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略窥尼采的“超人”

来源 :戏剧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ian_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书名和全书的整体布局来看,“超人”可以说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所重点阐发的概念之一,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表达出人的愿望就应是成为“超人”。而查拉图斯特拉的出行、游历、回归、思索、迷茫、再回归、困顿乃至最后的觉悟、解脱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他曾经想号召世人成为“超人”。查拉图斯特拉是尼采的化身,更是具有成为超人可能性的人,或者说他本身就已经是凌驾于世人的“超人”,他的目的则是建立起一个因为所有成员都是“超人”而不再有“超人”这个概念存在的世界。
  从第一部分的起始,即《查拉图斯特拉的前言》中,我们第一次见到查拉图斯特拉,他在远离人世的山里“安享他的智慧和孤独”。身边陪伴着他的鹰和蛇。从这里,我们发现超人是可以甘于寂寞的,或许这也意味着人在成为超人前也会有一个必经的、孤独的、反思自我的过程。而从脚注的部分我们又得知“鹰象征高傲,蛇象征智慧”,那么,或许我们可以说,人在为了成为超人而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蛇所象征的智慧,更有如鹰般的超脱尘世的高傲卓然,这是一种精神层面而非知识层面的超越、是一种认识层面而非理解层面的超越。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将“鹰”这一象征形象与宙斯的神使这一身份相联系。我们就能发现超人更拥有神、上天所赋予的“认可”以及与之相伴的、不可推卸的职责。能力决定职责。查拉图斯特拉或许正是因为认识到这一点,他才说,“我必须下山,深入人世……把反映你的喜悦的光送往各处!……查拉图斯特拉想要再成为凡人。”查拉图斯特拉想要把他自己从太阳——独立、创造、不受羁绊的自由精神,那里得到的“光”分与世人。使他们成为同样具有光的存在。此时,查拉图斯特拉与他们的差别将消失,这也就意味着从“超人”成为“凡人”。这并不是查拉图斯特拉个人精神的堕落,而是全体“光”的“领受者”们精神的升华。
  超人在精神与心灵上凌驾于世人。世人或是因为病态的利已主义,而用欲望的眼和心去掠夺他人的固有所得;或是更高尚一些——当前强迫万物屈从的心灵。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日后的牺牲和赠品。但这些都不是超人的道德。超人的道德是“赠予的道德”。超人不用强迫万物屈从而得到价值。因为他自己就是创造的泉源;超人不屈服于社会现行的善恶,因为他理解生命和宇宙的真意。超人——查拉图斯特拉,想为社会建立一种新的道德,一种符合超人精神的道德。“这种新的道德乃是力量;乃是具有支配力的思想,围绕着它的乃是一个聪明的灵魂:一个金色的太阳。盘住这个太阳的是认识之蛇。”
  这就是尼采对新道德的描述。但查拉图斯特拉的教化是注定得不到响应的,正如现实中的尼采是为当时人所公认的“疯狂”。查拉图斯特拉期待着“诸神的黄昏”和“超人的长存”,期待着盲目信仰的衰亡和世人内在自我的醒觉。他会在弟子们丢开他、不认他的时候回到他们身边,因为那些曾经的追随者将学会认识自我,此时的他们有资格成为超人的同伴而非原先的附庸。
  查拉图斯特拉就这样满怀着期待回到了自己在山中的洞府,但一个手拿镜子的小孩惊醒了他的迷梦。查拉图斯特拉在那镜中并没有看到自己,他只看到了“一个魔鬼的鬼脸和嘲笑”。这是一个严重的预兆,民众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将查拉图斯特拉的理念予以肆意的歪曲。尼采是看不起当时的普通民众的,准确的说,那些民众也没有足以被看得起的资格。“民之所言即魔鬼所言”,这并没有夸张。未经理解而被妄加传言的真理,必会在世人的心中走向谬误或反动。所以有了查拉图斯特拉第二部的“出游”,他急于澄清自己的信仰。