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680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供电企业优质服务水平的逐步提高,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采用循序渐进、由因及果的方法,通过对配网供电可靠性的介绍,提出了影响配网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并从分析影响配网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入手,进一步论述了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它对当前配网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供电可靠性 因数分析 改进措施
  
  1.配网供电可靠性
  供电可靠性是指供电系统对客户持续供电的能力。供电可靠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更代表着供电企业的服务水平。在竞争日趋激烈、提倡优质服务的今天,作为一个供电企业安全基础、优质服务、管理水平综合体现的供电可靠性指标,越来越显现出它的重要性。配网是电力系统与客户联接的重要环节,它的可靠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1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标准
  对于供电可靠性的衡量,我国《供电国家级企业等级标准》规定的《配网供电可靠率统计办法》中,对供电可靠率规定了计算方法,用公式表示为:供电可靠性=(1-客户平均停电时间/统计期间时间) 100%。
  1.2配网供电可靠性的管理
  供电可靠性管理是一种全面安全和全面质量管理,它反映了一个供电企业的电网状况。供电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供电可靠性的提高,将愈来愈被社会重视。
  1.3配网供电可靠性评价指标及其应用
  为改善配网的运行管理,提高供电可靠性,考察和分析对客户持续供电的能力和配网中各种设备的特性和功能,以及其对供电能力的影响等,对配网的供电可靠性建立了主要评价指标和参考评价指标。它既可以直接反映电力系统对客户的供电能力,也可反映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对电能需求的满意程度,同时也是配网从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和安装,直至生产、运行、管理等各方面的质量和水平的综合体现。
  2.影响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
  根据资料显示,目前影响配网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有:网络结构、线路故障率及故障修复时间、运行维护和管理、系统自动化等。
  2.1网络结构的影响
  电网结构不合理,健康水平欠缺。配网多采用架空线或以架空线为主的混合结构,一般为放射形供电方式。其结构的好坏,对于可靠性非常重要。由于一些配网结构满足不了“N1”的标准,当突然失去一台变压器时,其他变压器将无法承受该故障变压器所辖的电力负荷,从而影响了电力负荷的转移、转供能力,使供电可靠性降低。如果线路所带客户较多,分段较少的话,一次短时间的停电就有可能损失非常多的户数,对可靠性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2.2线路故障率及故障修复时间
  由于配电线路沿线地理条件较复杂,线路绝缘水平较低,因此线路故障率高。线路故障可能是由于绝缘损坏、雷害、自然老化或其他等原因造成。如对架空裸导线而言:
  (1)绝缘损坏是指高空落物,树木与线路安全距离不足等造成的故障,与沿线地理环境有关;一般认为绝缘损坏率与线路长度成正比。
  (2)雷害造成的故障与避雷器的安装情况有关;雷害故障率大体上与避雷器安装率成反比,与避雷器自身故障率成正比。
  (3) 自然老化引起的故障与线路设备、材料有关;对同一类设备、材料,自然老化率与线路长度成正比。
  (4)其他原因主要是指外力破坏,人为过失等造成的故障。如:由于外力破坏或者由于线路断线或拉线断线,而使耐张杆或直线杆倾杆,或者由于暴风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及平时缺乏维护,而使杆根土壤严重流失或强度不够而造成倒杆。
  (5)故障修复时间与运行管理水平,网络结构,以及配网自动化水平有关。因为正确迅、速地判明故障点,可大大缩短故障停电时间。对同一网络结构,运行管理水平、自动程度相同的配网,故障修复时间取平均值。
  2.3运行维护和管理
  设备运行和操作能力水平;检修质量及试验水平;带电作业水平能力;处理停电故障能力;通信联络方式;计划停电安排的合理性;人员的素质水平,社会防护水平及宣传工作等情况,也是影响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2.4系统自动化对可靠性的影响
  对配网可靠度有较大影响的一个因素是故障定位和隔离,以及向完好线段恢复供电时间。若配网实现了自动化,故障隔离操作时间可大大缩短,如远方手动操作时间可缩短至几分钟、十几分钟,全自动操作则可以缩短至几分钟内完成。但目前大部分配网自动化系统尚未健全,导致事故处理自动化程度低,花费时间长,恢复供电慢、人工倒闸、人工数据采集等技术水平与管理手段落后,人为误操作事故多等。
