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构建金融监管的长效机制

来源 :中国证券期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各部门监管竞争主要表现为 “地盘之争”和“权力之争”,这必然在金融牌照审批、金融产品发行或审核、业务核准或备案等领域造成各部门间竞争,同时在风险控制、事前事后监管方面降低监管效率和监管水平,许多金融创新业务出现监管真空。
  三月份,今年“两会”刚刚闭幕,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再度受到代表们和媒体的热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有序化解处置突出风险点,整顿规范金融秩序,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央行行长周小川在记者会上也在回答央行牵头统一制定资管业务标准和规则的问题时也指出,“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还可能提高到更有效的层次”。
  由此看来,新一轮的金融监管改革,核心目标是如何化解当前的金融风险。那么,近年来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表现是什么?金融监管改革的推进方向又是什么?且看下文分析。
  我国金融乱象丛生的三大表现
  正如上文所述,新一轮金融监管改革,核心目标是如何化解当前的金融系统性风险。我们认为,当前的国内金融体系乱象丛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资金“脱媒”现象严重,表外业务急剧膨胀。
  近年来,“影子银行”膨胀、监管套利、通道业务快速发展使得社会融资“脱媒”现象严重,表外业务急剧扩张。根据穆迪评级公司估算,2016年上半年末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大约为58万亿元,占GDP比重约为80%,创下历史新高,也大幅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影子银行”和表外业务的迅速扩张,从以下几方面趋势也可得到佐证:
  一是银行表外理财业务加速增长。截止2016年末,银行业理财业务余额达30万亿元,而2014年末为15万亿元,两年内翻了一番。
  二是信托业快速扩张。截止2016年9月,全国信托资产余额高达18.2万亿元,而2013年9月末为10.1万元,三年内增长了80%。
  三是证券行业资管业务急剧膨胀。截止2016年末,证券行业资管业务总规模达到51.8万亿元,是2014年末的2.6倍(参见图一)。
  四是中小保险机构万能险野蛮生长。近年来,万能险成为当前资本市场的大鳄,被市场和监管部门称之为“野蛮人”,截止 2016 年 11 月底,中国万能险保费规模达1.1万亿元,是2013年的3.5倍。
  五是P2P等互联网金融业务高速发展。截止2016年末,全国网贷(P2P)交易规模已突破3万亿元,贷款余额8162亿元。不可否认,P2P等互联网金融业务已经成为小微企业和消费金融重要的融資渠道,但是,互联网金融领域“跑路”、自融等违法违规现象频发,已成为影响金融稳定的重要风险点。
  第二,资金“脱实向虚”和体系内“自循环”问题突出。
  金融体系内存在资金空转现象,从信托资金和银行理财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快速下滑趋势就可窥见一斑。
  截止2016年6月,银行理财资金投向实体经济的比例为60.74%,较2015年末下降了7个百分点。同样,信托资金投向实体经济的主体——工商企业的比例也从2013年9月的前期高点29.5%下降到2016年9月末的23.8%,而信托资金投向股票、债券、基金和金融机构等金融体系内的资金规模占比在同期由20.54%上升到36.82%(参见图二)。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和自循环的问题十分突出。
  第三,天量社会融资和信贷资源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快速递减。
  社会融资和信贷资金的大规模投入,最终应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实体经济发展为目标。近年来,在央行“稳健略显宽松”货币政策引导下,金融机构通过自身货币创造功能,释放了天量流动性,2016年全年社会融资总规模为17.8万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12.6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然而,虽然有大规模的社会融资和信贷资金投入,GDP增速和实体经济的起色并不大,2016年GDP增速为6.7%(参见图三),创下近年来新低。今年1-2月社会融资和信贷资金数据高位增长,表明当前经济疲弱复苏,仍然不得不继续依赖大规模金融资源的投入,实体经济陷入了“药不能停”的两难境地。
  以央行为核心的金融监管框架呼之欲出
  造成上述三大金融风险集聚的根源之一在于,当前的金融监管体制已经难以适应金融混业化经营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近年来各类金融控股公司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类金融业务的界限日益模糊。
  当前,我国“一行三会”分业监管的法律框架是1993-2003年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和《保险法》确立的。长期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别负责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监管。
  针对近年来金融创新泛滥导致的金融风险集聚,各部门收紧监管的倾向日益明显,如央行将商业银行表外理财业务纳入MPA 广义考核口径,银监会针对票据业务强化了风险管控、对P2P网贷业务进行了清理整顿,证监会加强了对资管业务的监管,保监会针对万能险资金举牌上市公司提出了警告和限制,等等。
  然而,这些仍然只是短期监管政策,决策部门要想清除“病灶”,还应构建金融监管的长效机制,加快建立统一监管框架。
  一方面,构建以央行MPA为核心的金融监管框架。可以预见,在新的监管框架下,央行的统筹协调能力和监管权限将大幅提升。事实上,2015年底央行启动的宏观审慎的监管体系,已经建立了覆盖 7大方面、14个指标的MPA考核体系,对全国性系统重要金融机构、区域性系统重要机构、普通机构三类对象进行评估,制定了相应的评分标准。目前,MPA体系将合意贷款的监管口径扩展到广义信贷,强化了监管对于金融体系内信用创造的约束,增加了银行本身的稳定性,从而制约了银行表外业务的扩张。
  MPA考核体系主要覆盖七大方面(包含 14个指标): 资本和杠杆情况(资本充足率、杠杄率、总损失吸收能力(暂不纳入))、资产负债情况(广义信贷、委托贷款、同业负债)、流动性(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遵守准备金制度情况)、定价行为(利率定价)、资产质量(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外债风险(外债风险加权余额)、货币政策执行(信贷执行情况、央行资产运用情况)。
  另一方面,“一行三会”的监管原则将从分业竞争性监管转向协调性监管。当前,我国各部门监管竞争主要表现为“地盘之争”和“权力之争”,这必然在金融牌照审批、金融产品发行或审核、业务核准或备案等领域造成各部门间竞争,同时在风险控制、事前事后监管方面降低监管效率和监管水平,许多金融创新业务出现监管真空。
