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例早产儿高危因素及临床结局分析

来源 :中国妇幼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51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孕周的早产儿高危因素及临床结局。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治疗且愿意接受随访管理的早产儿30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近几年足产儿200例为对照组。收集早产儿性别、胎龄、体重、诊断、并发症、临床结局等,包括小儿的身体情况及父母的情况等,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两组新生儿分娩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质量和高危因素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6项高危因素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贫血、感染、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新生儿败血症、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4周的产儿贫血、感染、新生儿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34~37周的产儿(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观察组围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出生缺陷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要正确认识早产危害,积极预防早产发生,加强孕产妇建卡与系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早产对母婴的危害。孕妇要重视妊娠期产前检查,尽可能的延长孕周。同时对早产患儿要加强监护,要采用积极有效的治疗来改善患儿的结局。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于临汾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