  3.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通过对上述因数的分析,要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应根据实际情况,既要考虑技术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又要考虑经济上的可能性,使供电可靠性达到合理水平。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可重点考虑以下措施:
  3.1技术措施
  (1)改善电源及输电方式,提高电源系统的可靠性,减少对配网可靠性的影响。如:提高发、供电设备的可靠性;增大导线截面,提高线路输送容量;增设10千伏开关所,增10千伏出线回路数,缩短10 千伏线路供电半径;增设变电站之间的联络线,实行分段控制,提高各站负荷的转供能力,从而达到少停电提高供电可靠性目的。
  (2)改善配网网络结构,提高运行灵活性。如:实现线路之间的“手拉手”结构,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缩小停电范围。对重要线路采用双回线供电,在人口较集中、树线矛盾突出的地方采用架空绝缘线或地下电缆敷设,使其输送能力增大,稳定储备提高。对主干线路增设线路开关,架设分支,把分支线路故障停电范围限制在支线范围内,减少停电范围。另外,为缩小故障范围,配电线路的支线上也可装设一组熔断器。
  (3)提高电网装备水平,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如采用高质量免维护的真空断路器、SF6断路器 柱上真空开关、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硅橡胶绝缘子、交联电缆等,减少因设备质量问题、试验周期短造成的不必要停电,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同时,对10kV配电线路尽可能采用重合闸装置,最好条条线路有重合,为防止导线被短路电流烧伤或烧断,应将继电保护的动作时间尽量压缩。
  (4)提高自动化水平:选择合理的与本地相适应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方案,配网自动化在实施一整套监控措施包括故障检测、定位故障点隔离、网络重构以及恢复供电的同时,利用故障信息的采集处理功能,加强对电网的实时状态、设备、开关动作次数、负荷情况潮流动向等数据进行采集,对不同故障点进行故障检测和定位,实施网络管理,拟定优化方案,并结合一次性系统进行故障隔离,通过遥控完成恢复供电,提高供电可靠性。
  (5)合理安排计划停电,统一协调,统筹安排减少重复停电 如:依靠科技进步,配备相应的带电作业车和带电作业工具,积极开展带电作业 在符合安全条件的前提下,能够实行带电作业的,尽量实行带电作业,如带电断接火 处理缺陷等,以有效地减少线路停电时间。
  (6)加强配网的防雷保护,一是要从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入手,采用瓷横担或高一级的绝缘子;二是对10kV 配电线路的绝缘弱点,如个别金属杆塔、特别高的杆塔、个别铁横担、带拉线的杆塔和终端杆处,应装设避雷器进行保护;三是对配电线路上的所有电气设备,如配变、柱上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等,应根据其重要性分别采用不同的保护设备,如避雷器或保护间隙,并做到台台设备有防雷保护;四是对低压线路的防雷保护也要高度重视,在必要的地点加装低压避雷器或击穿保险,以防止雷电侵入波进入室内,引起人身或设备事故。对重要客户,在低压线进户前50m 处要装一组低压避雷器外,进户后还要再安装一组低压避雷器。一般客户,只要对进户前支持导线的绝缘子铁脚进行可靠接地即可(接地电阻小于30Ω) 在多雷地区,凡直接与架空线相连的电能表宜加装保护间隙。
  4.结论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可靠性将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只有不断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才能提高电网的健康运行水平,才能保障电网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并抽取到我院肺病科进行诊治的180例急性呼吸窘
目的:研究清热解毒代表药物对流感病毒FM1感染肺炎小鼠肺匀浆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以筛选出对流感病毒具有更好免疫调控作用的清热解毒中药.方法:建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FMl)
会议
目的:探究连续血液净化对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18.1-2019.6期间收治的9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间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