“……必须创造的人,他总有预言的梦和占星的预兆——而相信信仰之力!——”但他对世人的心却如同已死的上帝一样,最终堕入了“同情”。创造者是无情的,他所拥有的只是一切伟大的爱。“因为伟大的爱还要创造它所爱的对象”。创造者只能把自己献给自己的爱。所以,无论对自己抑或是他人,在创造者心中从未有过差别,自然也就无所谓近乎怜悯般的同情。学会同情的开始,就是差别的开始,也就意味着原有的创造之心的失却。无法创造的超人将不再是超人。但查拉图斯特拉还是在与世人的接触中混乱了,他的“不安的心和冷静的头脑:两者碰在一起,……产生叫做‘拯救者’的狂风。”他遗忘了初始的创造之心,而兴起了为“拯救”而“拯救”的杂念。他的心不再安宁,因而他在与各种人群接触的过程中,感到了自己灵魂的饥饿。他接近世人,却发现自己,乃至超人,在世人的口中、心中被称为魔鬼。他感到疲倦、战栗,最后在无声的声音——他即将失去的创造之心、超人之心的声音的“强制”下回到了原先的孤独,他需要填补因世俗而产生的灵魂的饥饿。这就是第二部的终结。
  在第三部中,查拉图斯特拉不断体验自己,在伟大之路上为后人书写了无数的不可能,他经历了自我与他者的折磨,最后拖着疲惫的身体与灵魂回到了有鹰蛇相伴的山洞。他病重了,但他最终痊愈,他再次听到了自己的创造之心的召唤,他感觉到自己再次成为超人。他重新认识到了自己的职责——成为“永远回归的教师”,他将“再宣讲大地和世人的伟大的正午”,“再对世人告知超人的讯息”。第三部以查拉图斯特拉向赋予自己如此命运的女神表达永远的爱而结束,他接受了永远的命运对他的要求——“做一个宣告者而灭亡!”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第四部更接近于查拉图斯特拉以及他所代表的超人思想与所谓的“高人们”及他们代表的世俗观念的对话。通过与“高人们”的交流,对他们的开导,对自我的反思,查拉图斯特拉战胜了高人的诱惑,也克服了他原先无法摆脱的同情,他等待的“预兆”终于出现了——“……无数的鸟儿成群地围在他的四周扑扑地飞翔……就像一片云彩降落到他的头上,……一匹黄色的巨兽躺在他的足下,把它的头偎依在他的膝上,亲爱得不肯离开他,就像跟旧主人重逢的一只狗。”在我的猜想中,鸟儿是上天的使者,代表着神性;狮子是查拉图斯特拉的人性,是他曾经缺少的他的真正的人。当查拉图斯特拉完成自己的使命后,成为没有牵挂的超人后,狮子与鸟儿们就将结合,进行新的变形。Griffin(有翅膀的狮子,是Jesus的象征,代表Jesus Christ身上同时拥有神性和人性)将再次诞生,这也预示着一切事物的回归,世界将变成超人的世界,这预示着伟大的正午的来临!全书以查拉图斯特拉对他事业的热忱期待作结。
  什么是超人?超人就是塔罗牌中标有“0号”的那张“愚者”,他在世人眼中是疯狂且不被接受、被嘲笑的,但他是世界得以延续的依赖,更是一切创造的开端!
其他文献
一、前后比较,抓住题眼定中心  教材所安排的“写人作文”训练中,许多文题内容相近,如:第七册的“我的 ”,第九册“我敬佩的一个人”,第十册“我爱的一个人”……这些文题的题眼学生写起来容易套作,以旧充新,所以,我们在审题时,要注意帮助学生前后比较,抓住文题的题眼“喜欢”“敬佩”“爱”等,分辨异同,看清题目在写法上的要求,如“我的 ”,要求用一件事来写,“我敬佩的一个人”则是用一两件事来写,还要
为了降低在化工生产中由于配置过程中各种物料的添加剂的比例失衡而引起的安全隐患,在配置罐中加喷淋水进行改造,以减少配置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客家山歌是我国重要的民族文化之一,广泛流传于粤、赣、桂、闽、台等华东华南各省山区。目前,音乐界大多停留在对客家山歌的理论研究上,在客家人聚集的地区,有个别学校开始尝试自编客家山歌教材,尝试将客家山歌引入课堂。    一、将客家山歌引入课堂教学的意义    1. 有利于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历史文化,是劳动生活和民俗风情的一个缩影,透过它,可以看到这一群体在历史进展中的发展变化,
本文介绍了"开放式"英语教学的实践及体会.
“人,”这一概念因为涉及到对我们自身存在的反思式探问,所以几千年来不乏对之深刻思考之人,相关著述亦随处可寻。其中,《列子·黄帝》中说:“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