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止血带在胫腓骨下段骨折临床应用中存在诸多并发症,术中是否常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采用钢板螺钉治疗闭合性胫腓骨下段骨折(AO分型43A型)33例,按是否应用气囊止血带分成两组:观察组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18~69(38.8±17.0)岁,伤后手术时间(6.9±1.7)d,手术中不应用止血带;对照组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21~71(43.8±12.4)岁,伤后手术时间(6.5±1.0)d,手术中常规应用 自动气压止血带.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
【机 构】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骨外科,广东 中山 52841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止血带在胫腓骨下段骨折临床应用中存在诸多并发症,术中是否常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采用钢板螺钉治疗闭合性胫腓骨下段骨折(AO分型43A型)33例,按是否应用气囊止血带分成两组:观察组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18~69(38.8±17.0)岁,伤后手术时间(6.9±1.7)d,手术中不应用止血带;对照组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21~71(43.8±12.4)岁,伤后手术时间(6.5±1.0)d,手术中常规应用 自动气压止血带.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肿胀、疼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33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5个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d,肢体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为(5.13±1.70)分、(2.25±1.6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5±1.30)分、(4.18±1.60)分;肿胀分别为(3.67±0.70)cm、(2.02±0.90)c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4±0.40)cm、(3.54±0.40)cm(P<0.05);对照组存在止血带疼痛1例、麻木1例、水泡1例及切口愈合不良1例,观察组无此类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腓骨下段骨折位置表浅,术中容易暴露及固定,为避免止血带并发症,术中不建议常规使用气囊止血带或尽量减少止血带应用时间.
其他文献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最常见的关节疾病之一.随着中国社会跨入老龄化时代,OA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也受到研究人员不断重视.研究发现,以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 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为主的炎症细胞因子是组建起OA炎症网络的罪魁祸首.并且发现以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和含血小板反应蛋白基序的解聚素样金属蛋白酶(a disint
目的:研究个体化可控性应力外固定架在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时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2月至2020年7月收治60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23~58岁;病程1.2~10.0 h.根据术后对骨折端应力刺激的大小将其分为4组,其中包括无应力组(15例)及不同应力刺激的3组(各组15例).所有胫骨开放骨折患者行可控性应力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术后4周,应力组以患者体重为参考,调节弹性外固定架向骨折端施加自身体重1/6、2/6、3/6的轴向应力.观察所有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随访术后4、6、8
目的:评估退行性脊柱侧凸对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难度及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采用MIS-TLIF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2例,男16例,女36例,年龄42~71(63.44±5.96)岁,病程1.5~6.5(3.69±1.10)年.52例患者均有下肢根性痛或麻木症状,其中41例患者有间歇性跛行症状.51例
肩关节后方不稳发生率明显低于前方不稳,但是临床上诊疗难度大,误诊和漏诊率较高.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策略与前方不稳完全不同.因此,深入认识肩关节周围解剖结构、掌握检查方法、基于解剖和受伤方式对肩不稳进行分型对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关键作用.CT三维重建对肱骨头及肩盂骨缺损的评估和核磁共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于后方盂唇及关节囊病变评估有助于精确诊断.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对肌性不稳建议保守治疗.创伤性及发育不良性不稳建议手术治疗,具体根据肩盂侧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