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现代化中习惯法地位之刍议

来源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js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惯法作为规制社会秩序的有效本土资源,在构建和谐社会蓝图时,是不能小视的重要资源。在今天实现法治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上,习惯法的地位更显重要,是通过移植西方法律成就中国的法治现代化,还是利用本土资源实现中国的法治现代化。在此较量中,习惯法当仁不让的扮演着与国家法共同承担维护国家发展和社会秩序大任的角色,这也是利用本土资源实现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搞清楚习惯法的含义、厘清习惯法与国家法之问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正飞速发展,对水利水电工程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水利水电工程规模大,单项工程比较多,技术复杂,增加了施工的难度,这就对我们施工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
鄂托克前旗地处鄂尔多斯市西南部,是最早建立的少数民族抗日革命根据地之一,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三段地革命历史纪念馆也坐落在这里,红色是这里的底色。2017年11月14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主任习近平10月15日主持召开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军
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泛政治化.政治影响、制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生活政治化,文化政治化,政治意识是民族精神的主体.政治迷信经久不衰,君主崇拜源远流长,政治万能
“人民”是一个多么平凡的称谓,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人民”是一个动词——可以摧枯拉朽,可以推陈出新,可以风生水起,可以振聋发聩。可以现实,像田野里的稻穗有金子般的质地;
期刊