负责对全球卫生事务提供领导,拟定卫生研究议程,制定规范和标准,阐明以证据为基础的政策方案,向各国提供技术支持,以及监测和评估卫生趋势。其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主要职能包括:促进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进公共卫生、疾病医疗和有关事项的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