  最为典型的是我国企业债券发行审核部门相互分割——上市公司债由证监会审核,企业债发行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企业信用工具由央行审核。又如,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第三方支付由央行监管,P2P网贷由银监会监管。与此同时,各种形式的商品交易所、金融资产交易所则处于无人监管状态,导致近年来违法、诈骗事件频发。这些现象的根源,在于当前竞争性监管造成的监管真空。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金融体系的复杂程度日益加深,结合互联网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监管的部门竞争可能将加剧金融风险的暴露,提高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因此,构建以央行为核心的大统一监管框架迫在眉睫,各部门的金融监管原则也应由竞争性监管向协调性监管转变。
其他文献
美国著名科技创业家、达拉斯小牛隊老板马克-库班表示,全球首位万亿美元富翁将诞生在人工智能(AI)领域。  库班在得州奥斯汀的一次活动上表示:“我要告诉你们,全球首位万亿富翁将是某个精通AI及其所有衍生品,并以我们从未想到过的方式应用它们的人。”  他表示,速度前所未有的电脑处理器和指数级扩大的数据集正在创造机会,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保险等新的行业。  库班表示:“未来十年我们将看到比过去三十年更多的科
期刊
根据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96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4680亿元,增长6.8%。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1-2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9458亿元,同比增长9.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502亿元,增长11.8%。按消费类型分,1-2月份,餐饮收入6251
期刊
环保不是发展的包袱,好的环境政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环保部正在实施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設工程,构建覆盖全国的环境监管执法、环境质量和重点企业在线监测、环评审批和管理、重污染天气应急会商和应对等管理平台,这些平台的应用将会使我们看到每一位执法者的执法过程,每一份环评报告的评估内容,每一个监测数据的历史留痕。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执法审批监测的一致性检验,大幅度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也将为我们改进各
期刊
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迷雾当中,似乎還潜伏着不少“黑天鹅”,经济全球化正负力量的较量、地区冲突、欧洲一些国家启动脱欧和一些大国政府的换届、中美经贸关系等等,这些都有可能给世界带来不确定的因素。“波起云涌拍天浪,春夏秋冬复始来”,我们相信,无论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如何变化,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步伐绝不会停止,人们对美好生活、社会和谐的追求永远不会改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也绝不可阻挡!  作为全球
期刊
当前逆全球化抬头与全球低增长困境分不开。全球复苏处重要关口,去年下半年出现曙光,搞贸易保护主义,寻求自家安全的避风港,将使全球經济增加不确定性;顺应全球化趋势将开辟更光明的未来。  中国经济正发生积极变化,比如经济增速缓中趋稳,工业生产价格由负转正、企业效益由降转升、就业增长超出预期,特别是制造业、民间投资等市场力量主导的内生性指标触底回升这些都表明中国经济趋稳因素不断积累,L型进入下半程,提高经
期刊
数量上升、手段翻新的逃废债行为,已经成为各家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面临的新课题。  2017年以来,监管层、行业组织屡次提及打击逃废债。多位银行业人士称,虽然逃废债总体规模并不是很大,但数量却呈现出上升势头,而且手段也从“跑路”,到利用转移资产、假破产、破产重整削债,逃废债的手段、方式已经玩出新花样,且整个过程合法合规,达到洗白债务的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控金融风险,要及时弥补监管短板,做好制度
期刊
随着相关政策的明确,我国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迎来了集中落地期。官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各地区上报至国家发改委的PPP资产证券化项目有41单,其中,发改委向证监会推荐了首批9单PPP资产证券化产品,其中有4单产品已经获批在上交所和深交所发行,总规模达27.14亿元。其他5单产品预计将在近期落地。  随着相关政策的明确,我国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迎来了集中落地期。官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各地区上
期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6月21日发表声明说,副总裁朱民将于今年7月底任期结束后卸任。  IMF总裁拉加德在声明中说,朱民在IMF管理层发挥了关键作用,提供了巨大支持。朱民作风务实,富有幽默感,为人热情,经济学造诣深厚,这使他能够在众多领域发挥强大领导力。  朱民于2010年加入IMF,担任总裁特别顾问。2011年7月,朱民被任命为副总裁,任期为五年,是首位出任IMF副总裁职务的中国人。在IMF
期刊
刺死辱母者的于欢,形成了一个案件。于欢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山东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无期徒刑。于欢不服一审判决,上诉到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等待做出终审裁判。该案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展现了中国县域的市场与法治现状,折射了于欢多舛的命运和因果报应的社会规律,公正处理对推动中国市场和法治进程有积极意义。  刺死辱母者的于欢,形成了一个案件。于欢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山东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无期
期刊
对于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三个最重要的领导都不约而同的将“稳”、“严”、“进”作为监管思想,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巧合,也可以理解为这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  在近期国务院举办的系列新闻发布会中,与中国金融市场关系最为紧密的三个监管机构——“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的三位当家人分别亮相,给参与市场的各界人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对比一下三位“监管者”的发言思想,就会看到,中国金融市场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