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的电子证据保全模式研究——以广州互联网法院为例

来源 :档案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l7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诉讼的普遍化使得电子证据成为司法电子文件管理的重要对象,区块链不可篡改、可追溯和去中心化等技术特性为电子证据保全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区块链技术,广州互联网法院构建了“网通法链”信用生态系统,以应对电子证据的可采、可信、可控和可用问题.本文从合法性、真实性、安全性和可用性四个维度归纳了广州互联网法院的电子证据保全策略,提炼出以司法认可、规范建设和规则输出策略保全合法性,以区块链全程监管、多阶段哈希值校验、多链聚合和多主体背书策略保全真实性,以哈希算法、非对称加密技术、分布式存储和系统防护机制保全安全性,以元数据抽取、格式转换、脱机存储和定期检测措施保全可用性的电子证据保全模式,并针对区块链性能瓶颈和可用性保全措施的局限性等问题,讨论了下一步的发展思路.
其他文献
企业因破产清算程序终结而注销主体资格后,其在正常经营管理及破产程序中形成的档案面临处置困境,突出表现为相关主体档案意识薄弱、档案流向混乱以及档案处置费用不足等三个问题.既有地方性处置规则及行业标准虽已对档案处置的相关问题有所规制,但尚未达到规范化、体系化的要求.对此,人民法院与政府部门应当积极作为,构建常态化、规范化的合作机制,通过设立破产费用援助基金等方式保障档案得以有效处置,而破产管理人则应提高履职水平,避免档案流向无序.此外,破产企业须积极配合档案工作,立法应进一步明确破产企业的档案责任.
面向应急决策的卫生防疫档案信息服务是完善我国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迫切要求.本文在审视当前研究动态和实践症结的基础上,立足于卫生防疫档案信息服务能力与应急决策的内在逻辑,提出建构卫生防疫档案信息服务能力这一命题,分析其能力内涵,并从卫生防疫档案信息的储备能力、整合能力、集成能力、转化能力四个层次阐释其能力结构和内在机理.最后,从不同视角和维度提出卫生防疫档案信息服务能力建设的路径.
敦煌遗书图像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宗教与美术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单一线性的图像检索方式不利于敦煌遗书图像隐性知识的挖掘,影响知识发现的深度与广度.而关联数据能够连接多源异构资源,实现多种资源的语义互联,既能促进管理标准化与规范化,又有利于提升图像内容的深入整合,同时,将关联数据应用于敦煌遗书图像在理论、实践与技术上都具备可行性.为此,本文针对敦煌遗书图像的物理特征与内容语义特征构建敦煌遗书图像层次模型,使用元数据描述后将这些元数据进行关联;同时,本文基于关联数据设计敦煌遗书图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